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英語教學向單元整體設計的轉向標志著英語教學對單元化和整體性保持了高度關注,以學生認知發展為核心的單元教學整合將有助于引導學生英語認知能力及學科核心素養的可持續發展。單元主題意義探索下的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為學生們營造主動參與英語知識習得和實踐的良好環境,教師綜合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將帶給學生們更加生動有趣的學習課程及豐富多樣的學習內容,學生在獲得良好學習體驗的同時將不斷積累英語知識技能與方法經驗。
【關鍵詞】主題意義;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
【作者簡介】孫靜(1993.12-),女,漢族,江蘇南京人,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花神廟分校,小學二級,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一、引言
英語學習對學生個人而言具有深遠意義,全面提升我國英語教學質量是新時期教育工作面臨的重要任務,新課標重點強調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涵蓋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教師在活動設計時要以主題意義為引導,實現表層化、碎片化教學的關聯與整合。小學英語教學是立德樹人教育使命實現的有機構成,堅持以單元整體為依托,主題意義為引領,統籌設計為主導,探索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的有效路徑是英語教育在新時期創新發展的根本。當前小學英語教材的設計充分體現出教育專家學者的智慧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價值與作用,基于單元主題完成主題意義探究和教學內容整合,實現教學目標的整體設計和教學活動的梯度設計,強化單元各課時之間目標、過程及活動設計的連續性和漸進性,單元教學效果和質量才能夠逐步提升,進而完成深層次的思維方式訓練、文化品格熏陶和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長久發展才能夠最終實現。基于主題意義開展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要求教師準確研判學生學習情況和發展基礎,全面分析單元教學內容及基本學習情況,準確把握單元的主題意義并以此為基礎剖析整體目標和小單元學習目標,從整體視角出發進行有效的學習任務配置,實現學生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的持續提升,教師與學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不懈的努力。
二、樹立單元整體理念,深入探究主題意義
在傳統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往往以課堂的主導者和領導者形象出現,知識的講解與灌輸是教師完成教學目標的主要方式,較為枯燥的教學方式不僅僅無法吸引學生們的關注,更將具有密切內在關聯的整體不斷割裂成細小模塊,內容之間的關聯性無法得到保證,知識的內在紐帶被隨意切斷,最終影響到學生們對知識整體的把握與搭接,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小學英語教師要積極糾正固有教學觀念偏差,積極樹立單元整體理念,深度剖析單元教學內容及教學結構,圍繞單元教學主題意義選擇合適內容進行拓展與豐富,融入語言、生活、文化相關的學科知識,持續強化學生們對英語的認知和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們的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任務教學法或項目教學法促使學生們更加有效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逐步在頭腦中形成整體知識框架,堅持以學生需求作為根本,促使學生們更好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帶給學生們更具有趣味性的體驗感受。例如筆者在“Asking the way”的單元教學中,首先明確了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依據單元主題意義將單元教學細化為多個部分,從單詞和詞組部分入手夯實學生們的認知基礎,只有學生們形成了單詞與詞組基礎才能夠有效掌握其他知識點。本單元的單詞詞組重點主要包括了“去哪里”的用法,主要是以“get”為開頭的幾個詞組,可以通過匯總表格的形式呈現出來,表格能夠直觀而形象地向學生們展示詞組的差異,學生們在實際應用環節才能夠靈活自如且準確有序地使用不同詞組。教師隨后帶領學生們將單詞或詞組引入學生們的學習的句子之中,這些句子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們進一步理解和運用單詞與詞組,例如教師用“How do you go to...”句式提問出行方式,學生們則使用“I go...by...”進行回答。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們更好地掌握單元教學內容,進而明確單元知識點的主題,整體教學任務將會順利完成。在完成各個基本知識點教學后教師通過整合與總結圍繞“問路”主題匯總單元的詞匯、詞組和句式,學生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將有效融匯單元內容,真正掌握單元的所有知識點。
三、圍繞整體教學備課,營造濃厚教學氛圍
基于主題意義的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活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質量高效率的備課能夠將知識更加有效地串聯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才能夠目標明確、有條不紊地完成知識的整體轉換,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并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教師在整體教學的備課活動中首先要完成教材內容的整合,深入研讀教材內容并精準定位課時活動,在確定主題框架內篩分細化教學內容,明確不同課時教學的重點以及教學歸屬范疇,核心主題對整本教材內容的劃分以及教學活動的實施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后續教學活動將穩步推進。其次教師要科學評判學生們的基礎學情,根據學生整體學習水平科學設置課程步驟及課程細節,班級內學生的英語學科學習基礎與能力不盡相同,教師在面對形色各異的學生時應該通過科學的方式方法推動每一名學生的成長與進步,備課環節教師要關注到每一名學生并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關注并取得進步。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們的情況選擇相應的主題,在教學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問題,根據問題難度和學生情況選擇不同學生回答,這樣主題意義探究視域下的單元整體教學活動才能夠保證所有學生有效參與。例如在“Is this your pencil”的教學中,筆者為了激活學生的學習與探究興趣而引入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向學生們展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各種物品,激活學生們對疑問句的初步印象,隨后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們面對自己熟悉的事物時將保持更加濃厚興趣,在視頻中反復使用“Is this your...?”、“Is that your...?”等句式,教師借助多樣化內容向學生們展示的同時幫助學生完成積累,這將給學生們留下更為深刻印象,學生們在不斷聆聽英語的過程中將會積累提問與回答的方法和技巧。教師在完成物品歸屬詢問及位置詢問等知識點的講解后可以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采用小組合作方式展開訓練并幫助學生們掌握相關知識點與語法。教師鼓勵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后及時提出,問題將能夠在課堂內有效解決,而并不會遺留到課后。某些較為特殊的知識點要求教師重點分析和講解,避免學生們出現遺漏或差錯情況,例如this/that的提問應該使用it回答,these/those的提問則應該使用they回答。
四、創新整體教學方法,激活學生英語興趣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落實與推進要以多樣化教學方式作為依托,實現教學方式的持續創新與多樣轉化,在教學理念創新的同時配合多樣化教學方式全面調動課堂氛圍,促使學生們對英語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完成英語學習與探究活動。例如,微課教學或慕課教學的引入為單元整體教學提供了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和途徑,教師利用單元整體內容完成微課知識,深入剖析重點與難點,改變當前學生們因為時間和空間制約而無法消化全面難點的現狀,通過課堂的直觀學習和課后的碎片整合解決英語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果學生們在利用微課或慕課學習時遇到困難則可以及時向教師求助。例如在“In the library”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記憶單詞或短語可以圍繞相應內容制作微視頻,短小精悍的視頻讓記憶過程生動有趣,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因此而大幅度提升。教師在單元整體語法教學活動中可以引入情境構建模式,為學生們提供更多對話訓練機會,重復性的語言對話練習能夠讓學生在語法、語感、口語表達能力方面不斷加強,進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后續學習活動。例如在“A party”的教學活動中,筆者利用裝飾材料在班級內營造出周末聚會情境,學生們在模擬的聚會情境中展開口語對話,同時借助游戲方式布置任務,學生們在教師設定的情境內展開對話交流,分享彼此的周末計劃,所有學生都有參與交流的機會和自我表達的機會,這也使得學生們表現出較為濃厚的興趣,例如教師要求學生們在對話時必須使用“be going to”句式設計對話,學生們嘗試采用不同的交流方式展開對話,因為每一名學生的活動計劃各不相同,所有學生都在參與過程中得到了收獲和積累,逐漸掌握了不同的對話技巧與交流方式。
五、重視整體教學評價,利用英語主題意義
單元整體教學評價的落實要以英語主題意義為主要內核,持續拓展英語教學評價活動的覆蓋范圍,充分保障評價的公正與公平,更加有效地利用英語教學評價實現教學質量提升。英語學科的特點決定教師不僅僅要關注學生語用能力發展,更應該關注學生對情感和文化的把握,素質教育改革要求教師持續完善評價主體和評價過程,借助靈活多樣評價形式豐富評價活動,學生們可以利用教師評價結果實現自我提升,發現自己在英語學習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進而實現學習的優化和改進。例如筆者在“We are twins”的教學活動中,利用游戲評價法檢驗學生們的學習成果,教師將學生們分為多個小組并提出問題,每一名學生均可以參與搶答,搶答成功則為本小組加分,最終分數最高的小組將得到一定獎勵,這個游戲活動為每一名學生提供了參與機會,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們的情況,為后續的復習和改進提供參考依據。教師在評價實施過程中應該正確認識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差異,避免采用統一化的教學評價方式,而是應該以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作為衡量依據。例如部分基礎較好學生短期內進步較少則教師應該及時干預,告知學生未能獲得獎勵的原因;而部分學生基礎較差但進步較為凸出,教師則應該給予獎勵和表揚。教師在評價實施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多種因素,有些學生更加擅長口語,而有些學生更加擅長閱讀等,教師要綜合多種因素展開教學活動,利用學生們的優勢實施賞識教育,依據學生們的興趣和薄弱點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們持續提升英語綜合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并發展綜合能力素質。
六、結語
單元整體教學策略的實施對于英語教學活動的落實和知識框架的搭建具有重要意義,教學體系更加明晰且學生知識學習更加系統。教師在主題意義探索視域下展開教學活動要充分考慮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采用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完成系統化知識框架的有序搭建。
參考文獻:
[1]曾九如.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高年段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設計有效性研究——以廣州小學英語(教科版)教材為例[J].才智,2020(2):178-179.
[2]謝淑貞.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目標設計與實施——以六年級上冊Module 1 Unit One What are those Farmers Doing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4):111-112.
[3]尤劍婷.借力思維導圖? 助力單元整體復習——以譯林新版英語5B Unit4 Seeing the doctor為例[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7):83.
[4]何清華.小學英語教材內容整合與教法探究——以北師大版小學英語六上Unit4 Birthday單元整體教學實踐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18(12):64-68.
[5]朱明雯.小學英語單元整體視角下分課時教學目標的設計——以5BM4U2 Western holidays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26):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