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芳
摘要:在學校生活中,常常會見到這樣一批學生,他們始終處在叛逆階段,行為往往與同階段、同年齡的普通學生大相徑庭,在成績、紀律、心理、認知等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良表現,引起了學校、家長甚至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這樣的“問題學生”,學校和教師大多較為苦惱,甚至想要避而遠之。但如果采取溝通技巧,對“問題學生”進行教育和轉化,對于學生個人成長、學校教學及管理都是大有裨益的。
關鍵詞:問題學生;德育;溝通
引言:
所謂“問題學生”,是學校生活和教學過程中并不少見的一類學生,此類學生大多性格叛逆,對校規校級不屑一顧,心理上較為偏激,多重因素影響下,一般學習成績也較為不理想,是令不少教師較為頭疼的一類學生。但結合青少年生長發育的實際來說,學生正處于叛逆期或青春期,正是三觀正在形成的重要階段,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是非常正常的,關鍵在于如何與此類學生進行有技巧的溝通,從而對其心理和行為產生正向轉化。
一、導致“問題學生”形成的原因剖析
1、學生個人層面:身心尚未成熟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雖然自我意識開始有了強烈的覺醒,但這個階段的學生大多受限于有限的人生閱歷,無法看清事物的本質,心智也尚在不成熟中,因此尚不能面對復雜的世界,更容易出現心理失衡。自卑心理、狂妄心理、逆反心理、自我心理等,都容易造成畸形性格,進而成為“問題學生”。
2、家庭層面:原生家庭啟蒙偏頗
根據多年教學和與學生相處的經驗,很容易得出結論,原生家庭形態對不良性格的形成產生著直接作用:例如父母其其他家庭成員對待孩子冷漠寡淡,非常容易導致孩子的自卑心理,為引起家人重視而做出逆反行為;父母教育方式單一專斷、交單粗暴,容易導致孩子性格強勢霸道,進而發生凌霸校園的行為;而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和驕縱,則會導致學生的自私人格的養成,這類學生往往任性刁蠻,自私淺薄,沒有規矩意識,也更無所敬畏。
3、學校層面:忽視德育教育
不少學校以成績優劣作為評判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或重要標準,往往忽略了對學生人格的關注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雖然道法課以成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必修課程,但相對于其他傳統主流課程來說,還是得不到重視,并且形式大于內容,所學沒有應用到實踐中來。
4、社會層面:向青少年輸出不良信息
青少年剛剛獨立踏入社會,認知、判斷能力還有很大欠缺,面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為和誘惑不能清晰分辨,更有社會中一些無良商家,為獲取個人利益,不斷向青少年輸入不良信息,讓認知能力差卻模仿能力強的學生踏入深淵。
二、與問題學生的溝通策略
1.放低姿態,轉換角色
尊重學生、友愛學生是與“問題學生”進行溝通的前提和基礎,想要走入學生內容,了解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就必須放低姿態,設身處地地將自己置于學生的境界,從而體會學生的心理狀態。此時教師需要與“問題學生”轉換角色,理解和尊重學生的思想感情,與學生進行交流時,多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交流,想象自己處于學生所處的環境中,此時思想和行為應該是什么樣的。讓學生感到教師與他想要真切交流溝通額誠心,讓學生感受到別人與自己的感同身受,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成為朋友,擅長傾聽
一旦教師愿意放下姿態,轉換師生角色,與學生產生共情,那將很容易讓學生放下對成人的戒備心,與教師成為朋友。在此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放下自己的固有偏見,保持客觀公正地態度。其次要以朋友的身份,走入學生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少講大道理,多聊小事情,通過幽默、生活化的語言與學生交流溝通。尤其是面對一些需要傾訴和發泄的學生時,教師要明白,傾聽就是最有效的溝通。此事教師不必急于對學生進行教育,更不能盲目責罰,教師可暫且化身為“樹洞”,讓學生把內心的想法或委屈都發泄出來。情感的宣泄往往更有助于學生情緒的穩定和過程中那個的反思,以便全面了解和掌握情況,以進行后續的疏導工作。
3.選擇良機,準確切入
“問題學生”逆反心理較為嚴重,內心也普遍非常細膩敏感,如果一開始就采取大道理的說教甚至訓斥,非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學生問題更加嚴重。因此,與“問題學生”溝通不能簡單粗暴,而是要欲揚先抑。在于學生交往過程中,可以先將“問題”放在一邊,主動關系學生生活、情感狀況,解決他們現在所面臨的棘手問題,讓學生感受到關懷與溫暖,降低逆反情緒。或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聊天內容要與學生的興趣息息相關,逐漸消除與學生之間大隔閡和代溝,產生效果后,再與學生溝通其所存在的“問題”方面。
4.與家長合作,校內校外雙管齊下
上文已指出,對于學生的性格塑造和行為習慣養成,家庭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同時,也要與家長聯合起來,共同為“問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愛意的轉化環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方法,不能讓學生認為是老師在打“小報告”,進一步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在認識到學生問題的同時,也要引導家長多認識自己的問題,轉變思路從家長的身上找原因,幫助家長與孩子共同轉變。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面對“問題學生”時,堅決不能報以回避或一味指責的態度,而是要運用溝通技巧,走入學生內心,了解其“問題”癥結的成因,才能逐步制定策略,對癥下藥。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學生”,教師都應該有愛心、耐心、包容心和信心,堅信只要找對的方法,終將可以將“問題學生”的“問題”轉化,幫助學生成人成才。
參考文獻
[1]雷紅星.“問題學生”的成因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9(23):49.
[2]王紹華.探究初中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技巧[J].華夏教育.2019(1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