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予 張坤悅 徐媛 王新帥 陳媛媛
摘要:目的:為了解居民對廢棄口罩處理的認知和行為狀況,本團隊對山東省居民廢棄口罩處理現狀以及相關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為科學謀劃廢棄口罩處理政策及規定提供理論支持。方法: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通過問卷星自行設計問卷,對山東省社區居民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本次調查1021人,50%的調查對象對廢棄口罩不做處理;僅39.76%的調查對象投放口罩回收專用垃圾箱。性別、年齡、職業和地區對廢棄口罩處理現狀的滿意程度均有顯著相關性。結論:不同人群對廢棄口罩處理的相關知識缺乏足夠了解,因此應針對不同人群特點開展適宜宣傳教育。
關鍵詞:社區居民;口罩;影響因素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全國呈現暴發流行模式,口罩作為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可有效降低人群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2021年,我國疫情形式逐漸好轉,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口罩成為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防護用品。然而,隨著口罩的大量使用,廢棄口罩的妥善處理成為人們有待解決的新問題。為了解居民對廢棄口罩處理的認知和行為狀況,本團隊對山東省居民廢棄口罩處理現狀以及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旨在為提高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方法,于2021年1月29日00:00至2021年2月25日00:00,對山東省內1021名居民進行口罩使用及防護現狀調查。納入標準:(1)10-75歲;(2)研究對象擁有智能手機,識字、愿意且能夠獨立填寫問卷。本次調查對象共1021人。其中有效調查對象1006人,有效率為98.53%。
1.2方法
自行設計問卷,由研究者錄入問卷星,經過預調查對問卷的條目設置進行修改,最終形成問卷。問卷內容包括:(1)一般人口學特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地區;(2)常態化疫情防控期間居民廢棄口罩處理意識及行為部分:居民處理口罩的方式;居民廢棄口罩處理方式情況,居民對廢棄口罩處理的基本認識情況,居民口罩回收專用垃圾箱的使用情況,居民對廢舊口罩處理現狀的滿意程度,居民廢舊口罩處理影響因素分析,居民廢舊口罩處理意見調查,共6個條目。
采取隨機抽樣方法,在微信、QQ及朋友圈發布,被邀請者在線填寫調查問卷(問卷星:https://www.wjx.cn),并采取滾雪球的方法進行發布,由四川省境內符合年齡要求居民進行自愿填寫。問卷收集時,在問卷前言中說明此次調查的目的,每個條目必須填報完整方可提交。相同IP地址的問卷只能作答1次,問卷提交后,由研究者對明顯填寫錯誤、IP地址非四川省、以及填寫時間<30s的問卷進行刪除,從而確保數據的可靠性。
1.3統計分析
采用SPSS25.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取頻數、百分率進行描述,采取χ2檢驗、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比較,并對各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有效問卷共1006份,其中,男性492人,占48.91%,女性514人,占51.09%;10-18歲17人,占1.69%,19-25歲466人,占46.32%,26-40歲285人,占28.33%,41-60歲236人,占23.46%,60-75歲2人,占0.2%;在校學生342人,占34%,企事業單位人員158人,占15.71%,醫療單位人員128人,占12.72%,公共服務人員122人,占12.13%,教育單位人員153人,占15.21%,其他103人,占10.24%;所在地為大城市247人,占24.55%,中小城市395人,占39.26%,城鎮157人,占15.61%,農村地區207人,占20.58%。
2.2居民廢棄口罩處理方式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山東省居民對廢棄口罩處理方式的情況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不做處理丟入普通垃圾桶503人,占50%;裝入密封袋后消毒,投入專門口罩處理垃圾箱365人,占36.28%;隨意丟棄78人,占7.75%;其他60人,占5.96%。不同職業人群在棄口罩處理方式情況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2.3居民對廢棄口罩處理基本認識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山東省居民對廢棄口罩處理的基本認識情況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了解并能做到487人,占48.41%;了解但無法付諸實踐375人,占37.28%;不了解144人,占14.31%。不同地區人群在廢棄口罩處理的基本認識情況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居民口罩回收專用垃圾箱使用情況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山東省居民口罩回收專用垃圾箱的使用情況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經常投放400人,占39.76%;偶爾投放371人,占36.88%;從未投放235人,占23.36%。不同年齡、職業人群在口罩回收專用垃圾箱的使用情況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5居民對廢棄口罩處理現狀的態度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山東省居民對廢棄口罩處理現狀的滿意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非常滿意235人,占23.40%;比較滿意410人,占40.8%;不滿意197人,占19.6%;不了解現狀164人,占16.30%。不同性別、年齡、職業、所在地區人群對廢棄口罩處理現狀的態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6居民了解口罩處理方式的渠道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間,山東省居民了解口罩處理方式的渠道的情況為:社交平臺401人,占39.9%;新聞類網頁164人,占16.3%;聽人轉述119人,占11.8%;廣播報刊136人,占13.5%;社區宣傳11人,占18.00%;其他5人,占0.50%。不同年齡、職業、所在地區人群了解渠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7居民對口罩回收認知和行動的影響因素
職業與居民廢棄口罩處理方式相關性顯著(p<0.01),醫療單位人員更了解如何廢棄口罩處理的正確方式;地區與居民對廢棄口罩處理的基本認識情況存在相關性(p<0.05),身處大城市的居民對廢棄口罩的處理更了解并更能付諸于行動。職業與口罩回收專業垃圾箱的使用情況相關性顯著(P<0.01),在校學生對專業回收垃圾箱的使用更多;地區與口罩回收專業垃圾箱的使用情況相關性顯著(P<0.01),農村地區居民對專業回收垃圾箱的使用更多。性別、年齡、職業和地區對廢棄口罩處理現狀的滿意程度均有顯著相關性,男性、大城市居民、青少年、醫療單位人員對廢棄口罩處理現狀更滿意。年齡、職業與口罩處理方式的了解渠道存在正相關(均P<0.001),青少年、中青年、企事業單位人員、教育單位人員均更多通過社交平臺了解,中老年人群更多通過社區宣傳了解。
3.討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國家生態環境部就把做好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當前頭等大事,出臺實施醫療廢物、醫療廢水、應急監測、環評與輻射應急服務保障等文件,抓實抓細醫療廢物廢水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一次性外科口罩作為居民最常用的防護用品,大量廢棄口罩的產生對自然環境及公共衛生安全帶來極大隱患。一次性口罩原材料聚丙烯等屬于不可降解塑料,自然降解可能需要400—500年的時間,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危害難以估量;處理廢棄口罩細節上的疏忽,可能產生病毒和細菌二次傳播的風險,威脅家庭和社區衛生環境安全;亂扔之后如果被一些不法商人回收加工再返銷市場,后果更加不堪設想。[3]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使用后的口罩能否得到妥善、規范處理,不僅關乎個體層面的健康,更關涉整體公共衛生的健康防護。廢舊口罩的正確處理有助于防止口罩錯誤處理導致的病毒二次污染及傳播。
調查表明,85.69%的山東居民了解口罩處理的合理做法,這說明大部分居民對口罩處理有正確的認知情況,表明政府對口罩處理的宣傳程度基本到位。但只有48.41%的山東省居民了解并能做到,其余37.28%的山東省居民僅停留在了解層面但無法付諸實踐。因此,針對14.31%對口罩處理仍然不了解的居民,應加強宣傳力度;對了解正確做法但無法付諸實踐的居民,應提供相應的公共設施保障其對口罩進行正確處理。針對廢棄口罩處理方式的調查中顯示,50%的山東省居民選擇不做處理丟入普通垃圾桶,36.28%選擇裝入密封袋消毒后投入專門口罩處理垃圾箱,7.75%的居民仍會隨意丟棄。職業與口罩處理方式的選擇相關性顯著,選擇裝入密封袋后消毒的人群中,醫療單位人員占比最高,這反映出在職業習慣對口罩處理方式的選擇存在影響。
針對廢棄口罩如何處理的問題,住建部城市建設司副司長劉李峰曾做出回應:①分類分區域管理,重點區域可設置專門的收集容器,確保安全及時對廢棄口罩進行收集轉運處理。②有口罩的生活垃圾進入焚燒廠后,直接投爐焚燒,避免二次污染。③備足環保耗材,密切監測環保煙氣情況,確保達標排放。針對山東省的調查表明,90.46%的山東省居民對所在地處理口罩的方式有了解,其中45.92%的居民了解到所在地對廢棄口罩按照普通生活垃圾常規處理,40.76%則只有口罩回收箱才進行專門處理。由此反映出山東省大部分地區對廢棄口罩回收過程仍然需要進一步完善,加強對口罩等醫療廢物的處理能力,形成完備的口罩處理體系,保障公共衛生安全。不同地區人群對所在地廢棄口罩處理的滿意程度存在差異,調查表明性別、年齡、職業和地區對廢棄口罩處理現狀的滿意程度均有顯著相關性。男性、大城市居民、青少年、醫療單位人員對廢棄口罩處理現狀更滿意。這可能由于男性處理信息速度與執行力整體高于女性,青少年更注意公共衛生防護,醫療單位人員對疫情認知更高,其更注重于公共衛生的保護。大城市人群滿意程度更高,而城鎮、農村地區的滿意程度偏低。這可能由于城鎮及農村地區條件收到限制,口罩處理普及宣傳工作不到位,規劃無法付諸于實踐,導致群眾的滿意程度較低。對此應當及時采取措施,加強城鄉合作,確保城鎮、農村地區廢棄口罩回收工作順利開展。
隨著口罩回收與處理問題逐漸得到人們的重視,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在各地也紛紛“上崗”。山東省居民對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的使用情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不同地區人群對所在地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的使用上存在差異,地區與口罩回收專業垃圾箱的使用情況相關性顯著(P<0.01),這個可能是因為不同地區的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普及程度不同,各地區對于口罩的二次污染的認識和普及程度存在較大差異。調查表明性別、年齡、職業對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的使用程度均有顯著相關性,且男性、青年、在校學生和醫療單位人員更傾向于將口罩使用后放進口罩回收專用垃圾桶內。這可能是醫療單位人員對疫情認知更高,其更注重于公共衛生的保護;年輕人、學生更多的通過社交平臺了解有關知識并加以實行,因此在校學生對專業回收垃圾箱的使用更多。
宣傳工作對口罩處理順利開展起重要作用,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選擇最有效的宣傳方式。青年一代更擅長使用網絡,并樂于結交新朋友分享新事物,所以年輕人、學生是通過社交平臺了解知識的主力軍;中年人群、上班族則更關注國家大事,關注事態發展,所以更多是通過新聞報刊了解;對于老年人群,社區宣傳起主要作用。調查結果表明政府應根據時代特性,重視在網絡和社交平臺上的宣傳教育,同時注意對不同人群采取多樣性、多渠道的宣傳,做到廣泛覆蓋。
參考文獻
[1]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專家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征的最新認識[J].中國病毒病雜志,2020,10(02):86-92.
[2]葉小波,唐林等.醫用口罩非織造材料研究進展[J].紡織科技進展,2020 (10):11-14+18.
[3]陳飛鵬.規范處理廢棄口罩也是一道考題[N].臺州日報,2020-02-13 (002).
[4]徐嫚,程幼夫等.新冠疫情期間四川省居民口罩使用及防護現狀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20,36(05):831-835.
[5]李松林.疫情當前,處理好小口罩也是大事[N].金昌日報,2020-02- 03(002).
作者簡介
張寶予(2001.06-),女,漢族,山東省濱州市人,濱州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本科在讀。
課題項目
濱州醫學院2020年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疫情防控下廢棄口罩回收流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