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杰,薛永三,楊忠偉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41)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國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農村電子商務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電子商務有效地解決了農產品流通的問題,在促進農民增收,帶動農村經濟發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1]。農村電商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其發展離不開高素質專業人才的支撐。
2019年6月,教育部啟動“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項目,首批遴選了15個專業領域的120個高職學校專業教學團隊,其中我校電子商務專業入選建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按照國家創新團隊建設內容要求,結合我校的辦學定位和黑龍江省的產業特點,以“重點打造農產品電子商務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為建設方向,邊研究邊實踐,用兩年左右的時間,建設農產品電商結構化的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更新教學理念,創新模塊化教學模式,重建課程體系;開發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提升團隊協作教學能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有機融合,服務“1”與“X”證書有機銜接,專業建設與產業服務有效對接,打造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雙師素質團隊,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先行先試[2]。
模塊化課程體系構建是高職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也是電子商務教學創新團隊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密集出臺系列推動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了人才、物流、基礎設施等全方位支持[3],農村電商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圖1),農產品產業成為農村電商的龍頭。

圖1 2014-2020年我國農村電商交易規模情況
農產品電子商務打通了農業生產與市場的通路,改善了農產品的流通狀況,促進了農產品的交易,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加快了農業供給側結構的調整;同時,優質農產品還豐富了城鄉居民的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拉動了消費市場。農產品電子商務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重要支撐。
黑龍江森林茂密、土質肥沃、水質優良、物產豐富,是我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農特產品認可度高。2020年黑龍江省實現網絡零售額526.3億元,其中農產品電商繼續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實現網絡零售額157.9億元,農產品電商成為我省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農產品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直播和短視頻的興起帶動了農產品的銷售,成為大多數電商企業的標配,進一步提升了農產品的獲利空間;生鮮電商發展迅速,市場交易規模保持年均35%的增長。但是,農產品電商人才的饋乏、培養與發展的實際脫節、實踐能力差等問題成為制約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瓶徑。完善農產品電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建立企行政多方參與的協同育人機制、農產品電商人才的本地化、創新高職院校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機制,是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舉措。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熟悉農村、植根于農村而又懂得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農產品電商人才是加快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實現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2]。2021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在《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中指出“加強農村電商人才培育。提升電子商務進農村效果,開展電商專家下鄉活動。依托全國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立農村電商人才培養載體及師資、標準、認證體系建設,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多層次人才培訓”和“充分發揮各類主體在鄉村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為加快推進農產品電商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速高于我國網絡零售總額增速。商務部《中國電子商務報告》數據統計,2019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3975億元,同比增長27%,比全國網絡零售增速高10.6個百分點。2020年上半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937.7億元,同比增長39.7%,占全國網絡零售額的4.6%[4]。
數據顯示,2019年電子商務行業從業人員達5125.65萬人,基本就職于城市,服務于農村電商的從業人員非常稀少,農村電商企業更是一人難求[5]。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指出,通過對政府和企業在推動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分析,預估2025年農產品電商人才的需求缺口將達到350萬人[6],其中,對從事農產品網店推廣、新媒體運營、農產品信息編輯、農產品供應鏈管理和農產品客戶關系管理等崗位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較大。
圍繞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和《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結合《黑龍江省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工作方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校企行政多方參與的協同育人機制,重構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探索和實踐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1+X”職業等級認證、技能競賽與專業課程的融合模式,全面提升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針對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發展和農產品上行的需要,發揮農業類院校資源優勢,圍繞農產品電商相關工作崗位需求,校企合作精準培養“懂農業、愛農村、知農事”的高素質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帶動農民增收,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從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分析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的職業崗位能力[2],面向互聯網與農業產業相關的服務業、批發業、零售業等電商職業崗位群,培養具有濃厚“三農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誠實守信、合法經營,“能操作、會策劃、善運營、可創業”的從事網店運營、視覺設計、客戶關系管理、新媒體營銷、數據分析等一線工作的農產品電商人才。
模塊化課程體系對于培養學生的實用性有著重要的作用。根據農產品電商人才定位需要的專業技能及行業標準確定專業能力,把專業能力標準分解成能力要素作為子能力,確定子能力對應的知識點和知識點應用,并將相關的子能力對應的知識點及知識點應用組合模塊,不同模塊可靈活構成不同的專業方向,所有模塊組合成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7]。
阿里巴巴《2020農產品電商報告》顯示,2020年阿里平臺農產品交易額達2000億元,是全國最大的農產品電商交易平臺。所以把阿里系作為農產品電商專業課程體系構建和內容選擇的依據,并根據需要進行拓展,舉一反三。同時,依托北京博導前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網上商城》、《商務數據分析》、《客戶服務》、《移動商務營銷》等虛擬仿真和競賽系統輔助進行實踐和實訓,使“育、訓、賽、創”有機融合,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并以此來強化實踐技能。
從農產品網絡零售品類看,農產品上行主要是以植物類加工食品、糧油調味、植物類生鮮為主。黑龍江盛產大米、雜糧、黑木耳、猴頭菇、松子、榛子、香瓜、燈籠果、紫皮蒜等農特產品,具有很高的社會認可度和網絡銷售人氣。所以,選取區域內有代表性的農特產品糧油米面干貨、堅果、生鮮食品為項目案例類目,承載農產品電商人才培養課程的項目案例,同時又要兼顧主流類目商品的共性特點,以滿足不同的發展需要。
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以全面提高農產品電商運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創新服務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目標,圍繞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新業態、新技術、新思維、新趨勢,把“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理念、“1+X職業等級認證標準”與專業課程進行有機融合,本著由低到高的技術能力等級和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工作流程,來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根據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面向的網店運營、視覺設計、客戶關系管理、營銷推廣、商務數據分析、供應鏈管理等崗位群所需要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兩大模塊。其中職業素養包括“思政素養”、“人文素養”、“綜合技能素養”和“就業與創業素養”等;職業能力包括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核心模塊、專業拓展模塊。
專業基礎模塊包括農業生產、圖片圖像處理、網頁制作、網絡營銷、數據統計分析、電子商務物流、電子商務英語等課程。增設“農業生產模塊”,包括現代農業基礎管理、農業大數據、農產品溯源三門涉農專業課程。通過講授、專題講座、報告等方式使學生全面系統地了解農業生產知識,掌握新型農業經濟體的經營與管理知識;熟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及內涵;掌握農業大數據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掌握農產品追溯的技術和方法,為今后農產品電商運營和創業打好農業知識基礎。
專業核心課程是課程體系的核心。通過與阿里巴巴(中國)教育集團的合作,確定以淘寶系為基本平臺,以“堅果”、“生鮮食品”、“糧油米面干貨”類目商品為項目案例載體,選取最適合三類農產品運營推廣的方式,基于農產品電商運營的基本流程,創新模塊化課程體系的模塊,將核心課程模塊分成電商基礎運營(堅果)、品類營銷推廣與運營(堅果)、基礎營銷活動(生鮮食品)、運營優化(生鮮食品)、多維數據運營(糧油米面)、全域運營(糧油米面)六個模塊,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和技術等級,以強化農產品電商核心技能,實現農產品電商人才的精準培養。農產品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核心模塊課程與典型工作任務見表1。

表1 農產品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核心模塊課程與典型工作任務
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短視頻、直播帶貨和社區營銷等模式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是農產品上行的重要流量來源。新媒體營銷技能成為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的標配。開設直播實務、短視頻制作、微信公眾號與H5等課程,以適應農產品電商人才對新技術發展的需要。
開設VBSE虛擬運營、搜索信息與信息流推廣、商務數據分析等課程,以補充、強化“1+X”——網店運營管理和商務數據分析等職業技能等級認證、相關電子商務技能競賽的知識和技能。開設跨境電商實務、辦公軟件高級應用和職場口才等課程,以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的溝通協調能力、辦公軟件應用能力和跨境電商的運營能力。
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類和涉農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確定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課程體系課程思政的總體目標為:培養具有“大國三農“情懷和為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服務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能夠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農產品電商人才。通過情感、使命、責任等課程思政教育來促使學生留鄉工作或創業,愿意為區域和家鄉發展做出貢獻。同時各主干專業課程要結合各門課程特點和教學任務目標,分別制定課程的思政目標以指導教學和實踐,確保農產品電商人才的培養質量。
推進“1+X”證書制度,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和職業技能等級認證體系,根據人才培養定位和我校的實際情況,將“1+X”農產品電商運營(初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認證作為必考證書,“網店運營管理”、“商務數據分析”、“直播”等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選修認證證書,將其認證標準和技能競賽標準融入專業課程,通過融入、補充、強化等方式進行教學和認證,書證融通、課賽融合。
學生在校期間必需獲得“1+X”農產品電商運營(初中級)等至少2門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方可畢業。職業等級證書可以置換相關課程的學分。“1+X”農產品電商運營(初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標準與專業核心課程技能融合對照見表2。

表2 “1+X”農產品電商運營(初中級)職業技能等級認證標準與專業核心課程技能融合對照表
高職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塊化課程體系(圖2)的構建是全面貫徹落實《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和《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戰略決策,針對解決黑龍江省優質特色農產品走出去和走得好的問題,發揮農業類高職院校的資源優勢,圍繞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崗位需要,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目標明確、定位精準。同時,“1+X”農產品電商運營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融入,“課程思政”、“創新創業教育”等理念的引入,打破了傳統電子商務課程體系,基于崗位能力和工作流程重構模塊化課程體系,具有一定的創新性。但在模塊劃分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實施的細節等方面需要進一步進行論證、完善和實踐。

圖2 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塊化課程體系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