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俐瑩
摘 要: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動因以及治理等在會計學領域可謂是難題,國內外的眾多學者對此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是在其他學者研究的基礎上,進行探索和整理,從而得出社會中普遍導致會計信息失真的客觀因素并對此提出相應的治理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失真;原因;治理對策
1 會計信息失真概述
1.1 會計信息失真的概念
會計信息失真,即是指由企業或相關機構披露的會計信息與實際不符。此外,會計信息與實際不符,主要存在著無意失真和故意失真兩種現象,前者主要是由于非故意的過失造成的會計核算失誤,后者則是故意的、有預謀造成的會計舞弊行為。
1.2 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對于經濟發展的危害,宏觀上的危害是會計信息失真危害的主要體現,主要是給國家稅收帶來嚴重危害。國家稅務部門計算應納稅款、制定重大政策的主要依據就是企業所披露的會計信息。如若納稅人通過制作假賬、收入不入賬、虛列成本、人為調節企業利潤等方式來達到偷逃稅的目的,會使得國家稅收大量流失,并進一步深刻影響稅收政策的制定,從而也導致國家資產的流失;與此同時,會計信息失真也會導致納稅人納稅申報失真,使政府增大納稅成本及征管難度。更重要的是,由會計信息失真所導致的國家對于國家收入等統計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對國家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產生誤導作用,這就意味著會對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產生重大影響。
2 會計信息失真的動因
2.1 監管機制存在一定的缺陷
政府部門和行業自律組織的權利被分散,各部門之間的監督和協調都基于成本和利益,導致監管不嚴,監管不力等問題。隨著經濟市場的擴大,一系列因為監管問題出現的信息丑聞頻頻曝光,其中不乏在審計工作中因一些客觀因素致使注冊會計師審計失敗。由于社會體制的因素,會計師事務所受某些監管機構的牽制導致其審計監督失去獨立性,還會默許企業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發生。
2.2 對會計違法行為處罰不足
對會計違法刑罰處罰不足實際上是犯罪成本較低的體現。第一是會計違法行為的隱秘性較強,難以被揭露。第二是處罰后的成本金額較低。企業會計信息作假牽扯了很多單位和人員甚至是執法人員。及時發現造假行為也僅僅使用行政手段進行處罰,并沒有很大力度地打擊造假行為,導致造假行為屢禁不止。
2.3 會計信息的不對稱性
信息不對稱是指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對于信息的把握有所不同,交易的一方掌握著部分有利信息,處于交易的優勢地位,而另一方則處于劣勢地位。該現象在經濟市場的普遍也較為明顯。
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正處于初級階段,還在不斷地進行完善和規范,風投和我國經濟改革緊密聯系,涉及到各方利益。一是企業為籌集資金發行證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為中央政府和當地財政帶來稅收,二隨著經濟市場的拓展,交易所和證券公司的成立,加大了當地的就業人口,三是使公眾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中獲得更多收益。出于在資本市場的“逐利”本能,信息不對稱現象更加普遍化。
2.4 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偏低
一方面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準低是導致企業會計信息虛假的主要原因。如注冊會計師受其成本效益原則制約而不從社會利益的角度出發進行審計;注冊會計師聯合企業進行隱瞞真相,出具虛假的審計意見等等。另一角度我國從事社會審計的工作人員較少,員工年齡結構不合理,專業素質不足,業務能力和職業道德修養較低,加上掛靠體制的存在,導致審計人員的獨立性不強,存在不公平競爭。
4 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對策
由上我們可以得出,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是極大的,使得經濟市場不穩定,造成國家損失,個人財產也會遭到損失。因此我們必須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遏制信息失真的行為,維護社會持續。據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幾點應對方案:
4.1 加大政府監管力度
目前,存在不少的公司為了上市、配股政策、避免被摘牌、退市等系列原因而進行盈余管理,因此完善政府相關部門的政策,制定較為嚴格的處罰制度,提高企業會計的風險成本從而進一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營造一個良好的經濟市場。為防范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以政府部門和社會監管部門提出了如下幾個具體的監督防范措施:
1.財政部門或有有關司法行政機關設立專門機構和經濟調查機構,對會計信息失真聘請專業的財務人員,定期對企業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嚴格控制會計舞弊行為,降低會計信息失真風險。
2.工商部門可以建立國家會計信息欺詐檔案系統,建立信用檔案,跟蹤和紀律會計信息欺詐調查,重點關注前科企業。一方面它加大企業的融資的難度,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信譽度,最終迫使企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4.2 加強社會監督力度
社會監督主要是指第三方中介機構對企業的在市場上披露的會計信息進行客觀公正的審查,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通過注冊會計師審計可以提高會計信息的可信度,避免虛假會計信息的披露。
1.“獨立性”是注冊會計師進行會計審核的基本職業道德。為提高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可以通過擴大會計師事務所規模,提高審計質量,塑造信譽好的品牌,從而增強與管理當局的談判能力,增強審計獨立性;也可以提高審計師違規的成本,遏制注冊會計師與管理者合謀的行為。
2.成立檢舉揭發部門,鼓勵中小企業、社會各界人士和企業財務人員積極舉報企業會計信息失真行為。為檢舉者提供適當的獎勵,做好檢舉者的信息私密工作,形成強有力的媒體監督和輿論壓力,使得企業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4.3 建立健全的法制,加強執法制度
目前出臺的各項法律有相互缺乏匹配的現象。如《會計法》規定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在《刑法》里并沒有會計造假相應罪責的法律規定,這些法律規范相互之間銜接不夠,協調不夠,規定不一致,未能形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而且,當前會計法律法規仍存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條條框框太多,有些規則太過籠統,缺乏實際可行的操作性,這將會使會計信息造假者在不健全和不受監督的法律中鉆空子。因此可以根據不同性質的公司,如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外商投資和民營企業,并結合行業特點和企業規模,細分我國相關法律法規,防范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4.4 防止會計信息的不對稱
對于披露的信息而言,企業必須做到其能反映該企業客觀、真實的財務運營狀況,這樣才算是可信的有用的信息。對于投資者而言,可以選擇自身較為熟悉的領域進行投資,同時在選擇投資目標時,一方面要對投資項目進行考察,另一方面還要對創業者品德有一定的了解。此外,充分正確利用外部機構,如財務審計,資產評估等更加客觀、公正的信息,以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從而提升投資者對于投資對象的識別辨認能力。
4.5 提升會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
身為一名會計從業人員,面對日漸提高的會計從業要求,我們必須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汲取新知識和新技術,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和新時代的發展。只有提高會計師的整體素質,整個會計行業才能有良好的工作氛圍來抵御外界的壓力和誘惑,同時保證了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使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得到更加健康、穩定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