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慶,馮金東,張 莉,文艷麗
(湖北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院,湖北 隨州 441300)
護理管理學是管理科學在護理管理工作中的具體應用,是結合護理工作特點研究護理管理活動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與方法的一門學科[1],是本科護生的專業必修課。學生通過學習該課程不僅掌握護理管理相關理論,更重要的是具備分析解決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無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難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2-4]。由于護理管理學內容抽象,基本概念、原理多,本科護生臨床經驗缺乏,因此在理解護理管理學知識時存在偏差[5-6],更難以做到學以致用,導致教學效果欠佳。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一種以病例為引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開放式、互動式教學方法[7],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醫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8-13]。工作坊(Workshop)具有啟發思維、實際操作、互動充分等特點[14]。本研究將兩者結合應用于護理管理學教學,發揮各自優勢,取得了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選擇湖北醫藥學院第五臨床學院2016級兩個護理本科班8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均處于第三學年第一學期,已完成醫學基礎課程、臨床橋梁課程的學習,前期課程標準、學習進度、學習內容、授課教師均一致,且都有臨床導師。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入學成績、前期課程成績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教學內容 兩組采用相同的教學內容,由同一位教師授課,教學進度、授課學時一致,均使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吳欣娟、王艷梅主編的第4版《護理管理學》教材。按照教學大綱及授課計劃,課程共27學時,其中理論課24學時,見習課3學時,每周一次課。
1.2.2 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方法。理論授課以多媒體課件講授為主,在講授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時利用1學時進行情景模擬教學,在講授第八章管理溝通與沖突時利用20分鐘組織護患溝通案例討論。見習課采用演示法和講授法,組織學生到科室參加質控檢查。
觀察組采用CBL結合工作坊教學法,具體如下。
教學準備階段。(1)成立課程改革小組。成立由課題負責人為組長,包括護理教研室主任、教研室秘書、教務處管理人員及課程授課教師共9人組成的課程改革小組,負責課程改革方案的制訂、實施及質量控制。(2)形成課程改革方案。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收集授課教師及學生對課程教學的意見、建議,分析學生存在的問題。圍繞課程教學大綱、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內容,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初步形成課程改革方案。針對不同教學內容以學生為主體分別采用小組游戲、案例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臨床見習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①小組游戲:在講授第一章緒論時利用20分鐘進行小組游戲。以小組為單位憑購物證找教師“購買”原材料,在規定時間內制作符合要求的小手工,扣除人力及材料成本后計算各組收益,游戲結束后教師點評。②案例討論:在講授第四章計劃、第五章組織、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時,分別結合臨床護理案例提出需解決的問題,如幫助責任護士合理安排分管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時間,協助護士長進行春節期間護理人員排班,擬定科室護理人員績效考核方案、培訓計劃,設置醫院醫養結合區,設計醫院組織結構并制訂護理人力資源招聘計劃等,課前學生分組討論,課上利用25分鐘進行小組匯報、展示。③情景模擬:在講授第六章人力資源管理時,由學生課前根據需成立的新科室,計算護理人力資源需求,制訂招聘計劃,利用1學時進行模擬招聘。④角色扮演:在講授第八章管理溝通與沖突時,設置患者院內跌倒引發投訴的案例,由學生分別扮演護士、護士長、患者及其家屬等。⑤臨床見習:學習第十章護理質量管理章節時,繼續圍繞患者院內跌倒引發投訴的案例,組織學生進行質量安全分析討論,通過頭腦風暴提出整改措施,擬定臨床追蹤檢查清單,并到臨床科室進行現場檢查、評價等。(3)成立教學工作坊。設置可供集中授課、分組討論、情景演練的多功能教室。授課教師試講所有授課內容,并根據試講情況完善教學方案。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對觀察組進行分組,每組8人,由組員推選一名組長。
教學實施階段。(1)課前準備。上課前一周將病例及問題發給學生,并提供相關學習資料的鏈接。由組長進行小組內分工,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搜集、查閱相關文獻和書籍,自主學習。組長組織組員討論,形成初步方案,必要時制作PPT或完成情景劇劇本。(2)課堂展示、討論。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先進行簡短的課程內容介紹,然后由學生分組進行案例匯報,時間控制在25分鐘左右。展示完畢,教師引導學生相互提問,進行班級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教師不輕易發表意見,適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控制討論場面,避免冷場或離題等。(3)總結評價。討論結束后,教師對小組案例匯報、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班級討論情況進行總結、評價,對學生給予肯定,指出不足之處,回顧基本概念,對課程重難點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理解。
1.2.3 質量控制 由項目負責人在教學準備階段對授課教師進行CBL結合工作坊教學法相關培訓,授課教師進行試講,嚴格按照課程改革方案執行教學計劃,項目負責人參與部分章節理論授課。護理教研室主任、教研室秘書及教務處管理人員分組進行理論、見習課教學質量控制,定期收集授課教師、學生的意見和反饋。
1.3.1 學習積極主動性 課程結束后,采用大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量表(Active Learning State,ALS)評價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該量表由學習驅動性、學習目標、深入學習、控制學習、扎實學習5個維度組成,采用五分制評分,總分21~105分,得分越高,表示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越強。
1.3.2 期末理論考試成績 學期末,采用統一的標準化試題進行閉卷理論考試,滿分100分。
1.3.3 教學滿意度 采用學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于課程結束時對兩組進行無記名調查。調查問卷包括1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5級評價:很滿意、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將很滿意、滿意和較滿意視為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一般、不滿意視為不滿意。共發放問卷80份,回收80份,有效問卷80份。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率、均數±標準差(±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t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學習積極主動性量表得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學習積極主動性量表得分比較(±s,分)
對照組觀察組40 40 t值P組別 深入學習10.68±1.57 14.12±2.85 2.197<0.05 n 學習驅動性13.28±3.10 18.85±1.62 2.415<0.05學習目標10.49±1.44 15.02±1.81 2.036<0.05控制學習13.15±1.43 16.08±2.17 2.524<0.05扎實學習12.38±1.86 15.43±2.01 2.466<0.05
對照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為(71.78±5.74)分,觀察組為(77.84±5.88)分,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2.3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教學滿意度比較[n(%)]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習驅動性、學習目標、深入學習、控制學習、扎實學習5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學生課堂參與度、學習熱情較對照組高,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其他學者[7-8]的研究結果相似。分析原因在于,護理管理學理論知識較抽象,涉及內容多,課時安排相對較少,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單方面灌輸知識為主[15],學習過程枯燥、缺乏互動,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性不高[16]。對照組雖然也進行情景模擬、案例討論及見習,但課時較少,且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接受,參與度不高。觀察組采用小組游戲、案例討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見習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能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將枯燥的護理管理學理論與日常生活、診療活動有機結合,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知識去解釋、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到學習護理管理學的意義及成就感,從而提高學習積極主動性。
護理管理學課程理論性較強,學生很難將書本上的抽象概念內化為護理管理思維并指導實際護理工作[17]。CBL結合工作坊教學法通過案例、游戲、設定情景將理論知識與日常生活、護理管理工作結合起來,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印象,再通過前期自主學習、課堂討論、教師點評總結、重點講解,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通常一個案例或情景涉及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需要綜合考慮,把以往學習的相關知識聯系起來,融會貫通,提高綜合運用能力。本研究中,觀察組課程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及教學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CBL結合工作坊教學法學習氛圍輕松,引入小組競爭機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課前由組長組織組員分工合作,利用網絡、圖書等多種途徑收集信息,小組成員在分析、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共享、整合各自獲得的資料,形成初步意見并制作PPT或完成情景劇劇本。課上,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案例、管理情境揭示護理管理理論內涵。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文獻檢索能力、PPT制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等均得到提高。
CBL結合工作坊教學法教學形式多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1)受長期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接受并適應CBL結合工作坊教學法,加之第三學年專業課程開課,學習任務繁重,CBL結合工作坊教學法要求學生課前自主學習,增加了學習壓力。這就需要教師掌控教學全局、精心策劃,緊抓教學重點,合理安排教學時間、案例數量及難度,選用具有知識性、趣味性、代表性、啟發性和實踐性的案例,幫助學生盡快適應新的教學形式。(2)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供一個活潑、互動、尊重的課堂環境,關注學生個性,對內向、不善于表達的學生給予鼓勵,肯定學生的進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從學生的發言中發現問題,幫助學生掌握重點,適度跟進、引導、評價、調整,避免偏離主題。(3)合理分組。分組前與班級輔導員和學習委員充分溝通,了解所在班級學生的大致特點,依據學生學習能力,根據“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進行分組,保證每組都有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發揮領隊作用,同時引入小組競爭機制,利用同伴教育提高組員團隊意識、學習主動性,避免一些主動性、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因課前自主學習不足,課堂參與不夠影響教學效果。
護理管理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18],必須找到讓學生容易理解的教學方法,達到學以致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CBL結合工作坊教學法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主動性,不僅有助于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護理管理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也有助于其將所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和臨床工作,提高教學效果與綜合素質,達到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