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娟梅
摘 要:課外作業作為英語學科教學的課外拓展和延伸,對學科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故針對當前英語課外作業的有效性進行分析,通過開展隨機雙盲問卷調查的形式,了解并獲取初中學生以及教師針對當前英語學科作業內容和效果的客觀反饋,以及對英語作業的看法,通過分析當前英語學科課外作業設計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合理化改進英語課外作業的措施及建議,為教師設計課外作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外作業;有效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3-00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3.009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和落實,課堂教學改革正在逐步完善和發展,而針對英語課外作業所進行的改革研究卻寥寥無幾。結合教育部多次提到的減輕學生課外負擔這一要求,課外作業的改革同樣應該被提上工作日程。
一、初中英語課外作業實施現狀
(一)學生花費在作業中的時間多于教師期望
在當前英語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中,教師所設想的作業完成時間與學生實際體驗存在極大的差距。一些教師認為自己安排和布置的作業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課后學習的需要。也認為這些作業量并不多,完成的時間可控制到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學生則持有不同的觀點,研究表明超過半數學生很難在半個小時內完成,普遍完成時間都超過了一個小時。研究還表明,教師往往會在周末或其他節假日根據主觀意愿來布置幾倍于平時的作業,如布置多張訓練題,以確保學生假期學習更充實,而因為每一個學科教師都有這樣的理解,所以綜合疊加,假期作業遠超平日的作業,學生甚至出現了假期恐懼癥。
(二)教師設計的作業形式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作業的內容也是當前亟待探討的問題。有研究表明,初中英語作業中涉及聽、說、讀等內容的任務占比不足百分之十,特別是說和讀,因為不作為考試的題型,因此教師在作業的設計中涉及較少,大多為書寫類題目。研究還發現,作業批改方面,多數學生表示教師會全批全改,但批改大多以檢查拼寫為主,極少涉及對作業中需要閱讀或發音的內容檢查落實。研究也注意到,英語的周末作業,多數為針對白天學習知識的識記類任務,以及根據考試需要設計的模擬練習題或考試相關題目。對于新課程改革在作業中的體現,一些教師表示會結合新課標要求調整作業內容,但從目前來看,并沒有具體的措施來落實。學生對于這種結構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的作業興趣不高,僅僅以完成任務為主要目的,也就喪失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初中英語作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作業理想完成時限與學生實際能力存在差距
通過對當前作業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可發現,很多教師認為自己所布置的作業,學生可在半個小時內完成,如果無法完成,則說明學生在學習效率或者作業效率上存在差距。教師主觀上所理解的難度,和學生實際學習反饋來看存在較大的差距。近半數學生表示作業較多,這意味著半個小時內有半數學生無法完成,這其中不乏成績優異的學生。這表明教師在作業設計時,高估了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忽視了學生對英語知識學習的實際掌握程度。學生因害怕教師責備,而選擇抄襲、謊報或應付等形式,給教師留下一個錯誤的認識。教師批閱作業時會受到這些假象的誤導。教師很少在學生作業落實中關注學生的效率問題。這些因素的疊加,造成了學生對作業量和教師理想范圍存在極大的差距。
(二)作業內容和形式較為單一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表示作業多為識記類訓練,復習白天所學知識為主,或在考試復習階段,結合考試特點進行專項題目訓練或試卷練習題,很少有聽力、朗讀、寫作方面的訓練。這種單一的形式使學生將英語學習與傳統的背誦記憶類文科課程畫等號,只關注了英語中應該背誦和默寫的要點,而忽視了其作為一門語言所應該具備的靈活運用和綜合實踐作用。這種過于單一和固化的作業形式,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英語學科學習的興趣。
(三)作業評價方式以卷面批改為主,很少檢查學生聽說讀的能力
教師對作業的評價方式因作業設計形式而存在較大的單一性,即以手寫批注為主,對題目則以正誤批改為主。作業評價中,很少出現針對學生聽、說和閱讀能力的評價。這種現象也與當前初中英語階段性測試題目設計類型有關。初中英語階段性測試一般以筆試為主,分數占比也極高,而聽力只占有較少的一部分,聽力訓練往往也會集中在學校組織的自習課或英語聽力訓練課中,很少出現在課外作業中。在學生讀和說這兩方面測評中,英語課外作業幾乎很少涉及,即便有背誦課文、背誦單詞等作業,也與默寫相聯系,對語言和發音沒有明確要求,這一現象會導致出現學生會寫不會說,造成英語學習“紙上談兵”的現象。這種“重筆試輕口試”的作業設計方式,會加劇“啞巴英語”現象的深化。
三、初中英語課外作業有效性設計措施分析
針對當前英語課外作業存在的問題,如何有效實現英語學科培養方案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是英語作業有效性研究的重點。
(一)提高作業效率,合理控制作業完成的時間
調查中所反映的問題,突出表現在教師在作業設計中對時間觀念的主觀把握上。因此調整一個最佳作業時間,可滿足更多學生作業完成度,以及提升作業完成的質量。結合調查可看到,教師理想時間為三十分鐘左右的作業量,而能夠實現三十分鐘內完成作業的學生則不到半數,因此可綜合考慮兩者的差距,擬定合適的作業量。如教師可專門針對學生作業完成效率和時間進行實地觀察,統計并分析作業完成時間影響因素,針對這些影響因素進行優化,將作業量設置在學生用一節課時間完成,即約四十分鐘。教師還應關注在該規定時間內,作業完成后其質量是否符合期望值,如果時間壓縮后作業完成質量下降,則及時針對作業量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