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杰

摘要:工業互聯網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級計算、分析、感應技術以及互聯網連接融合的結果。工業互聯網通過智能機器間的連接并最終將人機連接,結合軟件和大數據分析,重構全球工業、激發生產力,讓世界更美好、更快速、更安全、更清潔且更經濟。而其中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培養模式的研究變的尤為之重。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教學;人才培養
早在2018年7月,信息化部就印發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及推廣指南》和《工業互聯網平臺評價方法》。2019年1月18日,工信部已印發《工業互聯網網絡建設及推廣指南》。2019年3月,“工業互聯網”成為“熱詞”并寫入《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同年8月,四川省政府印發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實施意見》提出的發展目標,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蓋各市(州)、各行業的工業互聯網網絡基礎設施,形成3-5個具有國內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提升四川省工業互聯網發展水平,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而在這一系列的升級轉型中,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顯得極為重要。目前的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模式存在有諸多不足,不能夠很好的適應工業互聯網發展。比如:
①對工業互聯網帶來的人才培養要求變化認識不足。
②現有培養方式下人才的能力不能滿足工業互聯網的需求。
③工程人才培養各主體參與和評價不足等。
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團隊,自2019年國務院發布《職教二十條》以來,我團隊就結合自身實際和地方企業發,展一直在探索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方法。
1.人才培養的核心
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的核心是創新范式融合。首先是融合,即能夠將影響培養的各要素進行交叉融合,如新工業革命、科技革命和大學范式的融合,工程技術、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過程的融合等,培養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具備多學科能力和素質的工程人才。其次是創新,要將創新精神和理念貫穿到整個培養過程中,既要求教育者創新培養理念和思想,也要求人才具有創新能力。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對工程人才培養提出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轉變工程教育范式,用新的范式來指導工程人才培養。
2.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2.1積極轉變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理念。
首先要求轉變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理念,需要充分認識培養過程中的各類“融合”,如培養方式的融合,過程的融合,人才類型的融合等。比如,傳統工程人才培養通常將人才培養孤立于社會,而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更強調打破校內外界限,實現與社會融合協調培養。又如,傳統工程人才培養與工業界缺乏聯系,而融合創新范式下則要求與工業界緊密合作,培養過程與工業技術進步過程同步。再如,傳統工程人才培養下,對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強調專注于某個具體工程領域,而技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要求人才除了具備某個專門領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外,還需具備諸如信息、經濟、商業、法律等其他領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成為多領域融合性人才。
2.2創新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
在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下,傳統的人才培養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已經不能適應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的需求,需要在以下方面進行創新:一是引人國際通行的工程教育認證標準,結合國情制定滿足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需求的質量標準體系。二是以人才的工程實踐能力作為評價的首要標準,在其中強調“創意一創新一創業一創造”能力的培養。三是引人第三方的評價實體,實現客觀、中立、準確、符合實際的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在此基礎上建立良好的“評價反饋一改進培養”機制。
2.3創新現有學科專業設置模式。
工業互聯網涉及到網絡、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無線通信、自動控制、虛擬現實、軟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信息技術,也涉及到數學、 統計、心理、管理等學科的相關知識,顯然按現有學科專業設置模式將無法高質量地完成人才培養。在融合創新范式下,必須通過學科交叉,融人,上述信息技術和相關學科,按主題重新設置學科專業,制定靈活的培養方案,構建動態的課程體系,同時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實現“跨界”培養工業互聯網人才。這一-改變也對現行的教學資源配置和教師組織管理帶來沖擊,要求其能夠按照領域進行資源配置和教師組織管理。
2.4構建合作緊密、職責明確、責任明晰、互動頻繁的,人才培養利益相關者平臺。
技術、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要求搭建工程教育利益相關者平臺,此處我們以在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中起主要作用的三個利益方:政府、企業、高校,來說明各自在人才培養中的職責。政府在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中應當起主導和領導作用,其主要職責包括:提出人才培養長期戰略,建立人才培養制度保障,監督人才培養過程,設立人才培養機構,協調人才培養全流程各參與方等。政府應通過宏觀調控的方式通過,上述工作,保障高校和企業共同實現工業互聯網人才的培養。有了明確的培養目標后,高校就可以組織人才培養所需的各類資源(如教學、實驗、學術等),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大綱、質量標準等),實施具體的人才培養過程(根據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人才而不同)。
事實上,企業作為人才培養的另一主體,在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中的作用主要職責為:一是提供人才使用環境,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二是提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需求,三是對人才培養質量實施評價并反饋評價結果,四是為人才培養提供必需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