徐瓊 沈建亞 雷曉榮
摘要: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水資源是不可代替的能源,是孕育自然萬物與社會文明的重要資源,人類社會的發展與文化的發源都是圍繞水文資源二展開的。因此水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物質資料之一,關系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是人類的生存之本。本文主要分析了水文水資源的發展現狀,提出如何提升水資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發展現狀;污染;環境保護
引言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活動的頻繁開展已經對水資源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根據調查顯示,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正在逐年上升,北方地區污染所造成的缺水城市和缺水區域范圍不斷擴大。南方地區也因水質問題產生了缺水的問題。為了水文水資源可以持續發展利用,對其現狀及工作措施開展具體研究,盡可能減少水資源污染,降低因自然發展不平衡產生的災害。
1、水文水資源管理方向
1.1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水文水資源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水資源管理與利用,對于水資源的管理與利用主要通過節流和開源兩個方面實施,開源是利用先進的技術加強城市雨水、流域洪水的運用;節流是普及凈化水、水灌溉等節水技術,以達到控制浪費的目的。
1.2加強環境保護
水文水資源管理可以增強水資源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增強對水資源的預警與監督工作,有效保護水資源,減少浪費;通過運用遙感技術對各種水資源的科學檢測,快速發現生態環境遭到影響的原因,并且做好處理。
1.3降低自然災害
水文水資源管理可以減少自然災害。如:抗旱、防洪、預報海嘯等。利用雷達測雨、遙感衛星、地理信息等新設施、新科技成果,在抗旱、防洪、海嘯預報等極端事件的預報上具有很好的準確性與科學性,它能有效降低災害。
2、水文與水資源的現狀
2.1水文水資源現存的問題
2.1.1水循環問題。作為人類、動植物生產的基礎,水循環系統直接關系著農業灌溉、居民日常用水、工業生產用水,其本身屬于綜合性系統化的循環系統,包括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生態水,各系統之間存在相互制約、相互作用關系。但受到全球變暖、水污染等問題的影響,近年來水循環系統的穩定性正在受到影響,這種影響已經對部分地區的生態問題中有著較為直觀展現,以本文研究的洛江區為例,當地便存在水資源緊缺、水質污染、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等問題。
2.1.2水資源供求問題。受全球氣候變暖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我國乃至全球的地表水文狀況均出現了一定變化,如水溫升高、水流量降低、暴雨次數增加,很多地區的水資源結構、經濟結構因此受到了一定影響。而對于干旱及半干旱地區,全球變暖使得當地總降水量進一步下降,當地水資源結構、經濟結構同樣受到了較為深遠影響,很多環境、社會問題因此大量涌現水資源供求失衡問題的嚴重性可見一斑。
2.2水文水資源管理工作問題
2.2.1資金投入不足。作為典型的社會公益性服務行業,水文行業收入微博、不具備行政職能且工作較為繁重,因此行業在創收層面存在顯著不足,且現有資金僅夠勉強維持日常工作,水文工作者的福利待遇往往無法得到滿足,水文研究經費不到位的情況不時出現。
2.2.2技缺乏技術創新。設備數量缺乏且技術相對落后問題在洛江區水文工作中較為常見,這就使得水文數據的準確性、實用性往往會受到一定影響,且水文工作存在工作強度較高問題。受工作理念陳舊、財政撥款不足、先進設備推廣滯后等因素影響,洛江區水文工作領域存在普遍性的技術落后問題,這類問題在節水治污、用水模擬、水量監測、相關計算等方面均有著較為直觀體現,工作因此出現的不合理、不理想問題必須得到重視。
3、優化水文水資源管理的措施
3.1強基礎建設
3.1.1構建水文資料。為滿足水文工作的更高質量開展需要,必須改進水文參數、構建水文資料,以此為工作的高水平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3.1.2增加資金設備投入。加大對水文工作的重視力度,并基于財政預算保障其經費,以此為水文監測工作的高質量開展提供支持。同時,還需要全面落實水文政策,增加傾斜經費的數量與投向,以此更好滿足水文工作開展需要。同時,加大器材投入力度。水文局必須不斷擴充水文器材庫,并結合地區實際針對性引入新型設備,以此提高工作效率、質量,即可有效提升水文與水資源工作的有效性。
3.2創新水文水資源技術
3.2.1水文監測和傳輸技術。從現行的水文水資源技術推廣情況來看:它具有操作簡單、靈敏度高與較好的水質、旱情、水雨情等實時預警和監測的技術設施,進而滿足社會經濟對減災、抗旱的需求。其中,推廣技術主要包含新型的信息采集、傳感器、傳輸遠程、分析數據、設備管理與地下水水位、溫度等自動監測技術。而河湖水質主要針對的是對自動監測、衛星遙感系統的技術分析與監測。
3.2.2現代水文預報和預測。從現代水文監測情況來看:它的核心在于拉長水文預報和預測的預見期,通過增強預報監測的精度,從根本上做好減災與防洪工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增強氣象與水文耦合的技術推廣與研發,通過推進氣象定量數值在水文中的應用,以不斷提高抗旱、防洪、水環境變化等各項預報能力,并且增強對水雨情、天氣、臺風等的預報工作。其中,推廣技術主要包括水文、產品預報與氣象耦合的中長期預報,基于水文模型和雷達測雨的實時天氣預報,基于新途徑與新技術的水文預報。
3.3做好開源和節流工作
為更好滿足洛江區水文工作存在的問題,緩解當地的水資源短缺,萬安至河市區域供水的重點開展、農村生產生活用水困難解決、水資源節約均需要得到重點關注。以水資源節約為例,工業方面的節水新工藝與新技術推廣、先進的節水設備與污水處理設備的引進均需要得重視,以此有效減少當地工業耗水量;在農業方面,當地需針對性調整農作物品種結構、制定科學的節水灌溉計劃與規劃,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農業灌溉工程配套設施的興建也需要得到有力支持,以此最大化發揮有限水資源的作用;而對于城鎮公共事業單位與居民生活用水來說,可采用節水器具推廣、計量管理措施,并綜合應用價格杠桿與經濟政策,如階梯水價等,由此建設節水型社會,即可更好應對洛江區未來可能遇到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3.4水資源的調度與配置
通過健全水資源流域的調整體系,對相關技術以及設施進行推廣,讓水資源得到統籌規劃與管理,最后解決供水安全、生態隱患、防洪隱患等,使水資源得到合理、科學的管理。
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需水量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日趨突出。從一定意義上說,水資源的短缺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要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建立完善用水節水保護水的責任目標體系,并能夠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更好的更有效的水資源管理方法。
參考文獻
[1]張正海,張燕.淺談我國水文水資源領域技術需求及推廣應用[J].地下水,2017,39(6):178,181.
[2]沈鑫.淺談水文與水資源的現狀及解決措施[J].科學技術創新,2019(03):132-133.
[3]趙京平.探析環境監測在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重要性[J].科學技術創新,2018,0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