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心熒 鄭愚 璨 胡守旺 孫成訪
[摘 要]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促進專業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專業教育國際化,增強人才社會適應性的必然趨勢。以東莞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為例,結合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建、實踐育人體系、素質拓展及人才培養創新舉措等方面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形成一套科學完善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有效提升了人才培養整體質量,階段性成效顯著;其中,學程項目選修模塊,“創新短課”選修課程,學分縮減背景下的課程群建設,“四方協同”育人體系,以賽促學、寓學于賽,課外學分等人才培養創新舉措,充分體現了地方院校土木工程專業辦學特色,有力支撐了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
[關鍵詞]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與實踐
[作者簡介] 艾心熒(1986—),男,湖北枝江人,工學博士,東莞理工學院生態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特聘副教授,主要從事結構健康監測、隧道開挖與上部結構相互作用、超高層建筑施工技術與管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40-0105-04? ?[收稿日期] 2021-05-12
一、引言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指專業認證機構針對高等教育機構開設的工程類專業教育實施的專門性認證,由專門職業或行業協會(聯合會)、專業學會會同該領域的教育專家和相關行業企業專家一起進行,旨在為相關工程技術人才進入工業界從業提供預備教育質量保證[1]。土木工程專業的專業認證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中心、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組織工程教育者與工程專家對土木工程專業的高等教育質量加以控制,以保證土木工程行業從業人員達到相應教育要求。截至2020年6月,共有102所高校通過了土木工程專業認證[2]。因此,開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促進專業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專業教育國際化,增強人才社會適應性的必然趨勢[3-5]。
人才培養方案作為高等院校人才培養的基石和準繩,是工程教育認證貫徹落實的重要綱領性文件[3-5]。東莞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建立于2003年,前身是東莞理工學院城鎮建設專業,2017年成為廣東省“一本專業”進行招生,同年獲批廣東省重點專業立項建設。下設“建筑工程”“路橋工程”兩個專業方向,每年招收約160人本科生,按照“立足灣區、面向全國、放眼國際”的整體規劃部署,同時結合工程教育認證標準,從專業定位、培養目標、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素質拓展體系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制定了一套完善合理,符合專業發展,適合學生學習的培養方案,經過近3年的實施及持續改進,取得了顯著的階段性育人成效,為專業后續正式申請通過認證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
1.專業定位。本專業立足東莞,面向廣東,緊密結合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建設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人才需求,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發展需要,培養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掌握現代化土木工程技術,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高素質土木工程人才。
2.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且能適應于未來社會發展需求,具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扎實,具有一定國際視野、自主學習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就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能夠在土木工程領域從事設計、施工、管理、技術開發、教學與科學研究等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的高素質工程人才。
畢業五年后,畢業生成長為工程設計、工程施工、教學與科研等崗位的技術骨干或管理人才,并達到以下目標:(1)具備合格的土木工程師素質和能力,能夠在行業相關領域從事工程設計、施工管理和應用研究等工作;(2)能夠與時俱進,并通過不斷學習來拓展自己的知識和研究能力,保持競爭力;(3)有良好的修養與道德水準,具備獲取注冊工程師資格的能力,積極服務社會;(4)積極參加地方、國內及全球的項目,以及與本專業有關的在政治、經濟、環境及社會等方面的決策。
3.畢業要求。(1)掌握相關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并能夠用于解決土木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2)能夠應用數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土木工程領域復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3)能夠設計(開發)針對土木復雜工程問題的解決方案,設計(開發)滿足土木工程特定需求的體系、結構、構件(節點)或者施工方案,并能夠在設計環節中體現創新意識,考慮社會、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環境等因素。(4)能夠基于科學原理并采用科學方法對土木復雜工程問題進行研究,包括設計實驗、收集數據、分析與解釋數據、并通過信息綜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結論。(5)能夠針對土木復雜工程問題,開發、選擇與使用恰當的技術、資源、現代工程工具和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包括對土木復雜工程問題的預測與模擬,并能夠理解其局限性。(6)能夠基于土木工程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標準進行合理分析,評價專業工程實踐(設計、施工、運行)和復雜工程問題解決方案對社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響,并理解土木工程師應承擔的責任。(7)能夠理解和評價針對土木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8)了解中國國情、具有人文社會科學素養、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職業道德和行為規范,做到責任擔當、貢獻國家、服務社會。(9)在解決土木復雜工程問題時,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10)能夠就土木復雜工程問題與業界同行及社會公眾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包括撰寫報告和設計文稿、陳述發言、表達或回應指令,并具備一定的國際視野,能夠在跨文化背景下進行溝通和交流。(11)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境中應用。(12)具有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意識,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發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