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錢學森是我國著名的物理科學家,在航空工程、噴氣推進、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作出許多重大貢獻,是我國的導彈、火箭和航天事業的奠基者。錢學森之所以能成長為一個杰出的科學家,與他的家庭環境密切相關。本文試從錢學森成長環境分析其成為偉大科學家的原因,并對當代青年科技人員成長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錢學森;成長環境;啟示
一、錢學森的家庭成長環境淺析
錢學森1911 年在上海出生,是父母的獨子。錢學森的父親錢均夫和母親章蘭娟都出生于商人之家,因家境相對殷實,所以兩人從小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親錢均夫年少時就讀于杭州求是書院,還曾遠赴日本學習地理、歷史和教育忠厚善良、正直務實,具有很深的愛國情懷。他對孩子的要求是幫其學,莫如立其志,要求子女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的志向。在這種濃厚的文化氛圍和積極進取的求實精神影響和熏陶下,營造了求真務實、追求卓越、志向遠大的家庭氛圍,對幼年錢學森的成長具有深遠的影響。母親章蘭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教養,具有很強的數學天賦,并且喜愛閱讀文史典籍。總體而言,錢學森的父母都具有深厚的國學和文史基礎,文化修養很高,不論是在人格培養、道德情懷養成,還是知識灌輸、為人處世道理等方面,都能給予錢學森深刻的影響。錢學森的父親和母親對他寄予厚望,分別用自己不同的方式教育和鼓勵他。可以說,良好的家庭環境能夠培養兒童的思維習慣和豐富的想象力,錢學森少兒時代的家庭啟蒙環境為其日后走上科學道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錢學森取得成功的人文因素
錢學森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是跟隨父母在北京度過的。在動蕩不安的年代里,錢學森的父母為他營造了一個安穩、幸福的家庭氛圍,讓他沉浸在豐盈的精神世界中,擴展了開闊的視野,養成了優良的品質。良好的家庭環境對錢學森的健康成長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培養愛國情懷,矢志報國
錢學森的父母非常注重對他愛國情懷的培養。1930 年,錢學森因病休學,父親督促他閱讀經典文史著作,如《老子》《莊子》《史記》等,借以培養其對民族和國家的深厚感情。錢學森的父親認為:“任何一個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觀都具體體現在它的歷史中。因此,精讀史學的人,往往是對祖國感情最深厚,最忠誠于祖國的人。”在父親的影響和指導下,錢學森心懷家國,立志投身祖國的科研事業,并且將這一志向貫徹終身。在新中國建立之初,錢學森本在美國擁有理想的工作和豐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國家百廢待興、從零開始時,毅然決定放棄國外的一切返回祖國開展研究工作。他克服美國的重重阻撓歸國后,開始了艱苦絕倫的科研工作,帶領科研人員取得了我國導彈和核武器零的突破。而支撐錢學森克服困難返回祖國和在艱苦的條件下開展研究工作,則是自小在心中厚植的家國情懷。
2.注重人文熏陶,全面發展培養
錢學森父母注重對錢學森進行全面培養,尤其注重對其人文素養的熏陶和錘煉。錢學森的父親認為,培養孩子要發現他多方面的才智,盡量挖掘并發現孩子的天性和優勢,并鼓勵和引導其得到最大發揮。父親引導他閱讀經史典籍,注意觀察和親近大自然,對他進行了傳統文化的傳授和初步的科學啟蒙。在錢學森看來,父親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為他鋪就了遠大理想和科學啟蒙之路。母親具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塑造和影響了錢學森的思想道德和價值觀,教給他做人處世的道理,并且以身示范,為錢學森樹立了榜樣,彰顯了人格的美魅力,因深感母親溫柔而堅定的影響力,錢學森認為母親的傳統美德和慈愛之心鋪就了他人生的底色。
3.智育、德育并重,關注人的成長
錢學森的健康成長,與父母的悉心教養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是智育、德育并重。具體來說,一是鼓勵錢學森認真閱讀經史典籍,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樹立經世報國之志;二是注意讓錢學森親近大自然,引發他對大自然的興趣和愛好,激發探索未知的興趣和勇氣。錢學森的母親文化水平較高,在錢學森上小學前在家親自輔導他,教他讀書識字,學會做人的道理。在錢學森的心目中,父親和母親都給給予了他莫大的影響,父親教會他遠大理想和報國情懷,母親則言傳身教,賦予他道德情懷。
三、對當代青年科技人員成長的啟示
錢學森生活和成長的家庭環境是獨一無二的,對他的影響力是深遠的,是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由錢學森的成長經歷和所取得的科研成就來看,他的人生經驗值得學習和借鑒。
1.加大對家國情懷教育的重視
目前,雖然我國的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將紅色教育、家國教育當做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因受到思想觀念、重視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對學生所取得的效果不甚明顯。需要國家和社會加大對青年科技人員的家國情懷教育,樹立遠大的個人理想,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國家的需要相結合,在為國為民服務中實現個人理想和價值。
2.人才培養注重方式方法
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方式和培養機制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缺陷,難以培養出杰出的創新型人才。正如2005年錢學森提出的深刻一問: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這說明了我國傳統教育模式存在弊端,只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灌輸和積累,并不擅長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一味地填鴨式教學督促學生快速成長,而要通過挖掘其興培養趣、激發其探索欲望、鍛煉其嚴謹的思維等方式培養創新型人才。
3.培養一專多能素質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升,需要一專多能的綜合性人才。而培養綜合性人才,需要使其在德智體美勞各項能力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掌握專業技能,形成核心的專業競爭力,并廣泛涉獵,通曉所有社會需要的必備技能,才能使我國人才競爭和科技強國之路上勝出并占據優勢地位。
四、結語
錢學森既是優秀的科學家,又是立場堅定的愛國者和人民英雄。他不僅為我國的科研事業奮斗終身,還擔負起了一個作為中國人的責任和使命,無論在任何情形下,都時刻不忘報效國家。他的人生經歷和成就,對當代青年科技人員具有振聾發聵的啟迪作用。青年科研人員要學習他心無旁騖、潛心科研的敢于攀登精神,要學習他投身科研、不求回報的無私奉獻精神,更要學習他胸懷祖國、報效國家的人生抱負,為我國的科研事業發展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妙寬,徐玥恒.關于“錢學森之問”的思考[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38).
[2]李殿仁.學習錢學森的科學家精神[J].雷鋒,2020(11).
作者簡介:焦子(出生日期:1995.03),性別:女,籍貫:陜西西安,學歷: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