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君


廣播新聞節目在創新方面與技術有著密切的關系。對此,廣播新聞節目在進行創新時,要重視新媒體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助力自身發展。新媒體的發展給廣播新聞節目帶來很大的沖擊,對此廣播新聞節目要不斷吸收新思想、新技術,運用新手段推出更多的節目,實現節目創新。本文對廣播電視節目創新路徑做進一步闡述。
關鍵詞:廣播;新聞節目;創新路徑
廣播新聞節目要注重新聞的時效性,加強內容創新
首先,大膽打破原有的錄播的方式,改為直播的形式播出。直播的方式讓新聞的采編、播報在同一時間進行,這可以帶給受眾強烈的新聞現場感,讓新聞節目的真實性大大增加,把廣播變成即時性媒體。其次,欄目十分重視新聞內容,在播報新聞節目時,除了呈現新聞事件本身之外,還會關聯與事件有關的內容,并且融入主持人的評價,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報道。力求從更加立體的角度呈現新聞,讓聽眾對新聞的實質有進一步的了解。最后,欄目始終以聽眾需求為綱,在新聞素材選擇方面,注重選擇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題材,例如實時的異常天氣情況播報臺風預警新聞、生物醫藥領域的長生疫苗造假新聞、連云港多政府部門往公園偷倒萬噸垃圾新聞等,通過這些節目為聽眾解答熱點新聞。
節目形式應不斷創新,以吸引聽眾注意
不僅重視內容選擇,還十分重視新聞版面的編排。節目大膽革新了原來的播放模式,改為采用軟硬新聞穿插的板塊式播報,大大提高了節目的可聽性。也對版面的畫面、文字的布局進行合理的調整,通過對畫面顏色的對比度和色彩度進行調節提高了畫面的質感,并把圖片與文字相結合做到了圖文并茂,同時保證文字的精簡,原本畫面雜亂的直觀感覺,變得簡潔大方,重點突出,信息明了,另外增加了對廣播元素的綜合運用,使節目生機勃勃,同時多次利用現場音響使節目更加真實可靠,為聽眾帶來了最客觀的聲音。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善于利用新媒體的優點為節目添磚加瓦,使節目形式更加豐富。
新聞節目應注重語言創新,突破傳統新聞語態
世界各地的時間有所不同,北京時間早晨7點,英國倫敦時間是夜里12點。在節目播出時,體現不同地區的時間有助于增強新聞的時效性。在播報時對新聞時間進行創新,通過使用國際時間更能凸顯新聞的時效性。主播在播報新聞時除了道出北京時間外,還說出新聞發生地的時間,通過這樣的時間處理方式,使新聞的時效性大大提升。此外,欄目還以問責的語態表達主持人對新聞的看法:“新聞縱橫,追問新聞”。通過這樣的語言表達充分展示了主持人對新聞的態度,也能帶給聽眾耳目一新的感覺。可見,通過語言創新,可以充分發揮廣播敘事的優勢,并使聽眾產生很強的聽覺效果。
廣播節目在創新的過程中。需要認真借鑒其他傳媒平臺成功的經驗,不斷挖掘潛力,借助其優勢條件贏得受眾的認可。廣播節目進行創新的出發點在于其貼近生活實際,貼近普通百姓的情感。聽眾是廣播節目服務的主要對象,聽眾有選擇平臺、選擇節目的權利。因此,平臺要想引起聽眾收聽的興趣,就要貼近聽眾的生活,了解聽眾的需求,講述聽眾喜歡的事情,這樣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當然媒體也不能為了迎合聽眾的口味而失去自己的底線,而是要在滿足聽眾需求的前提下,注重自身的尊嚴意識,做到張弛有度。
廣播新聞節目創新路徑
在當前媒體日趨豐富的背景下,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要想重新贏得群眾的關注,就要積極借鑒已有轉型成功的節目的經驗,對自己的節目進行改革創新。
借鑒成功經驗,挖掘優勢潛力
從現實出發、使內容與百姓生活接近,這是廣播節目創新的根本。聽眾的認可是廣播節目重新贏得市場的關鍵,節目失去了聽眾,這意味著節目將難以為續。因此,廣播節目改革創新的重點在于調查分析聽眾的興趣,使節目能夠滿足聽眾的需求,這樣才能讓節目引來關注。如果節目不顧聽眾需求,一味從編輯者個人的意愿出發,則會讓節目失去聽眾基礎,最終也將被媒體市場拋棄。近年來,出現了很多受觀眾歡迎的電視劇,對這些作品進行分析不難發現,這些電視劇之所以能火,一方面在于電視的制作精良、演員的演技高超,另一方面就是節目的內容貼近人們的生活,與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等方面息息相關,所以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進而收獲了較高的收視率。每年都有很多影視作品湮滅在浩如煙云的影視庫中,這些作品不能引起觀眾注意的原因很大部分在于制作方沒有用心,應付了事,沒有充分考慮觀眾的需求。當下,很多電視臺為了提高收視率,不得不花巨資要求當紅流量明星參加真人秀,同時還要耗費大量金錢引進熱播劇,然后沒有從觀眾的真實需求和興趣點出發,往往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廣播節目的創新并不需要進行上述操作,但廣播節目可以學習電視臺走親民路線,不要老生常談,可以多選取人們感興趣的時事和話題進行采編,根據當下人們的關注點進行節目的設計和制作,在做欄目時力求做到最好,推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敢于探索嘗試,致力節目創新
廣播節目創新發展之路雖漫漫但卻沒有退路可言。創新需要具備勇于挑戰、不懼風險的精神。對此,廣播節目的每一個員工需要團結協作,共同組成一個具備創新精神的團隊,為節目的發展出謀劃策,這樣才能把廣播節目做好,真正實現節目創新。節目負責人要對任務進行細分,分出不同的小類,每個小類從內容到播出方式都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挑選。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節目創新,才能讓節目受到聽眾的歡迎。
堅持新聞立臺,關鍵就是要創新新聞編輯工作,要像企業包裝項目那樣,加強新聞的包裝制作,才能提升新聞質量。因此,新聞人要用全媒體思維對新聞采編工作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力爭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進行深度傳播。民生電視新聞《每天看點》,一檔是廣播新聞訪談《七鄉觀察》。編輯在節目創設的過程中突出受眾參與特色,通過現場群眾訪談、熱線電話采訪的形式在現場解答每一位受眾提出的問題。同時,欄目組每天都會選擇一些有價值、有時效性和傳播性的消息,在微信公眾號上播出,從時間長度和傳播廣度上進行創新,使平臺的關注度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周毅.全媒體下的交通廣播新聞分眾化傳播發展[J].記者搖籃,2021(4):132-133.
[2]景靜.淺析廣播新聞節目的全媒體運營策略[J].采寫編,2021(2):69-70.
[3]仲字陶,王煥珊.廣播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和發展[J].記者搖籃,2021(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