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新課改的實施,在初中生物教學方面,暴露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學生們的聽課效率也相對較低,因此,這也就要求教師要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及教學內容來改變這一現狀。深度學習指的是不同于傳統的學習方式,他通過一種真實的社會環境和相對復雜的技術環境來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理論的理解以及應用。本文旨在解析深度學習理念的同時,提出初中生物教學一些有效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初中生物;深度學習;教學方法
教育應更加現代化與智能化,這也就意味著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首先,在傳統的理論教學中,通常是以理論的理解和應用為核心目標,但是應當及時轉變為關注這類學科的本質核心,關注這類學科的學習方法;其次,在傳統的教學之中,授課的方式往往是以教師為核心,以淺層學習為主要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方式,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之下,應當積極轉變,轉變為那種以深層學習為主,以培養學生學科方法和學科素養為主的教育模式。讓學生既能夠掌握理論知識,又能夠掌握學科方法,是深層學習和單元整體學習的基本出發點,這對學生也是非常有利的,它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嚴謹細致的學習態度,不斷學習的學習思想,更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學習習慣,這樣才可以真正發揮學生受教育的作用。
一、關于深度學習理念建立過程
(一)課前準備
教師只有進行課前準備,才能構建更好的深度學習理念,才能將深度學習理念貫徹在課堂之上,這里所說的課前準備指的是教師要充分觀察學生在日常課堂上的表現,了解學生的學科素養,學科方法等等,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預算估計在給學生講解知識點時會遇到哪些困難點和難懂點,從而更偏向這類知識的講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目的。在學生的初中教學階段,往往處于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階段,他們往往對知識的認可度相對較低,他們學習的動力往往是對未知的知識感興趣,若是教師能夠進行課前準備,從而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對未知知識的興趣程度,讓學生能更快的融入課堂,更積極的回答老師的問題,從而能夠讓學生更快的接受理論知識,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例如在生物課本中的知識講解時,如果沒有鋪墊,就把理論知識全部講給學生聽,那么枯燥的書本內容很快會讓學生產生一種無聊和厭煩的心理,他們也就逐漸失去了興趣,也就不再集中注意力聽課。在剛上課時,老師可以給學生一個足夠的時間來遐想,給他們營造一個足夠想象的氛圍,同時這個時間段也是讓他們更快進入到學習狀態的一個時間段,在這個時間內,老師可以通過營造與知識點相關的社會環境,為他們講解與之相關的歷史背景和相關的技術要求等等,讓他們逐漸對這一系列的問題產生興趣,產生疑惑,從而讓學生能夠將注意力更好的集中到這一方面上來,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過程生活化
學生在生活中所獲得的教育是最難忘的,若是能夠將課堂上的教學生活化,完全生活化,給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美好的氛圍,從而讓學生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課堂中來。這樣做的好處,一方面是能夠讓學生產生疑惑,也就是產生好奇心,讓他們對這類學科有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教學模式的生活化,可以更好的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能夠實現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室課堂的生活化可以給學生極大的好奇感,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到老師所描繪的環境之中,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潛能。教師通過提問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從簡單到困難,從而一步步指引學生,從而活躍學生的思想和思維能力。與此同時,還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課外拓展活動,這樣既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獨特的人格,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
(三)正確評價與反饋
在老師教學完成之后,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評價,通過評價老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從而進一步了解學生,與此同時,還可以針對他們的學習成果,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真實的了解自己,從而制定下一步的計劃與目標。在初中生物的教育體系之中,最為重要的便是評價系統,因此,對于老師而言,應當貫徹落實實事求是的原則,將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其他方面的能力展示出來,與此同時,為保證最后所得結果的科學性,應當將學生的考試成績,課堂表現實際動手能力思維的活躍性等方面綜合考慮,從而得出一個綜合性的結果,最后通過計算機平臺的數據處理,從而得到最終的最具真實性的評價結果。與此同時學生還可以根據所得的結果即使發現自己的不足揚長補短。例如有的學生雖然在一方面很強,但是在另一方面很弱,教師可以在最終所得的結果上表現出來,這樣學生看到之后就會明顯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能夠及時反省自己,進一步調整自己接下來的學習計劃,從而做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改變。
二、重視單元教學
在單元教學之中,學生通過了解概念,從而產生一定的知識背景,然后需要經歷的便是一系列的論證與猜想,從而進一步了解知識背后的科學方法與思維模式,從而能夠進一步深入的了解知識。學生通過單元教學,不僅能夠了解知識點表面的含義,還可以進一步了解知識背后的邏輯導圖等等,并合理運用所獲得的知識,能夠用所獲得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這充分鍛煉了學生的想象論證等能力。對于師生而言,以深度學習為導向的單元整體教學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對于教師而言,需要打破傳統觀念,接受新的觀念,深度開發學生的教材,從而構建一系列完整的知識鏈,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理解知識。教師只有落足于學生,在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中,讓學生產生對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對知識產生思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探索知識,才能夠真正的做到教與學生。
根據上述所言,在深度學習理念的大背景之下,初中的生物老師要有充足的課前準備,通過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讓學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課堂中來,給學生營造一種現實的環境,讓學生能更快更好的理解知識點,與此同時,積極組織一些必要的課外活動,從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完之后應給出正確真實的評價,從而讓學生有更好的自我認識。
參考文獻
[1]邰玉韋.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生活化深度教學策略[J].中學生物學.2020(04)
[2]許所扣.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生物實驗“深度學習”策略[J].新智慧.2018(05)
作者簡介
陳毅鴻(1989年08月),女,漢族,福建漳州人,工作單位:廈門市海滄區東孚中學,研究方向:初中生物教學,碩士研究生,二級教師。單位所在地:福建省廈門市,郵編:3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