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苑


摘 要 名著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名著閱讀興趣,以任務單的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給學生傳授名著閱讀的方法技巧,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展示學生的名著閱讀成果,以此推動名著閱讀的順利開展,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為未來的成長打好人生的底子。
關鍵詞 名著閱讀;激發興趣;閱讀方法;實踐活動
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一味良藥,它能有效引導學生熱愛閱讀,閱讀能給學生終身發展帶來無窮的益處。在學生的閱讀中,名著閱讀更是重中之重。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閱讀名著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正確地指導學生閱讀名著有哪些策略呢?在統編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名國名著”主題單元的教學時,筆者嘗試進行了如下幾點名著閱讀指導的探索實踐。
一、巧用導讀課,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吸引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把閱讀名著作為提升自我素養的重要途徑,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激發學生閱讀名著興趣的關鍵是上好導讀課。好奇心強是小學生比較突出的心理特點。所以教師在帶領學生閱讀一本名著之前,可以巧用導讀課,有目的地創設懸念,以此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如在引導學生閱讀瑞典作家塞爾瑪·拉格羅夫的《騎鵝旅行記》時,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導讀課上,筆者設計了這樣的懸念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親愛的同學們,我們身邊常常有調皮搗蛋的同學,你能說說他們做過那些調皮搗蛋的事呢?尼爾斯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變成了一個小人的呢?我們來看看一只叫五月玫瑰的奶牛對他的控訴吧。(PPT出示書中的片段:“牛棚里只不過有三頭奶?!钟卸嗌俅文銡獾盟驹谶@兒為你直流眼淚!”指定學生朗讀——教師指導朗讀)
老師告訴你們,尼爾斯干過的壞事還有很多。你想了解嗎?那就請你看一看《騎鵝旅行記》吧!
同學們,因尼爾斯做過這么多的壞事,受到了一只小精靈的懲罰后,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騎上了鵝背,跟著一群大雁開始了奇異的長途旅行。尼爾斯在長途旅行時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呢?經過這一次的長途旅行,尼爾斯又有了怎樣的變化呢?請閱讀《騎鵝旅行記》。
在引導學生閱讀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時,導讀課上,筆者通過分享書中的一些精彩情節來設置懸念,達到了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目的。筆者通過PPT展示作品中的精彩情節:“湯姆和哈克半夜目睹兇殺后沒命似地跑到了舊皮革廠,他們寫下血書發了毒誓,絕不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說出去,要誓死保守這個秘密,外面的狗吠聲讓他們的神經又緊張了起來,他們又決定出發冒險……”同學們,湯姆和哈克看到了怎樣的兇殺場景呢?他們泄露這個兇殺秘密了嗎?你們想知道答案嗎?請走進《湯姆·索亞歷險記》的閱讀吧。
二、巧設閱讀單,戰勝閱讀困難
名著閱讀,需要讀懂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的發展變化、故事的結構及寫作手法等等。只有通過有效的閱讀策略,才能真正讓學生走進名著,去閱讀、品味、探究、思考。要讓學生真正讀懂名著,有哪些指導策略呢?筆者以為,巧設閱讀單來引導學生走進名著閱讀,借助閱讀單來幫助學生理解名著,戰勝閱讀困難,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指導策略。
以《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名著為例,在帶領學生閱讀這本名著時,筆者根據小說的人物特點,設計了人物關系的閱讀單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填寫,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梳理人物之間的關系。(如圖)
又如根據《湯姆·索亞歷險記》故事的情節特點,設計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的閱讀單,指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感悟故事的跌宕起伏,讓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掃清閱讀障礙。
通過這兩個閱讀單的設計,充分引導、幫助學生梳理了全書的人物關系脈絡、故事情節跌宕起伏的發展趨向,從而讓學生在無形中戰勝了閱讀困難,為進一步深入閱讀名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巧用閱讀策略,推進閱讀深入
閱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一個不斷訓練、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閱讀內容要由淺入深,作為指導教師,應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去探究文本,在思考探究和情感體驗中去加深對名著的理解,讓學生在這個閱讀過程中有新的思考、新的體悟,使情感受到熏陶,獲得人生啟迪,享受閱讀的樂趣。
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地讀懂名著,我們依據名著的文本特點,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閱讀策略——預測、提問、推理、聯結、比較、思辨等策略來推進名著閱讀的深入,通過這些策略能充分提升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在教學實踐中,筆者采用了“預測、提問、思辨”這三種閱讀策略指導學生進行閱讀。
1.運用“預測”的閱讀策略推進閱讀深入
《騎鵝旅行記》的故事線索清晰明了,故事跌宕起伏,引人入勝,閱讀時可以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運用“預測”的閱讀策略來推進閱讀。
如故事中的這一情節:尼爾斯簡直不敢相信,他竟然搖身一變,變成了小精靈?!昂撸@絕對是一場夢,或者是胡思亂想,再等一會兒,我肯定還會變成人的?!痹陂喿x這個情節時,筆者引導學生根據故事的情節進行預測:男孩最后有沒有變回人?你預測的線索和依據是什么?
如《騎鵝旅行記》第四章“尼爾斯被烏鴉抓走”這一章的故事情節中:“狐貍為了向尼爾斯報仇,設計讓烏鴉去找他,烏鴉果然將尼爾斯抓了回來。”烏鴉會把尼爾斯交給狐貍嗎?尼爾斯將面臨怎樣的命運呢?在這個情節的閱讀中,教師根據情節的變化指導學生進行預測。烏鴉會把尼爾斯交給狐貍嗎?你有哪些預測的線索和依據呢?
通過這些“預測”的方法來推進學生的閱讀深入,有了閱讀基礎的學生就能更深入地走進文本,深入思考。同時學生在深入閱讀中去驗證自己的預測是否屬實,在這個預測與驗證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提升,實現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與文本之間的積極互動。
2.運用“提問”的閱讀策略推進閱讀深入
宋代學者陸九淵曰: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提問的閱讀策略是指學生在閱讀時,讓學生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向自己提問或與同學交流討論,從而得到更多、更全面的閱讀收獲。也就是讓學生通過提出問題來幫助自己思考理解,促進學習,更加深入地閱讀,提問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維度來提出問題,可以提出解釋類的問題,評價類的問題,生活類的問題,表達類的問題等等。
如在學生交流分享閱讀《騎鵝旅行記》時,學生就提出了不少的問題進行了交流討論:
(1)尼爾斯變成小人后騎在鵝背上跟著雁群旅行了,難道尼爾斯的爸爸媽媽媽不會找他嗎,他不擔心尼爾斯的安全嗎?
(2)雄鵝對尼爾斯說,他們遇到了一群趾高氣揚的大雁,他們看不起所有的家禽,尼爾斯回答說,是的,他看出來了。大雁是真的看不起尼爾斯和雄鵝嗎?
(3)當雁群被狐貍偷襲,一只大雁被狐貍叼在嘴里,遭到雁群的奚落驅趕的尼爾斯為什么還能冒著生命危險勇敢地去救那只大雁呢?
(4)尼爾斯遇見一個大學生,他正在為自己的過錯煩惱,愿意跟尼爾斯互換,面對重新變成人的機會,尼爾斯為什么放棄這個機會呢?
(5)狐貍多次設計陷害尼爾斯,置尼爾斯與死地,難道尼爾斯不痛恨狐貍嗎?關在籠子里的狐貍恢復自由嗎?尼爾斯會怎么做的呢?
(6)尼爾斯由人變成了為小人兒,最后又變成為人,作者為什這樣寫呢?
(7)尼爾斯在騎鵝旅行中經歷了很多精彩的故事,作者這樣寫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呢?
(8)你喜歡尼爾斯嗎?為什么?
……
學生在閱讀時自然會遇到疑惑不解的地方,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個時候,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提問策略進行閱讀,養成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教師幫助引導學生弄明白他們的提問,有助于改變學生被動閱讀的狀態,培養積極思考的習慣,真正實現有效的閱讀對話,那么他們對名著的閱讀理解就會更加深入。
3.運用“思辨”的閱讀策略推進閱讀深入
《禮記》中有一句話,叫“學問思辨行”,意思就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學生思維方式與思辨性閱讀是不可分割的。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推理、判斷、辨析等。閱讀不僅僅是讓學生停留在了解情節、感知人物的層面,教師不僅要帶領學生走進故事,還要帶他們走出故事,思考提煉出故事帶給他們的啟迪,引導學生依據故事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思考作者的創作意圖,引導學生們走向深度思考,充分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促進他們的思維品質、閱讀素養的提升。
如在帶領學生閱讀《魯濱遜漂流記》這本名著時,為推進閱讀更加深入,筆者設置如下幾個思辨性的問題,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思考。
(1)把魯濱遜流落荒島的“ 壞處”和“好處”的進行對比分析,你會有哪些感受呢?
(2)如果你面臨魯濱遜那樣的生存環境,你會怎么面對,會像他一樣游刃有余嗎?
(3)書中有很多哲理性的語言,你會在書中選擇哪一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呢?為什么?
(4)你會如何向你的朋友推薦《魯濱遜漂流記》呢?
在閱讀指導中,常用思辨性問題引導訓練學生深入閱讀名著,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發展的眼光,多角度、多層面的視野,縝密地去閱讀思考,探索隱含在文字深處的內涵與價值,學生的閱讀素養將會不斷地得到提升。
四、巧設閱讀活動,展示閱讀成果
為促進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使名著閱讀真正落到實處,在指導學生閱讀名著的過程中,創設讓學生自由發揮的展示舞臺,開展有趣的閱讀活動,對促進名著閱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開展了一系列名著閱讀活動。
1.在每周一節的閱讀課上進行閱讀分享交流活動。如精彩片段評析,精彩片段表演,我最喜歡的人物介紹,我最喜愛的名著小故事演講,朗讀自己寫的片段短評和閱讀感悟。
2.每周一次優秀讀書筆記展評,優美讀書卡評比。
3.每月一次閱讀手抄報展評,讀后感大賽。
4.每月一次在學校自主研發的閱讀平臺進行閱讀知識晉級比賽。
5.寫“名著梗概”,推薦名著。
通過這些閱讀活動的開展來閱讀經典名著,以創設名著閱讀的濃厚氛圍,給予學生展示閱讀名著的舞臺,多層面構建積極的名著閱讀評價場,讓學生獲得閱讀的成就感,推動名著閱讀更加深入的開展,讓學生學會閱讀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