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立足于本校校本特色,每周開設一次兩節連堂,共90分鐘的英語報刊閱讀課,以《21世紀報》為例,對比初三英語總課時相同的兩所學校,運用SPSS 軟件對學生閱讀成績和問卷進行了量化分析,以及集體備課的反饋和個人訪談的質性評價進行實驗。
【關鍵詞】初三英語;報刊閱讀;閱讀策略;閱讀成績;實驗報告
【作者簡介】魏育秀,廈門外國語學校。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專項課題“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研究”(項目編號:zxwy-2019014)階段成果。
一、引言
報刊閱讀可作為群文閱讀素材,探究主題內容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興趣點和動力來源,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課堂參與程度。國內外許多研究證明報刊閱讀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有很好的輔助作用,能增強英語教學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研究者重視報刊閱讀輔助教學的策略,以及在教學報刊閱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限定時間、分層教學、強化閱讀、增強反饋意識、提高學習效果,并且教師要注意處理好報刊與課本的關系。但大部分學校只在初一和初二開設報刊閱讀課,初三學生只有傳統閱讀練習題的訓練。
目前,相關研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驗證報刊閱讀運用于中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二是研究在教學中使用報刊的具體操作。本文從實證的角度,通過實驗來論證初三英語報刊閱讀與閱讀成績的相關性和本校每周二連堂閱讀訓練的有效性。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初三英語報刊閱讀與學生閱讀成績的相關性。本研究重點回答以下問題:
(1)初三英語報刊閱讀與閱讀成績是否存在相關性。
(2)閱讀策略的使用影響閱讀成績,策略教學具有可行性。
2.研究對象。本文以英語總課時相同、英語平均分接近的兩所學校,初三學生為研究對象。在對照班進行常規英語閱讀教學,每周一次,中考題型的閱讀專項訓練; 在實驗班開展報刊閱讀教學作為教材閱讀的補充,報刊閱讀練習包括主觀題和客觀題。將兩次統一考試的英語閱讀成績作為前測和后測成績,利用SPSS軟件對兩所學校初三學生的前測和后測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同時采用訪談形式對實驗班學生報刊閱讀的態度進行質性分析。實驗組學生共395人,因有四人未提交問卷,因此實際樣本量為391人。
3.研究工具。
(1)測試。前測試卷是初二下學期期末考試閱讀部分,后測試卷是初三上學期期末閱讀部分,兩份試卷均由市教科院統一命題,命題難度值均為0.75。前測和后測試卷的閱讀部分均按照中考題型命題,只包含選擇題題型,評分標準一致,因此可確保其效度和信度。
(2)問卷調查。筆者結合任教學校每周二兩節課連堂的閱讀練習,參照新課標的要求,自行編制了較為完整的調查問卷。問卷涉及四個維度:周二報刊閱讀練習、報刊與閱讀能力、閱讀策略和時間管理策略。
(3)訪談。通過對不同語言水平的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實驗班級的學生對報刊閱讀練習的態度、課后讀報的情況和效果,得出質性的評價以補充量化的分析。
(4)集體備課。按照學校慣例,每周二英語教師開展集體備課,討論閱讀練習的題目設置;交流學生的完成情況;分享教學中的閃光點,包括如何激發學生讀報的興趣,閱讀中教師如何調控和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4.實驗過程。本實驗從2020年7月11日開始,到2021年1月15日期末考后結束,歷時六個月。筆者聯系理論和教學實際,在平時聽、說、讀、寫的教學中滲透閱讀策略和詞匯學習策略,培養學生預測、猜詞和在閱讀過程中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在周二的閱讀課堂強調詞匯的積累、句子賞析和長難句分析以及泛讀和精讀策略的指導;在課后針對個別情況指導細節題和推測題的答題技巧。此外,為強化文化背景知識,本校每年舉行為期一個月的外語節,各班代表一個國家設計有關本國的文化展板、文化展演和黑板報,英文海報,并參與評比,教師引導學生利用英語報刊豐富的圖文素材。
5.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定量及訪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閱讀成績及問卷進行統計和分析。問卷用軟件“問卷星”制作,筆者回收數據后,用SPSS2.5進行統計分析。同時收集實驗組和對照組兩次考試的英語閱讀成績,分別為前測成績及后測成績(滿分40分);用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分別統計報刊閱讀訓練對閱讀成績的影響;用配對樣本T檢驗的方法統計報刊閱讀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產生不同的影響;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統計報刊閱讀各子項目與閱讀成績的相關性。
三、結果與分析
1.報刊閱讀對閱讀成績的影響。
實驗組與對照組前、后測結果對比如表2所示。由表2可見: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平均分分別為28.31、28.38, 平均分差0.07分,P=0.37,大于0.05,所以方差具有齊性,表明兩組在實驗前閱讀水平的分散程度上沒有顯著差異。實驗后,兩組的平均分分別為33.31及30.08,實驗組比對照組高了3.23分,均值差異顯著,p=0.047<0.05,這表明兩組在實驗后有顯著性差異,這證實了前面的猜測:英語報刊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報刊是很好的輔助材料。
2.英語報刊閱讀四個維度與閱讀成績的相關性。
閱讀態度、閱讀動力、閱讀策略和時間管理策略等都會對報刊閱讀的有效開展和閱讀成績產生影響,為找出哪些因素起主要作用,利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統計四個維度與閱讀成績的相關性。從表格3的數據來看,閱讀策略項目p=0.01,小于0.05,即閱讀策略對提高閱讀能力的影響最大,本實驗中的策略教學是有效的。
3.備課組反饋,個別訪談。本實驗只對兩次考試成績進行了統計分析,具有局限性。因此,教師利用每周二的集體備課收集了實驗組的整體情況。
教師集體備課反饋,語言能力好的學生認為閱讀報刊有利于提高閱讀能力及寫作水平,對口語的提高也有幫助;語言水平較弱的學生不能在限定時間內完成整份閱讀練習,報刊閱讀的參與度偏弱。因此,建議實施分層教學,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分層布置任務。同時,探討報刊閱讀和專項閱讀練習在初三下學期交叉進行。
四、教學啟示
本實驗得出以下教學啟示:
1.初三英語報刊閱讀能有效提高閱讀能力和成績。本實驗通過統計和分析學生的前后測成績差異,論證了報刊閱讀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成績,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材料;問卷和個人訪談中反映出閱讀訓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閱讀策略的指導起著關鍵作用,也證明了本校校本特色,每周一次的報刊閱讀訓練是有效的。
2.閱讀策略指導對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性。本項調查結果從理論和實驗上得到了支持。本實驗對問卷中收集的數據做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證明了策略教學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關鍵因素,并且策略教學既要體現在閱讀訓練課上,還應貫穿到平時的教學。一個階段關注一個策略的訓練,并反復訓練、強化,使大多數同學學會使用,還應針對基礎薄弱的同學做個別指導。
3.閱讀訓練和策略的學習對性別的影響沒有差異。實驗過程中發現,女生和男生在學習上的態度、思維方式、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都有差異。女生的學習態度更好,作業完成情況也比男生更佳。但男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更強,策略的使用更靈活,尤其擅長科技類的說明文。通過訓練,都取得了進步。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可引導學生發揮自己的優勢,彌補劣勢,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來提高閱讀能力。
4.學生自評、互評、反思以及教師的及時反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問卷調查顯示:對照組的學生在時間管理策略項目得分較低,影響了平時閱讀訓練的效果。根據自我效能感原則,教師可在學生具體學習時,不斷向學生提問和檢查,問題是啟發學生閱讀思維的腳手架并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促進其使用學習策略(教育心理學)。此外,教師可給每位同學一份整學年的閱讀跟蹤表格,讓學生清楚本次閱讀的完成情況和本次成績與過去成績的變化。
但是,本實驗尚未解決如下問題:
如何在閱讀活動中處理學生的個體差異,如正確率和速度差異,分層教學如何具體落實。
如何確保學生在90分鐘的閱讀訓練中,都能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基礎薄弱的學生。
初三的學生中考壓力大,學生更加關注中考題型的專項練習。
五、結語
實驗證明,在初一和初二已經開展英語報刊閱讀的學校,初三可繼續用報刊作為教學輔助材料,并有效地使用。同時,教師要有策略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意識,采用分層教學,指導閱讀策略。雖然本實驗的設計還存在不足之處,但因本實驗是基于筆者的實際教學和本年段的實際操作,所以已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對閱讀理論和實際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程曉堂.基于主題意義探究的英語教學理念與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10):1-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藍觀平.中學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6):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