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松群達
摘要:民族音樂屬于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內容,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全國各地在大力倡導初中音樂教學的改革,將民族音樂文化融入其中是非常必要的,充分發揮民族音樂存在的價值,可以豐富學生的藝術內涵與精神世界。本文從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進行分析,研究了具體的教學策略,旨在為初中音樂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思路。
關鍵詞: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民族音樂文化
引言:
現代素質教育中注重傳承民族文化,音樂學科雖然不是考試科目,但也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中的重要學科,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可以借助音樂課堂來推廣民族音樂。當代初中生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接觸的音樂文化是多元的,許多外國的音樂文化充斥著初中生的精神世界,對本民族的音樂文化反而不夠重視,容易給學生帶來“崇洋”的文化習慣。初中音樂教師借助民族音樂文化來豐富音樂學科的內涵,可以更好的彰顯民族情懷,使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得到傳承。
1.初中音樂教學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性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各民族文化發展呈現出融合化的趨勢,但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經過幾千年的沉淀所得到的,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民族音樂更值得深入研究,現代人所享用的民族音樂文化也只是龐大民族文化體系中的冰山一角,將其中優秀的部分引入素質教育的內容中是新時代教育改革需要關注的事。
從社會實踐調查中可以看到,我國初中生非常喜歡聽流行音樂,而且現代的初中生對音樂作品的需求已經不再滿足于中文歌,如日語歌、韓語歌、英語歌等也占據著國內樂壇的“半壁江山”,初中生長期受到外來音樂文化的影響,對本民族的音樂文化認知并不深刻,所以多數年輕人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情不高,如果初中音樂教師能夠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提升初中生對民族音樂文化的研究興趣,就可以將教育工作變為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之路,這對于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多數的初中生對民族音樂文化是既陌生又熟悉的,雖然成長過程中會聽到長輩提起一些,但卻并沒有深入的了解民族音樂文化的內涵,要想使民族音樂文化在初中音樂課堂中得到傳承,教師還需要改變單純欣賞音樂作品的教學模式,探究可以在課堂中應用的教學活動[1]。
2.初中音樂教學中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策略
2.1注重音樂背景教學,拓展音樂文化知識
初中音樂教學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影響,從以往的邊緣化位置逐漸得到師生的重視,教師的教學也不應再局限于教材中的內容,從教材中的內容出發做出適當的拓展,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常識。在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就應圍繞著我國特色的民族音樂文化背景來進行拓展應用。
比如在教材中《二泉映月》一課,教師帶領學生欣賞這首民族音樂作品,也對“二胡”這項民族樂器做出了常識解讀。二胡是我國傳統樂器,包括琴身、琴弦和琴弓等部分,各個部分又有不同的部件組成,二胡最早始于唐朝,有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教師在講述這部分文化常識時,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一段關于“二胡”的紀錄片,紀錄片中簡單的說明了二胡的制作過程,可以用紅木、烏木等制作二胡的琴身,再使用蛇皮來制作琴筒。學生在觀看紀錄片時非常專注,對紀錄片中的很多內容都記憶深刻,《二泉映月》作為二胡樂器的名曲,可以呈現出二胡的獨特音色,而這獨特音色也正是從蛇皮琴筒而來,所以紀錄片中拓展的內容是輔助本節課教學的,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欣賞《二泉映月》[2]。
2.2開展多樣教學活動,欣賞民族傳統音樂
初中音樂教材中關于民族音樂的作品并不少,而民族音樂作品不僅指代著傳統樂器或者從古至今流傳的樂曲,還包括一些近代創作的樂曲,可以體現民族精神、帶有顯著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都可以歸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范疇。初中階段的學生還沒有掌握足夠的音樂知識,所以對民族音樂的欣賞要依靠教師的引導,那么教師就要注意引導的方法,選擇靈活的引導方式,通過教學活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更容易讓學生從民族音樂作品中產生興趣。
比如在《翻身農奴把歌唱》的教學中,這首歌體現出藏區民眾得到解放以后,對黨、對國家的崇敬與熱愛,從音樂的旋律、歌詞中可以體現出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生也會收到這種情緒的影響,心潮澎湃的聆聽這首作品。教師在課堂中講解了作曲家創作的背景,仿佛帶領學生回到了那個年代,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獲得自由”的心情,這也正是民族音樂的價值所在,可以快速的與聽眾形成共鳴,傳達歌曲本身的情感取向。
2.3加強音樂情感引導,回歸教學課堂本身
在初中音樂課堂中融入民族音樂文化內容主要目標仍然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用本民族的音樂作品來陶冶學生的情操,感染學生的民族情感與思想。民族音樂作品帶有濃厚的民族文化,初中音樂教材中也融入了一些本民族獨有的戲曲文化及民歌等,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民族音樂素材,正確認知民族音樂的價值,是培養學生尊重民族音樂藝術、熱愛民族音樂藝術的必經之路。
如在《唱臉譜》的教學中,學生可以感受到京劇作為國粹藝術的文化特色,有許多初中生并不關注國粹,但受到環境的影響會接觸一些“民族風歌曲”,真正在初中音樂課堂中“觸摸”京劇,會讓學生對國粹產生新的認知和民族情感。教師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嘗試演唱這首作品,通過演唱來體驗京劇的魅力,加強情感方面的引導,讓學生情感充沛的詮釋這首作品,從民族音樂文化熏陶回歸到課堂教學本身,使二者兼容,為學生的音樂學習帶來更多的展示機會,逐步提升學生音樂素養,而不是只是關注于某一方面的教學目標。
3.結束語
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民族音樂的部分,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出巧妙的設計,可以組織一些活動、拓展一些背景知識,讓學生全面的、充分的了解我國民族音樂文化,指導學生深入體會民族音樂,為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王永亮.初中音樂教學中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路徑探索[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5(17):88-91.
[2]劉哲.如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實現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J].智力,2021(1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