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娜娜
摘要:隨著近幾年國人運動健康意識的不斷加深和環保出行的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戶外騎行運動當中,他們把騎行運動作為一種日常健身方式,部分人群在戶外旅行的也逐步由乘坐交通工具或自駕等方式改為騎行出行,伴隨著共享單車的盛行,很多上班族也會選擇騎自行車上下班,國內騎行運動賽事也不斷興起,也有很多騎行愛好者參與到各種室內外騎行賽事中。面料是騎行褲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目前國內外對專項騎行褲的研究資料并不是很多,本文從騎行褲的面料舒適性要求出發,選擇出舒適的騎行褲面料。
關鍵詞:騎行褲;面料;舒適性;選擇
1.騎行褲概述
自行車運動起源于18世紀末的歐洲,于20世紀初引入中國,并且在20世紀20年代后得到大規模普及。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現代社會和生活的思考,自行車騎行活動成為集環保、節能、時尚、休閑、健身于一體的體現現代人健康生活理念的一種生活方式。自行車騎行時下肢部位活動較大,且長時間的騎行是一項耗能運動,臀部以及大腿部位的摩擦會造成身體的不適。為了緩解這些動作對人體造成的損害,人們在漫長的騎行運動中研究出一種保護人體健康的褲子———騎行褲。
目前,市場上的騎行褲款式繁多,按照不同的標準劃分如下:按照長短,可以分為長褲、1/4騎行褲、1/2騎行褲和3/4騎行褲;按照穿著季節,可以分為春秋款、夏季款和冬季款;按照面料,有抓絨、網眼等,以及厚、薄之分;按照騎行類別,又可分為公路騎行褲、山地車騎行褲等。
2.騎行褲面料舒適度分析
影響騎行的因素很多,例如騎行褲的結構、性能、工藝、款式、坐墊、面料等。其中,騎行褲面料的選擇是直接影響設計效果和穿著者的本身的感受。面料質地及染色技術、流行色應用是決定服裝色彩的關鍵。從服裝人體工程學的角度出發,選擇面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直接影響到騎行褲設計的最終效果。作為設計者應該了解設計與面料之間的關系,掌握有關面料質地質感的相關知識,才能創造出既美觀又實用受人歡迎的騎行褲。
2.1騎行褲的設計與體溫調節的關系
從人體工程學的角度出發,在人體靜態或輕度運動狀態下,由于天然纖維織物有較好的吸濕性能,因此,人體能感受到較好的舒適性。在人體大運動量狀態下,皮膚要經歷干燥的過程——大量出汗——蒸發——干燥的過程,而天然織物也要經歷干燥——吸濕——放濕——干燥的過程,人體在大量運動、出汗狀態下,此時,天然纖維大量吸濕,卻無法將吸收的液態汗水導出,對汗水的蒸發起了阻礙作用,人體所產生的大量汗水無法迅速導出,產生的熱量也無法通過汗水的蒸發來擴散,因此,人體的舒適性感受差。根據實際穿著的感受表明,要使騎行褲適應運動機能的要求,達到較佳的舒適性,比如既要吸汗又要保持皮膚干燥,既要防水又要透氣等等采用一種纖維或單一組織已經達不到了。例如,采用棉纖維單一組織結構的騎行褲,棉纖維的吸濕性能良好,最初階段能充分吸收汗水使皮膚干燥、人體舒適,但一旦吸水達到飽和狀態時其單一組織結構缺少向環境散發水分的功能,就使人感到粘糊不適。因此,采用單一纖維單一組織結構,不能織制出理想的騎行褲面料,而需要采用多種纖維復合以及多途徑化學整理來達到這些功能。因此,天然的棉、毛等纖維織物不適于用來制作功能性運動服裝。
3.騎行褲面料的選擇
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各種新型的高功能纖維織物應運而生,具有良好運動功能的纖維和面料不斷開發和運用,面料的各項性能得到良好改善。根據騎行運動的特點,各部位的所使用的面料的性能有所不同,如出汗多的部位多加排汗的纖維、關節處加柔韌彈力纖維等。騎行褲采用高科技吸濕排汗面料,能夠迅速吸收皮膚表層濕氣及汗水,并能立即排至外層蒸發,使體表保持干爽舒適,具有調體溫之功效,面料光滑、柔軟而彈性佳,穿著無束縛,具高度的運動舒適性。
3.1防水透濕性能
出汗會使運動員的力量減弱,優異的排汗導濕作用意味防水透濕織物,國外稱“可呼吸織物”是集防水、透濕、防風和保暖性能于一體。織物在一定的水壓下不能被水潤濕,但人體散發的汗液卻能通過織物擴散或傳遞到外界,不在體表和織物內部積聚冷凝。防水透濕面料利用了水的表面張力特性,在織物上涂布一層PTFE(與“耐腐蝕纖維之王”的聚四氟乙烯PTFE的化學成分相同而物理結構不同)的增強織物表面張力的化學涂層,使水珠盡量收緊而不能散開、浸潤織物表面,從而無法透過織物組織上的孔隙。同時這種涂層又是多孔性的,單分子狀態的水蒸氣可以順利透過纖維間的毛細管孔道散發到織物表面。
3.2保暖透氣性能
保暖性一般與織物厚度密切相關,出于騎行運動的性質考慮,騎行褲不能過于厚重,因此,面料的選擇既要保暖又要輕便。最常用的保溫面料是羽絨和中空滌綸。最常見的方法是在滌綸等合成纖維紡絲液中加入含氧化鉻、氧化鎂、氧化鋯等特殊陶瓷粉末或碳化鋯粒子,特別是納米級的微細陶瓷粉末,它能夠吸收太陽光等可見光并將其轉化為熱能,還可以反射人體自身發射出的遠紅外線,因此具有優異的保溫、蓄熱性能的功能。也可以把遠紅外陶瓷粉、粘合劑和交聯劑配制成整理劑,對織成的織物進行涂層處理,再經干燥和焙烘處理,使納米陶瓷粉附著于織物表面和紗線之間。這種整理劑發射出的波長為8~14霱的遠紅外線,還具有抑菌、防臭、促進血液循環等保健功能。此外,根據仿生學原理,參考北極熊毛的結構把滌綸纖維內部做成多孔空心狀、使纖維內包含大量不流通空氣,外部做成螺旋卷曲狀以保持蓬松性,都能在保證質地輕盈的前提下起到良好的保溫作用。
3.3皮膚接觸舒適性能
新型化纖面料面料中具有許多不易貼身的性能。當把化學纖維加工成異型截面之后,它本身的抗彎模量增加了,所以吸濕之后就不太容易貼身,不會讓人的皮膚有濕潤感。例如,Coolplus纖維,這是一種具有良好吸濕導濕排汗性能的新型纖維,中文名為“酷帛絲"。其纖維表面有細微溝槽,可將肌膚表層排出的濕氣與汗水經過芯吸、擴散、傳輸,瞬間排出體外,使人體表面保持干爽、清涼、舒適,起到了調節體溫的作用。Coolplus纖維現已廣泛地被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名牌運動服所采用,如耐克、彪馬、日本的uniqlo、daiwaho等。騎行上衣面料通常采用滌綸和萊卡混紡,騎行褲通常則采用COOLMAX等吸濕速干面料。
4.總結
總的來說,騎行褲面料舒適性應能夠適應運動員的騎行運動,面料選擇要適應天氣的變化,吸汗性能好,穿脫方便,而且運動時不宜被扯破,有好的保護皮膚的效果。面料能適應身體運動進行伸縮,使人活動輕快自如;應能吸收激烈運動所排出的汗液,有適當的透氣、透濕等性能,以防止身體出汗造成內衣潮濕及悶熱現象;在夏季或酷熱環境下,面料要求輕薄柔軟、吸汗快干;應具有良好的防日輻射抗紫外線傷害等性能;秋冬或嚴寒環境下,面料要求有良好的防寒、防風、吸濕排汗、保暖透氣、熱絕緣性好的面料,通常采用起絨面料。為了保證騎行安全,騎行褲的設計中通常加入3M反光面料,增加了夜間騎行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田苗,李俊.智能服裝的設計模式與發展趨勢[J].紡織學報,2014,(02):109-115.
[2]王輝.服裝功能化設計探討[J].毛紡科技,2017,45(11):54-57.
[3]王露,英國功能性服裝設計研究[J],裝飾,2004.6P69-70
[4]李之俊,自行車運動的科學與實踐[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4P18
[5]陳琪,杜奕瑩,王建萍,駱順華.騎行褲舒適性與運動功能性調研分析[J].針織工業,2017(04):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