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聲樂課中視唱練耳是基礎而重要的課程,其主要內容是開展練耳的聽辨訓練和多聲部的視唱。因此在進行視唱練耳教學實則可以應用互動式的學習模式,不僅能夠將和聲功能訓練加以完善、對位訓練順利開展,而且還能夠將學生的個人思維加以鍛煉。視唱練耳訓練者在互動學習過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音樂素養和個人專業能力,同時還能將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個體與集體的協調能力得以增強。本文主要探討的是在高校中應用互動式學習模式在視唱練耳中的具體方法,盡可能為提高視唱練耳的訓練效果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視唱練耳;互動學習模式
引言
在音樂學習中視唱練耳相對來說是一門基礎的課程,其開展教學目的是為了將學習者的音樂素養增強,提高學習者的節奏和音準的把控力,對音樂的處理和感知能力提高。利用互動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對樂句之間的強弱對比進行分析,加強認識作品的情感和色彩。在視唱練耳教學當中互動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作用,需要合理的應用該學習方式,不斷的促進學生在視唱練耳方面的學習效果。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義價值所在。
一、視唱練耳教學概述
在傳統音樂理論教學當中視唱練耳教學是最基本的課程之一。主要有練耳訓練和視唱訓練兩個部分,其中練耳訓練知道是鍛煉學生對于音樂的感知能力和辨別能力,而市場訓練則是培養學生對于樂譜的精準演唱能力。視唱練耳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對于音樂進行有效的認知,提高對于音樂內在的分析程度。
二、高校視唱練耳教學應用互動學習的作用
首先可以調動起學生練習視唱練耳的積極性。總體來說視唱練耳練習相對來說比較枯燥。需要學生不斷的重復訓練來提高對音樂的節奏感知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可避免的缺乏對視唱練耳的練習積極性。互動學習就可以有效的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改變了,過去教師單方面傳輸知識的方法,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也能夠積極向教師反饋自身的學習效果,整個學習過程呈現出更加有趣生動的狀態;
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使用互動式學習可以引導學生構建一個縱向式的空間,使得和聲效果得以提高,保障音樂的層次和節奏呈現出立體化和多樣化的效果;
此外還能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的音樂素質要求。學生通過互動式學習渲染了自身多聲部的思維,動態掌握好音高之間的關聯;此外還可以將音樂組織結構展現出來。學生利用互動學習提高空間想象方面的能力,將個人與集體的協作能力提高。教師和學生在交流知識時,能夠建立起良好的師生協作關系,促使學生和教師共同進步。
三、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互動學習應用策略
(一)改革現有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針對視唱練耳要以教學大綱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方法已經不再適應當下人才的培養需求。而互動學習則可以有效改變過去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弊端。學生和教師都應當樹立互動學習理念,并且認識到視唱練耳教學對于自身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提升的重要價值和意義,增強對于互動學習的認知程度和理解程度。保障學生能夠主動積極配合教師教學,避免出現學生混淆互動學習和游戲之間的差別。
(二)多聲部視唱訓練方面
1.二聲部視唱
在二聲部視唱訓練環節中通過使用互動學習這一方法可以將演唱的效果提升,主要是對和聲和主調音樂拓展訓練。二聲部視唱訓練與多聲部視唱有所不同,不僅需要把握主旋律,還應當考慮到簡單音程與縱向高音在節拍下的關聯。因此在互動學習開展后,把音樂當中相對復雜的調式展現給學生,在相類似的主題當中有機整合和劃分。節拍強弱對照也可以在樂句停頓后形成;同時互動學習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音階階級環節學習難度。
2.三聲部視唱訓練
多個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對聲樂的縱向關系進行深入分析,對聲樂的屬性有著更加明顯的認知。在訓練環節中,主要是訓練主調音樂中的和弦,例如可以讓一個學生來演唱主旋律,而其他學生則是主要演唱副歌部分。還可以運用卡農式的模唱方式,將節奏密集感體現出來。在學生多次跟著節拍訓練之后,可以在速度上達成一致,節拍也更加準確;在第二個環節中,教師把學生分為低聲部、中聲部以及高聲部,每個學生主要是負責自己所演唱的內容,其演唱內容方面呈現出相對緊湊的特點。這也就要求學生能夠在互動學習之后,穩定三個聲部的演唱;在第三環節中,搭配鋼琴演奏進行演唱,要求在進入主題時每個聲部都應當從低聲部中進入,并且逐漸將主題呈現出來。
(三)在和聲中應用互動學習方式
視唱練耳教學環節之中主要是使用多樣化的練習方法,這樣才能對不同聲部的練耳重點得以掌握。學生根據互動學習的方法對不同的訓練難點和問題加以解決。例如在辨音和聽音訓練環節之中主要是由兩個同學開展,一個同學分析旋律線,而另外一個同學演唱。和聲主要是由和弦構成了基本素材,多樣化的音共同構成不同的形式,并且形成了和聲的縱向結構。在聲樂演唱當中和弦的橫向連接有著非常重要的功能,主要能夠對調整音樂產生幫助,促使學生整體把握音樂結構;另外還能轉換音樂的調式,在音樂的感情基調當中加以顯現。
例如在練習C大調時,可以要求學生把高音之間的聯系進行記錄,并且讓其他的學生將五音和三音演唱出來,教師則是配合五音模唱來彈奏幾組和弦,并讓同學對其進行辨別。在練耳環節當中采用的是功能和弦,調節主音是運用三和弦,在此音程關系的基礎上形成了組合弦。學生確定大三和弦主要是根據這一旋律,之后則是對五音和七音之間的關系展開分析。讓學生自行在鋼琴上練習,并且另一個學生配合訓練。
結語
視唱練耳通過互動學習可以將學生對于音樂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對聲樂作品的難易程度和音準做好把握。音樂學習離不開視唱練耳訓練,但是傳統的教學的方式并不注重互動式學習,導致實質的教學效果并不好。因此應當積極采用互動教學,有效規避以上存在的缺點,促使學生可以提高對于視唱練耳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文君.簡析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互動學習[J].戲劇之家,2021(03):96-97.
[2]劉冰榮.高校視唱練耳中的互動學習模式分析[J].藝術評鑒,2020(08):100-101.
[3]阮中秋.淺談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互動學習[J].北方音樂,2019,39(22):204-205.
[4]梁麗群.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互動學習探微[J].北方音樂,2018,38(21):214-215.
[5]袁子涵.淺析高校視唱練耳教學中的互動學習[J].藝術評鑒,2018(15):110-111.
作者簡介:張焱(1978.11.14)女,漢族,湖南湘潭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音樂理論視唱練耳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