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
摘要:隨著課改理念的不斷落實,在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加強德育滲透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要致力于德育工作的滲透研究。小學生正處于性格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充分發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在體育文化知識中不斷強化身體素質、提升個人道德修養。基于此,本文結合實踐教學經驗,就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德育滲透策略進行了探究,以期推動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新課改;德育;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中小學德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小學德育即對小學生進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應當貫穿于教學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等教學環節中。在小學體育教學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體育知識技能掌握情況,還要主動承擔起德育教育的責任,引導學生在體育活動和體育知識中加強對我國體育成就的理解,借助體育項目的訓練來錘煉學生的運動品質。小學體育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應該是相互融合相輔相成的,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提升,也能夠有效地反哺體育學科的教學進度和質量。
一、結合具體教學項目,培養學生優秀品格
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正式接觸校園生活,在父母的嬌慣下有些學生存在著好逸惡勞、怕吃苦、不愿意獨立的問題。教師要辯證的看待這一情況,既要認識到這是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點,也要認識到這是小學生不可避免的天性。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充分發揮體育運動項目的特點,引導學生形成優秀的品格。舉例而言,中長跑一般十分考驗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力,能夠有效的錘煉小學生的性格品質。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一次中長跑訓練,讓學生在不斷地克服極點的過程中感受成就感和征服感。面對學生缺乏動力和耐心的情況,教師可以在操場跑道上做一些臨時標記,告訴學生將這些標記作為自己的目標,每越過一個目標就要鼓勵自己再沖向下一個目標。在帶領學生進行完體育訓練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發言,分享一下自己在長跑過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難、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足球、籃球等運動游戲來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協作能力,引導學生樹立起集體榮譽感和奉獻意識,發揮出體育運動對于學生品格形成的塑造作用。
二、引入我國體育成就,喚醒學生愛國情懷
在意識形態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師要致力于學生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的培養。在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許多為國爭光的優秀運動員,也取得了許多運動成就,教師要利用好這些教學資源來推動小學體育教育與德育工作的融合。舉例而言,在帶領學生認識“跨欄”這一運動項目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體育健將的職業成就,在這一項目上不僅取得了世界冠軍,更是整個亞洲人的榜樣,他讓世界看到了黃種人的速度。雖然,因為傷病遺憾退役,但是光輝的形象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還有中國奧運金牌第一人、我國“國球”乒乓球,這些內容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體育運動知識的同時了解更多體育文化。通過這些教學活動,學生能夠認識到體育運動背后的精神內涵,了解到我國體育大國的國際地位,從而增強民族自信樹立起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通過微課、紀錄片等形式,讓學生在視聽感知下重溫哪些激動人心的瞬間,賦予體育課程更多人文情懷,提升愛國教育的有效性。
三、開展多元教學評價,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是引導學生成長的重要教學環節,為了推動德育教育與小學體育教學工作的融合,教師要優化教學評價環節,將德育內容納入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在教學評價主體上,教師可以引入學生互評以及學生自評,從而構建起立體評價效果。例如,在進行完集體運動項目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相互評價,就對方的運動積極性、團結協作意識以及個人品質表現等進行評價。在教學評價標準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技能掌握情況,還要將德育內容納入評分標準,例如學生的出勤率、課下運動習慣以及體育游戲中展現出來的創新思維等都可以作為評價標準。在評價方式上,教師要加強對形成性評價的重視,因為不同的學生擁有不同的身體素質和運動基礎,所以教師不能以最終的成果來衡量學生的優劣,而是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進步。在新的評價體系下,學生能夠實現多方面能力的共同發展,小學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能夠得到更好的落實。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有效地促進課改理念的落實,推動學生身體素質和個人思想品質的全面共同進步。小學體育教師需要認識到,德育滲透工作的開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引導和熏陶,才能幫助學生將思想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想要實現這一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優秀品格、喚醒學生愛國情懷以及開展多元化評價等方面開展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施宇. 淺談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教育滲透策略[J]. 科學咨詢,2020(24):248-249.
[2]梁崇本. 體育文化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功能探討[J]. 科學咨詢,2020(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