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男
摘要:2017年5月10日,國務院將這一天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國潮”連同著新中式,在中國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中,走在了世界舞臺的聚光燈下。
關鍵詞:國潮,文創,品牌
從“茹毛飲血”到“鉆木取火”,人類的進化,從學會使用工具開始,才緩慢的掀開了新的篇章。
設計的發展,要從19世紀20年代的“新藝術運動”的發生才開始。從此人們對手工藝與設計這個詞語有了清晰的認知。且有了分類,如:建筑設計、環境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至1919年“包豪斯”的建立,給予了“設計”一個明確的定義。20世紀末,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政治、文化得到了重新洗牌的機會,戰后的一切都是未知,而“設計救國”這樣的口號在各國響起,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這個領域。
中國的設計,從上個世界80年代才開始說起。改革開放后,中國人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開始反思與覺醒。1998-2008年這十年,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中國品牌,如回力、飛躍、中國手機這些產品始終脫離不了“抄襲”“山寨”的印象。在2008年的經濟危機之后,中國經濟的發展從制造開始轉向智造的思維。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之后,網絡平臺的搭建以及電商在中國的完整形成,給中國品牌與產品帶來更多機會與挑戰。
如今,各國在經濟文化上的比拼,一部分也是設計的比拼,大眾所容易提及的消費,大多數都是從品牌開始。而衣食住行中,亦不缺什么用品,這時,設計中所關注的問題,在“好用”的基礎上,更加注重了文化的融入。
一、品牌意識的重要性
品牌,包含品牌的形象、文化、價值,這個品牌下的產品、售前售后服務等,大眾喜聞樂見的品牌,從品牌的產品開始讓消費者認識,才有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感、售后服務的評價等。
品牌意識即品牌知名度,是指品牌在消費者的記憶中所留下的印象,使得消費者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能夠識別出品牌。其中消費者先經歷品牌認知,在提及品牌時消費者對該品牌的反應與識別。然后消費者產生品牌回憶,是在提及品牌中的產品品類時,消費者主動提及品牌。
品牌意識越強,消費者最終購買該品牌的可能性也越大。品牌意識對于消費者來講,消費者一旦建立品牌意識,會優先選擇已經建立品牌意識的品牌,并會自覺推廣到自己身邊的朋友,親人等;對于品牌來講,消費者對此品牌產生了品牌意識,此品牌將會產生更多的經濟收益,從而擴大品牌影響力;對于國家來講,人們對品牌意識的逐漸強化,選擇本土品牌的可能性越高,對國家品牌自信力增強,購買力增強,從而對國家實力自信心增強。
二、“國潮”興起
“國潮”的興起,是在品牌意識逐漸全民化的背景下。他源于2018年的中國本土品牌“李寧”在紐約時裝周舞臺以“悟道”、“藏易”等充滿中國韻味的主題產品走秀,以“國潮”之名,重獲新生。“國潮”之名,亦源于此。
“國潮”,他是多個中國品牌更加本土化的統稱。不局限于某一種領域或者形式。在這個詞語產生之前,就有故宮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多元化發展,中國顏色的認知與推廣,賀歲檔、國慶檔等主題電影,媒體層面也有了《國家寶藏》、《詩詞大會》等綜藝節目的產生。基于“中國文化”而產生的品牌、設計競賽、建筑、室內裝修也日漸增多且備受消費者的認同與喜愛。
可見,“國潮”的興起,在不同領域做了很多鋪墊。追隨著“中國李寧”腳步的品牌,如大白兔、老干媽、百雀羚、中國郵政等,在日常生活中,都融入了“國潮”的影子。新生品牌中,更是有“茶顏悅色”、“花西子”等。
至今,“國潮”風刮到各行各業,隨處可見的“國潮”單品、“國潮”妝容、“國潮”汽車等,彰顯了“國潮”品牌備受大眾喜愛,也增強了消費者對中國文化認同感。
三、“國潮”產品的特征
“國潮”風起,其產品所具有的特征,繼承了文創產品的特征。
文創產品,即文化+設計,是在設計中加入文化的因素,可以以物件的形式承載一種文化而長久保留下來。如意大利的“孟菲斯風格”,日本的“侘寂美學”等。
國潮產品,即為國家文化+流行潮品,是將國家文化融入到流行潮品上,是依托于潮品而產生。是一種快銷品,是“短平快”的文創設計。
國潮產品的特征,可歸納為:
1.依托于具有潮流屬性的產品,如衣服、首飾、化妝品等;
2.具有中國文化的元素,非遺文化居多,如戲曲、壁畫等;
3.快銷且產品更新速度快。
四、“國潮”產品發展中的不足與再發展
從2018年至今,過去三年,關于國潮的品牌與產品發展十分迅速,這跟消費群體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隨著年輕一輩逐漸占據消費市場,他們標新立異的性格,使得他們在消費上,一眼尋找出自己喜歡的個性物件,國潮產品剛好符合他們的消費要求。但正因為發展過于迅速,現階段,國潮產品依然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如:
1.過于在意年輕群體的消費心理,忽略了不同年齡階段的消費需求;
2.國潮產品中,使用的文化元素過分的相似,易造成大眾的審美疲勞;
3.潮品中,一件單品過分使用過多的元素,使得部分產品看起來眼花繚亂,甚至會造成帶偏大眾審美的后果。
4.“過去”風格的使用,使“國潮”逐漸復古化,國潮產品中失去了創新。
基于這樣的情況,國潮產品的再發展又應該注重什么呢?
1.國潮產品是屬于文創產品中的一部分,國潮產品的設計不能脫離創新;
2.更多的考慮不同年齡階段的消費心理;
3.在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既可以選擇過去的保留下來的傳統文化,如上文提到的非遺文化,還應該還原現代中國人的生活狀態。一味還原某種穿搭或者風格,并不是立足于現代人的生活方式而產生;
4.國潮產品的設計,需要符合大眾的審美,而大眾審美又受到設計的影響,簡潔的設計,不會輕易的過時,亦不會顯得“花里胡哨”。
那么“國潮”,只是中國年輕人的事情嗎?不,中醫養生、國學經典等在中老年人的群體中依然大行其道。故,“國潮”是整個民族參與的結果,是全民文化自信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