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銀英
摘要:鄉村振興是國家發展后援力量,種植業是國家之根本,因此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是新時代黨對人民提出的新要求。種植業面向現代化發展早在十八大會議上就有所提及,十九大會議明確規劃了鄉村振興的戰略性目標,賦予了鄉村振興全新的定義。本文基于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視角下,淺談種植業如何面向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種植業;鄉村振興;發展策略
黨的十九大會議著眼于“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對鄉村振興做出了戰略性部署,國家要富強,農村經濟必須與城鎮拉近距離,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經濟全面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性目標,亟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科技走進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種植業是鄉村傳統產業,又是獨有特色,助力鄉村振興應將目光投向種植業,用科技將其推向現代化,促進鄉村振興。接下來筆者重點分析鄉村振興戰略對種植業發展的新要求。
一、充分認識鄉村振興戰略對種植業發展的要求
實現鄉村振興應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三方面建設:第一,農業強是國之根本,農業的發展與國家的糧食安全息息相關,發展農作物生產供給是農業的首要任務[1]。農業生產在不同階段都是國家發展的根基,因此歷來受到國家機關的重視,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農業發表了相關講話,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治理措施,此后糧食產量逐年上漲,近五年來持續保持在12000億斤之上,糧倉充足,儲備豐富,為社會的穩定和諧夯實了基礎;第二,農村美就是國家美,建設美麗鄉村不啻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更是農民生活形象的映射。近年來,洪水淹沒了不少農村的耕地、住宅,災區百姓在國家政府部門以及眾多捐贈者的幫助下渡過了難關,政府在被洪災沖毀的地區大量種植樹木,興修水利,做好災區預防工作,為災民重尋高地建造房屋,捐贈資金,開墾土地,還原農村生活。農村美一方面是環境美,一方面是人情美,兩種美在國家的治理下從未流失,千百年來一直堅守;第三,農民富是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近年來,農村優質資源流向城市,如人力資源、物質資源等,削弱了農村的經濟收入。農村本就經濟落后,在這樣的情況下更拉大了城鄉貧富差距。因此,國家大力提倡農村旅游事業,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帶動一方經濟發展。對于農村而言,種植業是發展的主要來源,應根據地理形勢挖掘種植潛力,實現農村種植面積利用最大化,增產增效,從農業上助力農民生活富裕,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二、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導向,推進種植業現代化
(一)推進結構調整,在永固國本的基礎上推進種植業現代化
根據我國市場需求而言,調整優化結構需要牢固減收糧食底線,在鞏固的基礎上提高產量。糧食是安邦興國的頭等大事,要解決全國人民的吃飯問題,也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目標[2]。在收購上應統一標準,隨著市場的波動調整小麥、稻谷等收購價,同時健全玉米、大豆等農作物補貼政策,對于不同種類的農作物種植面積定期落實,嚴守小麥、水稻的種植面積,避免出現逐漸下降的情況。據調查顯示,當前我國農村種植小麥、水稻面積高達8億畝,加上其他農作物14億畝,是國家需要在糧食產業上堅守的面積。積極開展不同區域的土地質量保護與產量提升行動,鞏固糧食產量,穩定國家根基。調整優化結構至關重要的是區域結構,形成獨有的糧食類型主產區域,例如秦嶺一帶種植小麥、玉米,南方農村以水稻為主,湖北地區或種植水稻、玉米,以地區為主,結合地理環境發展糧食產量,推動種植業的發展。
(二)推進綠色發展,在原生態環境建設中推進種植業現代化
推進綠色發展,優化種植方式,應從“減、提、節、輪”四個字著力建設[3]。首先是“減”,減的是化肥、農藥,一則可節約農民種植成本,二則可以避免農藥對農產品的負面影響。在化肥使用上,多采取有機肥,天然肥料,如養殖業的原生態肥料,農藥應嚴格控量,針對農作物調配針對性極強的肥料。其次是“提”,提的是土地質量,利用化學知識檢驗土地適合種植的農作物,利用土壤的特定屬性來提升農作物的質量。在各縣區尋找優質種植戶,將其評選為先進農業工作者,并將其作為示范區域。在提升土地質量的同時,應考慮周圍可影響范圍內是否存在工業廢水,影響土質,并對其進行科學的治理個防護。再者是“節”,節的是水資源,蓄水灌溉工程是從事農業活動必備的項目,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大面積實行節水行動,研發水肥一體化噴灑技術,大力建設雨水儲存項目,提高農民節約水資源的意識。最后是“輪”,指的是耕地在種植一段時間后,應停止種植,土地之間輪流休耕。土地長期種植必定會影響糧食產量,經國家部門決定,在2018年開展了土地輪流種植制度試點[4]。不斷擴大與完善,力求形成一套可復制的權威性組織方式。
(三)推進質量興農,在增產增效生活富裕中推進種植業現代化
增產增效是種植業發展的需求,應不斷挖掘種植業的增收潛力,實現農民富的戰略性部署。根據種植業的類型,打造其獨有的品牌,擴展其影響力,聯合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構建產銷一體化模式,提高農民的經濟水平。也可通過路標、廣告牌、電視宣傳等形式打造農業品牌。建設果蔬市場,幫助一些果農、菜農拓展銷售路徑,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聯合物流公司,加大產地售賣率。例如國內的茶葉,算是農產品的頂峰之作,科學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拓展國內茶葉市場,將傳統的茶文化面向世界各國。此外,還應重視農村的旅游項目,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性目標的實現。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種植業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首要目標,我國是農業大國,糧食種植面積使我們需要堅守的國本。十八大會議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十九大會議再次規劃鄉村振興的戰略性目標,再一次賦予了鄉村振興的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1] 冉國龍. 加快農村水電基礎設施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J]. 農家科技(下旬刊), 2018, 000(008):11.
[2] 黃天柱, 李樂平.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J]. 農家科技旬刊, 2018(11).
[3] 馮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助力脫貧攻堅[J]. 農業經濟, 2018, 378(10):33-34.
[4] 孫志. 淺析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高臺縣現代農業的幾點建議[J]. 農民致富之友, 2019, 596(03):24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