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滿標
摘 要:在我國目前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已十分廣泛,其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文章以九年級數學為例,論述了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方法及相關問題。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數學;應用
分層教學法是能滿足素質教育發展需要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其根據初中生的實際思維能力和數學水平,采取不同的手段來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初中生的數學綜合素質。這種方法是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一個直接有效的途徑,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提高初中生數學學習的效率。
一、 分層教學法的概念
分層教學法,是根據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以及每個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的一種數學教學模式,這種數學教學模式效果是很好的,它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數學學習情況,制定出了相應的數學教學策略,是一種新型的數學教學模式。在我國傳統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只注重自己的數學教學進度任務是否順利完成,對于不同學生采取相同的教學標準,導致廣大學生對于數學喪失了學習積極性,嚴重性地影響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分層教學法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綜合學習情況靈活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利用分層教學法因材施教,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 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前提
分層教學法實施的重要前提是科學合理地正確劃分教學層次。為了真正實現有效的學生分層,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初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包括充分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心理、學業成績、智力、技能等各個方面,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教師才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例如,學生被教師分為兩組A、B、C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理論基礎扎實,理解能力強,成績穩定,學習態度認真積極,綜合心理素質較好;B層次的學生邏輯理解能力強,學習態度一向積極主動,但學習成績中等,基礎知識不夠扎實,綜合能力素質中等;C層次的學生基礎知識理論基礎和邏輯理解能力差,學習活動積極性低,學習成績差,意識素質不強,缺乏自信,各種綜合能力水平有待提高,綜合心理素質較差。這樣教師就可以準確掌握學生在某一知識階段的學習水平。教師們還可以根據每個階段學生的成長變化情況,制定新的教學計劃,這樣學生可以知道自己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在進行學生分層學習教學時,教師應充分尊重班級學生的不同個體差異,尊重班級學生的主體個性,教師不能將具有A、B、C三個層次的學生名單對外公布,在分層教學管理過程中,需要尊重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需求和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主動性。初中數學教師可以按照A、B、C三個層次,為學生安排座位,組織優等生輔導學困生,方便學生相互學習。
三、 分層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的意義
分層教學就是讓任課教師首先調查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實踐情況,再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分層,再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進行教學,從而避免初中優等生反復不斷學習已經掌握的基礎知識,學困生又不能掌握當前學習的基礎知識的情況。如此,可以很好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將每個學生劃分成為不同的層次,并根據不同的層次為學生制定不同的課堂教學內容。這樣也可大大避免以前在課堂上經常出現的優秀生不怎么聽課、基礎差的學生聽不懂課的尷尬教學局面。
四、 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模式下的初中數學教學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目前,在我國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管理實踐中,大多數數學教師經常都會采用傳統的“三步走”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提問,讓學生回答,課后給學生留一些作業。這種課堂教學模式過于枯燥,難以充分調動初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可能導致部分學生在初中課堂上無法充分集中注意力,嚴重降低了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效果。第二,學生往往缺乏自主學習數學的綜合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引導初中學生積極地去探索初中數學的奧秘,通過探究相應的數學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數學問題,這樣就能使學生牢牢地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初中學生的思維表達方式和數學能力。但是,這個學習過程仍然需要每個學生的合作,學生要集中精力聽,主動動腦,這樣才能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些數學教師經常把一個問題的標準答案直接告訴學生,這樣沒有真正起到很好的教育引導效果,會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學習發展能力難以提升。第三,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教學模式和理念不斷更新,不同的數學教學模式也逐漸滲透到其他教育領域。然而,一些數學教師過分依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未能真正激發學生自身學習數學的興趣,甚至部分學生對數學產生了厭惡情緒,未能真正達到教師預期的良好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管理模式雖然是目前較為成熟的教學模式,但一些學校教師由于各種特殊原因,沒有將其實際應用到課堂教學管理過程中,最終導致學校課堂教學管理過程枯燥乏味,課堂氣氛不佳。
五、 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中的應用
(一)深入了解學生,合理分層教學
初中數學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我們需要認真觀察每一個學生,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水平來進行分層。不同初中生,其學習狀態、學習興趣、學習思維風格以及其他基礎知識水平必然都會有較大的差異。在課堂教學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根據不同學生的整體學習態度、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其他基礎知識水平情況進行科學的劃分,之后再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和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制定新的教學目標,從而促進分層教學的有效開展。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管理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是,學生的分層并不一定是一個固定的層次,學生的分層在不同教學階段都有可能會發生變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其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分層學習情況做出具體的合理調整,引導學生合理進行學習。例如:今年初中數學教師根據學生自身的基礎知識掌握水平、學習態度、自主性和學習思維能力等幾個因素,將學生分為A、B、C三個教學層次,A層次的學生在各學科方面比較優秀,B層次的學生處于中等水平,C層次的學生則相對較差。在各項學習活動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不能完全固定,在固定的學習時間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合理的調整,讓所有的學生都處于流動狀態。通過這種分層,可以全面深入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在課堂學習活動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學校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