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翔
摘 要:根據生態城市規劃設計要求、實際情況,深入探討相應的措施,可使規劃設計思路更清晰,高效完成具體的設計工作,為生態城市建設效果增強提供科學保障。在細化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內容的過程中,應注重設計措施的合理選擇及使用,制定并實施具體的工作計劃,使生態城市規劃設計效果更顯著,完善具體的設計方案,為后續作業計劃的高效實施提供科學指導,滿足生態城市的科學建設及長效發展要求。本文主要針對生態城市規劃體系的構建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生態城市;規劃體系;構建
1生態城市規劃設計的重要性
1.1通過對設計理念、設計方法及設計效果、科學效果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有利于細化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內容,滿足城市建設與生態城市保護事業協同發展要求,避免環境質量問題影響范圍的擴大,使現代城市處于長效發展狀態。
1.2重視生態城市建設及規劃設計方案的確定,可保持良好的空間格局狀況,逐漸提升城市發展中的環境質量水平,增強生態城市建設效果,給予可持續發展策略實施方面必要的支持,拓寬現代城市科學發展思路。
2生態城市規劃需遵循的基本原則
2.1生態性原則
在生態城市規劃中,應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的關鍵性作用,應保留既有的生態層次,避免對生態環境質量造成破壞,確保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應落實人和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營造良好和諧的生態氛圍,使城市內部充滿人文、生態氣息,確保城市居民主動樹立科學正確的生態意識,主動加入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城市建設中。
2.2經濟性原則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中,應改變居民傳統的生活方式,引領城市居民在工作與生活朝生態、綠色、健康的方向靠攏。確保水資源、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對城市交通道路設備和綠化設施進行設計時,應滲透人與自然和諧的理念,引導城市居民樹立節能降耗和低碳環保的理念,在工作與生活中應減少污染物排放,主動保護環境。應促進能源消耗產業向低碳型產業轉型,明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目標,依托關鍵產業推進生態工程項目發展。
2.3可持續發展原則
生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中,應實現工作目標,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在城市規劃建設中獲得更好的成效。可持續發展原則應與生態環保理念之間聯系緊密,有序推進生態城市規劃工作,確保城市規劃布局科學合理,確保生態城市建設目標最終實現。
3我國城市規劃發展現狀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諸多企業布局在城市周邊,在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導致城市生態環境受到影響,出現了城市發展和生態環境相矛盾的問題。目前城市規劃發展現狀可從人口、工業、經濟三方面進行分析。
3.1人口因素
人口基數龐大影響了城市生態發展,由于城市規劃發展而出現的圍湖造田、過度砍伐等現象,超出了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
3.2環境方面
工業建設發展水平逐步提升,城市企業發展規模日益增大,導致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更加凸顯,部分企業為尋求自身經濟利益忽略了環境保護工作,導致難以實現城市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目標,生態環境治理與保護需要的成本日益提升。近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已針對這一問題制定了諸多政策規定,但因貫徹落實不到位、環保意識薄弱,部分城市在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依舊存在較大的沖突,不利于城市的持續健康發展。
3.3經濟方面
短期經濟行為依舊存在,現階段我國正處在市場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其中會出現盲目性的問題,給生態城市規劃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4生態城市規劃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4.1合理繪制生態城市
在生態城市規劃體系構建中,應強調環境質量、生態改善,對城市建設中可能產生的環境問題、社會問題、經濟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對城市綠地面積進行科學規劃,以改善城市風貌,對于中心區域、大規模開發區等,應設計更舒適的城市空間。在生態城市規劃方案制定與討論時,應將生態環保作為大部分工作的出發點,考慮城市經濟總量,結合自然環保等內容進行規劃,根據城市發展的具體情況,統籌平衡環境、社會、經濟三種元素的關系,確保生態城市建設目標的最終實現。
4.2城市空間區域規劃
未來城市建設規模持續擴大,但城市擁有的土地資源有限,應考慮多種資源的優化配置,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對城市空間進行合理布局,如商業區、工業區、城市軌道、住宅區、城市居民基本的休閑娛樂場所等,均應進行科學規劃,避免出現土地資源浪費,凸顯生態城市規劃理念。
在城市景觀規劃中,應強調人文和生態理念的運用,完善城市獨有生態體系。如打造集建筑、景觀、資源為一體的城市居住環境架構,在對城市內部高層建筑予以規劃的過程中,應注意其與低層建筑間的協調性。
4.3生態城市產業規劃
生態城市規劃體系的構建中,應確保各項產業向健康化與生態化的方向發展,并基于客觀角度對城市建設發展情況進行分析,了解城市規劃層次,促進城市建設質量提升。實際工作中應重視優化和發展小規模生態產業,合理調控城市旅游業、教育業、建筑業的基本架構,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使城市的產業規劃更趨于生態化的目標發展[3]。應優化城市傳統工業產業結構,依托高新技術產業,嚴格按照科學、可持續的基本理念,科學劃分城市工業區域,確保產業和住宅區的分離,居民住宅區域應遠離高污染產業區。
4.4城市人居環境設計
4.4.1對住宅區進行規劃前,應對區域地理環境情況展開全面調查研究,充分掌握水資源情況,基于長遠的眼光進行規劃。
4.4.2應嚴格管控建筑質量,住宅項目施工建設時,應對建筑材料嚴格篩選與檢驗,避免使用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保障居民的身體健康。
4.4.3在城市住宅區中規劃草坪綠地、公園景觀,開展對綠化景觀的維護管理,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在城市街道中設計綠色廊道,其可起到美觀和遮陰的作用,具備防風固沙效果,提升城市內部的綠化水平。在生態城市規劃中,應緊密聯系城市具體情況,合理選擇綠化植被和綠化形態結構,如道路兩旁的防護林、公園廣場的景觀墻設計,與城市能源消耗、用水量、人口分布、環境污染等相關指標進行統籌分析,建立更科學的城市規劃指標體系,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統一。
4.5綠色交通體系規劃
生態城市規劃體系構建中,應落實科學、環保、綠色的交通系統規劃方案。應倡導綠色低碳出行,鼓勵居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減少私家車尾氣對大氣環境帶來的污染。應做好公共交通系統的規劃建設,宣傳綠色生態理念,新能源車輛和綠色環保技術廣泛應用,綠色環保的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車逐漸增多,應制定相關優惠和支持政策鼓勵車輛的使用,改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對于城市綠色交通體系規劃,必須廣泛征求城市居民的意見與建議,逐步改善既有交通環境,設計新型交通網絡,提升交通資源利用效率,為廣大居民綠色安全出行奠定堅實基礎。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近年來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導致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凸顯,為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目標,必須徹底轉變以往的城市規劃設計理念,將生態理念融入城市規劃中,在推進城市現代化建設的同時,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資源優化配置,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為現代城市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黃齊名.城市規劃設計中的健康生態城市規劃探索[J].城市建筑,2020,17(24):32-33.
[2]王雷.基于綠色交通理念的生態城市規劃設計[J].交通世界,2020(21):10-11,35.
[3]都秉紅.低碳生態城市規劃評價體系研究[J].地產,2019(16):43,59.
[4]沈清基,彭姍妮,慈海.現代中國城市生態規劃演進及展望[J].國際城市規劃,2020,34(4):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