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佩德



【摘要】小學數學“品質課堂”要求學生從“學會”轉變為“會學”,這是素養時代的追求,也是項目化學習的追求。項目化學習中,高質量的實踐活動可以促進學生關鍵素養的發展。教師可以從前期的準備、任務的設計和后期的調整三個方面開發或優化核心任務的設計。
【關鍵詞】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核心任務設計;素養
小學數學“品質課堂”的價值追求中,要求以“素養立意”評價學生。其中包括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搜集處理信息、自主獲取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鼓勵學生構建自己的答案。項目化學習正是培養這些學習素養的一種重要手段。它通過真實的問題,驅動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構建自己的答案。但是,如何讓學生在項目化學習中得到高質量的鍛煉和培育,還需要對核心任務進行設計。
下面以一年級數學項目化學習“如何成為金牌收銀員”為例,從前期的準備、任務的設計和后期的調整三個方面來談談小學數學項目化學習核心任務的設計。
一、前期的準備
(一)學生提出問題
提出問題也是重要的學習素養。《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的知識比較零散,電子支付和財經教育的不足使學生缺乏使用現金的知識經驗。如何用一個問題囊括所有知識?本質問題的難度該從何起步?從學生那里獲得驅動問題的雛形,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法寶。在設計前,教師對一年級兩百多名學生進行了“關于人民幣,你有什么疑問?”的問卷調查,并對這些問題進行分類和整理。最終選擇了“如何找錢?”這一問題。這個問題來源于學生真實的疑惑,涵蓋了教材中認錢、換錢、算錢等知識,而且找錢的方法是多樣、復雜的,非常適合做項目化學習。
(二)設計驅動問題
“如何找錢?”這一問題涵蓋了《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的知識,雖然具有挑戰性,但缺乏趣味性,難以調動學生學習內在驅動力。在排除與學校讀書節、跳蚤市場等活動結合(價格不可控,且貨幣面值與人民幣差異較大)和做售票員(電子支付居多)的可行性后,教師創設了這樣的情境:通過模擬買賣活動,為學校將要舉行的美食節選出金牌收銀員,并將驅動問題定為“如何成為金牌收銀員?”
選擇此問題,是基于三個方面的考慮:第一,學生感興趣,一年級學生都希望自己能成為美食節中的收銀員。第二,與本質問題關聯,收銀員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找錢。第三,必要性,在以往的美食節中,因低年級學生缺乏在實際應用中找錢的能力,往往變成家長代勞,使活動的意義大減。
“驅動性問題”是整個項目化學習的“靈魂”。“好的驅動性問題一方面能引發高階思維,一方面能提供問題化的組織結構,為信息和內容提供有意義的目的。”因此,驅動性問題確定后,核心任務的設計便是水到渠成的。
(三)前測發現問題
學生的前測揭露了教師參考用書和教材中一些不準確和不合理的地方。
1.學生不熟悉小面值
教師參考用書中指出:“從學生最熟悉的小面額人民幣開始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便于學生掌握。”但前測的情況顯示,我校的學生普遍對1元及以上的人民幣更熟悉,大部分學生不認識1元以下的人民幣。本案例依舊讓學生從小面額人民幣開始學習,但出發點與教材有所不同。
2.涉及下一單元知識
雖然教材“簡單的計算”這一課時中的計算全部編排為20以內的計算,但在“人民幣的換算”(如,因為20+20+20+20+20=100,所以100元可以換5張20元)、擺錢(58元=50元+5元+1元+1元+1元)和“猜一猜:籃球的價錢是多少?”的提高題中,均涉及100以內的計算。然而,教材卻把《人民幣的認識》安排在《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之前,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人民幣相關知識的難度。因此,教學上調整了學習順序,先進行了100以內計算的教學,再進行項目化學習。
二、核心任務的設計
要學生經歷高質量的項目化學習,一方面要在核心任務中設計高階認知策略,注重高階認知策略和低階認知策略的搭配。根據馬扎諾的學習維度框架,“高階策略包括了六個方面:問題解決、創見、決策、實驗、調研和系統分析。”另一方面,核心任務要通過有趣的設計、與學生親和的方式驅動學生投入活動。
下面根據認知策略的高低和驅動性的強弱分析本案例的四個核心任務設計(見表1)。
(一)入項活動
除了要注重高低階認知策略的良好搭配,好的入項還要關注學生的內驅力和聯系感。本案例將舉行的美食節作為背景,上課伊始,介紹了美食節的活動安排。
教學片段1:學生們需要自己準備不同的食物、布置屬于自己班級的攤位。學生們既可以去買各個攤位的食物,也需要將自己班級的食物賣出去。所以,有的學生要負責推銷食品(推銷員),有的學生要幫忙保持攤位干凈、整潔(保潔員),還有的學生需要負責收錢(收銀員)。但是,在以前的美食節里,有的收銀員出現了這么一些狀況:
①錢佳佳:別人給我一張錢,我給他一樣東西。
②錢依依:哥哥給我5元,我找他4元5角。
③錢冰冰:算錢很準,但算得很快,后面的客人等不及就走了。
④錢丁丁:姐姐給了我15元,我想找錢,但是沒有1元的錢了。
為了避免出現這些情況,教師要在班里舉行一次模擬的買賣活動,從中選出8名金牌收銀員來作為美食節的正式收銀員。
緊接著,讓學生思考、討論下面問題:成為金牌收銀員,需要具備怎樣的能力?你能通過什么方法獲得或提高這些能力?
這樣的入項活動讓學生產生了探究如何成為金牌收銀員的強烈意愿,產生了與自己相關的緊密聯系感,并留給學生廣闊的探索空間。活動中,學生除了需要運用信息收集、分析等低階的認知策略,也運用了創見的高階認知策略,是一個高質量的活動。
(二)檢查零錢
按照學生的分析,成為金牌收銀員首先要會認錢,并且要認得快。此處如果只給學生所有面值的人民幣,讓學生自己分類、辨別人民幣,總結快速辨認的方法,可以達到學會快速認錢的目的。但這樣的活動缺乏趣味性。因此,本案例調整為,教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個模擬買賣活動中的零錢包(10個1元、10個5角和10個1角),但其中一些錢掉了,請學生檢查一下自己小組的零錢夠不夠。
教學片段2:
今天,老師也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些零錢,給每個組都準備了10個1元,10個5角和10個1角。但是,老師剛才走過來的時候很匆忙,不小心從袋子里掉了一些錢。等會,請每個組檢查一下,你們的錢夠不夠,好嗎?(共8個小組,其中3組分別少了1個1元、1個5角和1個1角)
每組指定一位學生匯報自己小組有幾個1元、幾個5角和幾個1角,并分別邀請少錢的小組到投影處數一數。
①少了5角的
師:(指著紙幣)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看的?(指著硬幣)這個呢?請你數一數。
師:同學們都是這樣看的嗎?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生:金黃色的硬幣是5角。
②少了1元的
師:(指著紙幣)這是多少錢?你是怎么看的?(指著硬幣)這個呢?請你數一數。
師:(指著1角)這里也寫著1,為什么它不算呢?
生:旁邊寫著“角”,這是1角。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1元比較大,1角比較小。
……
學生在數錢的過程會自主經歷分類、辨認的認知過程,總結出可以從大小、形狀、顏色、字、圖案等不同辨認人民幣的方法,提出找零之前可以先分類、多熟悉不同面值的人民幣等方案,并將這些方法遷移到認識和使用其它面值的人民幣中。
(三)付錢方案
在面對顧客復雜多變的付錢方案時,收銀員需要迅速做出判斷。因此,本課設計了不同付錢方案的任務。付錢的情況主要分兩種:付比實際價格多的錢(需要找錢),和付正好的錢(不需找錢)。這里主要探究付正好的錢的情況。如,奶茶促銷,60元四瓶,要付60元,有哪些不同的付錢方案?因為付錢的方案有很多種,所以,學生在活動中會運用到解決問題、決策等高階認知策略。這樣的活動既涵蓋了教材中“人民幣的兌換”這一課時的知識,又避免變成枯燥的兌換練習。
(四)買賣活動
模擬的買賣活動是整個項目化學習的成果檢驗,需要學生經歷整個買賣的過程,列式記錄下售出物品的價格和找錢的數目。在設計買賣活動時,要注意價格的設置。既要保證學生能體驗“元+元”“角+角”和“元+角”等不同情況的計算,又要保證計算中不涉及名數多樣化的復雜計算。這也是本案例選擇用模擬買賣活動取代用學校真實的活動來檢驗成果的原因。
在模擬買賣活動中,學生除了要關注計算本身,還需要分工、合作,觀察組員在活動中的協作能力,最后有依據地評選出金牌收銀員。這一活動同樣需要學生運用到解決問題和決策的高階認知策略。
買賣活動本身就非常吸引學生,但團隊活動要避免個別學生不想、不敢表現,過分依賴組員的情況。在活動開始前要使學生明白,組員們會通過活動中的表現對自己做出評價。
三、后期的調整
本課設計了《實踐過程評價量規》(見表2)和《團隊成果量規》(見表3)。清晰的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個人進步和團體共同進步,起到指引作用。如,學生了解表2中團隊合作的評價量規后,在團隊活動中就更清楚如何協調、合作。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清楚每個任務中學生的能力水平,為引導學生和調整課程提供重要依據。
結合相關理論,根據量規的測量結果,優化核心任務的設計和量規的設計,以更好地促進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
[注:本文由廣東省王金發名師工作室指導推薦]
參考文獻:
[1]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2]夏雪梅.項目化學習的實施:學習素養視角下的中國建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3]章勤瓊,陽海林.小學數學項目式學習的教學開發與實施[J].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21(Z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