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發月
摘要:語文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在語言文字中感受文學的情感熏陶,熱愛自己的民族語言。語文教學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課堂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語文課堂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渠道和主陣地。俗話說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強調了語文的生活化和積累的重要性,而課外的“大語文”則是語文課堂的延伸和遷移,只有通過有序的,科學的語文課堂學習,學生才能把生活當做語文,處處有語文,有章可循,有法可學,有知可用。那么做為一名語文教師對語文課堂藝術的研究便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藝術研究;初探
一、有利于提升初中語文教師的課堂理念。
一直以來,我們一直在高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但是在實踐教學中往往是不知所措。面對隨時可能出現意想不到問題的課堂,為了掌握和調控課堂,語文教師往往不敢把課堂全部交給學生怕出現自己無法調控甚至無法收拾的局面。于是便想方設法讓學生在自己預設的套子中鉆來鉆去,而少了一份課堂思想碰撞的精彩。課堂藝術的研究就是要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喜歡語文課。
學生有時并不是不喜歡語文,語文課被我們的語文教師給上的索然無味了。課堂的藝術從各個環節藝術性地激發學生興趣,處處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和入手,巧妙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激活動思維,在真善美的陶治中不斷提高能力,形成健全人格。
三、有利于優化各個教學環節,提高課堂質量,傳統教學的模式是固定化的,單一而單調的。課堂教學藝術則要打造精品課堂,要求教者潛心研究教材,先學后教,先體驗再傳授,這樣便于教者能把握學生學習的心理和接受的程度,并且推敲各個教學環節進而選擇和優化教學環節,使課堂教學精彩異呈。
四、有利于教師苦練基本功,不斷提高自己。教師要不斷的讀書,充實自己的思想,豐富自己的語言,靈活自己的思維,以充滿激情而又流暢的語言去震撼學生的心靈,用自己的博學多知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靈活機智去調控課堂,所以唯有教師素質的提升才能有課堂教學藝術的不斷發展。
語文教學藝術是指能激發學生興趣,激活思維,培養創新精神,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學活動。其核心是情感性、創造性。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研究的內容包括:
1.課堂藝術其實就是與學生進行心理溝通的藝術。學會和學生溝通,讓學生把老師當作朋友,創設和諧課堂,放松而輕松地去感受語文課堂的魅力。
2.課堂導入的藝術。開場道白,猶如樂器定調。奧地利樂團指揮韋勒說,語文課上攫人心魄、富于魅力的導語,就是一首交響樂中美妙絕倫的序曲。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是離不開引人入勝的導語的。
3.所謂教學藝術,從某種意義說,也是提問的藝術,提高方式的巧妙與笨拙,直接關系著課堂的教學成敗。
4.課堂對話的藝術。教師需要作為平等的一員去參與,民主地讓學生去主動發現,主動探索,主動交流,讓學生擺脫被“牽“的處境,拓寬思維空間,主體意識和獨立思考受到鼓勵,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引導,靈活機智地處理課堂生成的問題。
5.課堂教學語言的藝術。語文教師就是要用語言來感染學生,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課堂語言也應該是簡練的,一針見血,恰到好處。
6.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組合,也是一門很重要的課堂教學藝術。一堂好的語文課,必須融合下面幾種教學方法:(1)傳授知識和訓練思維相結合。(2)傳統教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3)教法與學法相結合。
7.課堂激勵的藝術。課堂激勵的藝術就是給學生自信的藝術,也是融洽師生關系,營造民主而和諧的課堂的藝術。
8.板書的藝術。板書作為一門藝術,它體現了教學的直觀性原則。好的板書,能給人以鮮明突出的印象,給人以藝術美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發展學生智力,真正實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目的。
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往往感覺語文知識繁雜、零散無序,如果不對它們作科學的整合,學生將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嚴重影響能力的發展。為此,在教學中,我們重視幫助學生建立新的知識結構。心理學研究指出,唯有結構才具有最強的遷移性,學生在知識網絡中學習課文,思維寬闊,不僅利于“接納”新知識,所學的知識也容易轉化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始終以個體的認知結構為基礎。當教師講授的知識內容與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趨于一致時,學生就會把外來的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而獲得新知;當外界的知識內容與學生的認知結構不一致時,學生就會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或者產生抗拒,或者一邊摒棄舊知識,一邊吸收新知識,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根據這一理論,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才能幫助學生有效地同化新知識,迅速地建立新的知識結構。
通過教學反思,發現很多時候教學過程中嚴重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遭到極大的扼制。由于缺少思維快樂,本應充滿勃勃生機的學習變得了無趣味。 創造精神源于學生的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需要載體的。所以,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創造力,就必須糾正“天馬行空”式的分析,引導學生養成“披文入情”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愉悅的審美滿足中接受知識,受到教育。
此外,學生分析自己語文水平不高時,常常歸因于語言積累。以為肚里的“優美詞句”太少。其實,對中學生來說,制約語文整體水平提高的“瓶頸”經常表現為不科學的思維方式。因此,應重視以下的思維方法:排除經驗干擾、避免復制性思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牢固樹立語境觀念,由整體看局部;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多角度思考;由表入里作原因分析;縱向橫向的聯系比較。學生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武器,其認識、辨析、判斷處理和發現創造能力,就能得到提高,學生自然也會感到學習的無窮樂趣。
總之,掌握課堂教學藝術是教師發展的首要任務,這對教師個人的發展及業務素質的提高將起到巨大的促進作用。課堂教學藝術的實踐也必將讓語文課成了一種享受,學生愛上語文,感受到了課堂藝術的魅力,在別具匠心的課堂設計中學生輕松愉悅地提高了語文的素養。語文課堂藝術無論在學生還是在教師發展方面,都具有廣闊的前景,值得廣大語文教師去不斷學習,不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