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職業院校畢業生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大軍的主力,職業院校如何根據自身現狀,精準把握行業人才需求,定位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科學合理地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是大數據技術專業建設的首要問題。本文從時代背景、現狀分析、人才培養路徑等方面出發,對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進行了闡述和研究。
關鍵詞:大數據技術;職業院校;人才培養
一、時代背景
“大數據“一詞最早是由全球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的,隨著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的發展,數據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用大數據來命名網絡上的海量數據和信息資源。由于互聯網的極大發展,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和數據資源越來越豐富。大數據又稱巨量資料,它的特點包括以下幾點:
1、大數據的數據量非常龐大,大數據的計量單位是PB、EB、ZB,已經遠遠超過了TB。
2、大數據的數據種類非常多,它涵蓋了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多樣的類型,對這些類型的處理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大數據的傳播速度快、時效很高。大數據區別于傳統數據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速度快,能在短時間內獲取海量數據,但是由于現有技術的限制,對大數據的獲取和利用提出了新的挑戰。
4、大數據的價值純度不高。由于大數據傳播速度快、時效高,短時間內就能獲取海量的數據,但是又缺乏相應的高技術支撐,故大數據的價值利用率偏低。
基于大數據時代的這些特點,如何正確合理地利用大數據是現在人們需要關注的問題。隨著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的發展,大數據時代不可避免的來到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帶來了很多變革,最明顯的是人們思維上的變革,而這些觀念的轉變是顛覆性的轉變:
1、大數據時代的數據是全部數據,而不是樣本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所分析的數據不是基于抽樣數據,而是整個數據,這樣的數據量極其龐大,并且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以前我們習慣于對于抽樣數據進行總結,但是在大數據時代需要對所有數據進行提煉。
2、大數據時代的數據不具有精確性和代表性。在大數據時代,獲得數據的渠道多種多樣,數據量也非常龐大,獲得數據的純度不高,所以不具有精確性。所以人們的觀念由追求精確性轉向處理混合度較高的數據。
3、大數據時代呈現的都是相關關系的數據。以前人們的思維追求因果關系,但是在大數據時代,數據之間都是相關關系,而不存在因果關系,這對人們思維的轉變帶來了很大的變革,人們不在執著于尋找因果關系,相關關系不會告訴人們事情是怎么發生的,但是會告訴人們事情正在發生。
二、職業院校現狀分析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社會的方方面面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作為職業院校如何在大數據時代如何更好地發展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教育是國之大計,百年大計,教育為本。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把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作為優化高等教育結構和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高等職業教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帶來了巨大的貢獻,那么大數據時代職業院校將如何更好地發展是值得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思考的課題。
雖然我國大數據市場的快速發展,但在發展中也逐漸暴露出許多問題,最為突出的是大數據人才的缺乏,當前培養體系下[1],人才規模較低,部分學生的素質也堪憂,在整個行業中,我國一直嚴重缺少相關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是以培養適應生產、生活和建設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主要以社會的需求為主。大數據時代職業院校的現狀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現今的職業院校依然沿襲了過去幾十年來固有的模式,重理論,輕技術,很多技術不能與時俱進,教學設備不夠先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
2、職業院校的教師觀念還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轉變。由于缺乏豐富多樣的培訓,職業院校的教師知識儲備相對較陳舊,缺乏終身學習的思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較弱,認為原有的知識完全可以應對職業院校的學生,所以主動學習新知識的積極性不夠高。
3、職業院校學生自我認知較低,普遍缺乏主動學習能力。職業院校的學生大部分是無法繼續接受普通教育的學生,他們學習基礎薄弱,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有效的學習氛圍,對自己的未來比較茫然,缺乏明確的職業規劃。
三、人才培養路徑
作為高等職業技術院校,要從促進地區大數據產業發展為辦學出發點,著力解決當地的人才短缺現象,以服務相關產業發展為目標。積極同相關企業進行對接,實現人才的有效培養,避免教育和社會脫節。[2]職業院校需要適應時代的發展,需要著力培養職業教育大數據專業技術人才,基于職業院校的現狀,需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加強對職業院校大數據基礎設施的投入。在大數據時代,培養大數據專業人才,學習大數據相關技術,就需要投入大量的大數據基礎設施,有了相應的技術設備,才能設置相關的大數據課程,培養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
2、加強職業院校教師培訓,為職業院校教師設置大數據相關培訓,培養職業院校教師的大數據能力,增強職業院校教師的大數據知識儲備,提高職業院校教師的大數據素養,讓職業院校教師學以致用,將大數據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能夠為社會輸送大數據技術專業人才。
3、轉變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傳統觀念。大數據時代最突出的特點是人們的思維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職業院校的師生在大數據時代思維也應該得到相應的轉變,需要摒棄過去的傳統觀念,增強自信心。在大數據時代,人人都有機會取得屬于自己的成功。
四、結語與展望
大數據時代已經悄然來臨,它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與未來,也給我們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在這個時代,我們需要自信與進取,也需要謹慎與判斷。職業院校如何在大數據時代揚帆起航更需要每一位職業教育工作者不懈地努力。
參考文獻:
[1]劉冰,龐琳.國內外大數據質量研究述評[J].情報學報,2019,38(2):217-226.
[2]楊海迎,宋凱,李冬.高職院校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科技資訊[J].2019,17(15) : 249-250.
王曉楠(1983年7月——),男,漢,天津,籍貫天津靜海,天津市河東區職工大學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和計算機技術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