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媛
摘要: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當中的一項重要構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的一門工具性學科。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多占據(jù)著課堂的絕對主導,機械地向?qū)W生進行課本知識的灌輸,由此導致的后果便是學生學習興趣持續(xù)低迷,課堂參與度低下,語文教學難以取得理想中的效果。針對這一情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特別強調(diào)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和主體性發(fā)揮的重要性。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培養(yǎng)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這對于持續(xù)推動語文教學向更高層次推進以及語文教學實效的提升都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基于此,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進而推動高效課堂的構建與生成,已然成為當前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所重點思考和研究的課題。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與經(jīng)驗,從課堂導入、合作學習、分層教學的實施與開展三方面入手,圍繞興趣導向下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這一問題進行闡述與說明,以供參考及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興趣;導入;合作學習;分層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礎。只有對所學內(nèi)容具有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生產(chǎn)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才能使學生始終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想獲得理想中的教學效果,就應始終堅持以興趣為導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文的學科特點靈活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高度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這樣一來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價值,有效地改善教與學之間的關系,二來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使語文教學獲得更大成效。
一、重視課堂導入,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作為一節(jié)課的開端,導入環(huán)節(jié)設計得精妙與否在極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學習興趣以及教學成效的高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對課堂導入予以特別的關注和重視,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巧妙設計,這樣便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為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
以《落花生》這課的教學為例,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利用課件出示了一則謎語,讓學生猜一猜它是哪種植物:麻布衣裳白夾里,大紅襯衫裹身體,白白胖胖一身油,建設國家出力氣。之后,我出示了花生的圖片,向?qū)W生簡單介紹了花生的作用。在這之后,我板書了課題,并繼續(xù)引導道:“因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鉆到土里長成花生莢,所以花生又叫落花生。花生不僅是農(nóng)作物的名字,同時也是本篇作者的筆名。那么,他為什么取這個筆名呢?接下來就讓我們帶著問題讀課文。”如此導入,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還引燃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推動課堂教學的順利、高效開展。
二、開展合作學習,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創(chuàng)造條件
在應試理念下,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單向的輸入過程。但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推進,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及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及能力發(fā)展需求。為順應時代發(fā)展,迎合課改要求,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應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并領會知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高效課堂得以有效構建的一個重要條件。
以《月是故鄉(xiāng)明》一文的教學為例,首先,我讓學生默讀了課文,理清了文章的主要線索和行文思路。在解決了生字問題后,為了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以下問題進行交流討論:1.作者的故鄉(xiāng)沒有山,為什么還寫山呢?2.作者明明寫故鄉(xiāng)的月,為什么還要寫童年的趣事呢,是不是多余?3.季羨林老先生已然功成名就,為什么還念念不忘那個小山村?這樣,通過開展合作學習,不僅從根本上顛覆了教與學的方式,而且還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進了師生、生生間的良好互動。
三、實施分層教學,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保障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個性差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基于這一點,教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對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的個性差異進行充分了解,然后通過分層教學的實施最大限度地兼顧學生各異的學習需求,這樣便可以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提供一個可靠保障。
在教學《手指》一文之前,我根據(jù)學生諸多方面存在的差異性將其劃分成了幾個不同的層次,然后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具體的培養(yǎng)要求,分別制定了基礎層目標、提升層目標和拓展層目標。在課堂上,我在分層教學目標的指引下,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了重新組合,對教學方式進行了靈活選取,或給予優(yōu)等生充分的自主發(fā)展機會,或引導中等生合作學習,或指導后進生循序漸進地掌握基礎知識。如此,通過實施分層教學,不僅最大限度地兼顧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還有利于挖掘?qū)W生的內(nèi)在潛能,促進學生更加充分的發(fā)展。
總而言之,興趣是求知的內(nèi)在動力,只有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才能成為一項充滿趣味性的活動,學生才能學得輕松,并真正學有所得。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當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位學生切身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進而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園園.淺談在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才智,2017(19):45.
[2]李啟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數(shù)碼設計,2017,6(1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