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映東
【摘要】? ? 現如今,互聯網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對教育的積極作用,利用互聯網創建新型課堂模式。本文從利用互聯網營造新的學習環境,創新課堂模式,加強自主學習,老師掌握學生真實能力,利用互聯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轉變作業模式等方面,對“互聯網+教育”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方法進行探討,達到提高學生自身能力的目標。
【關鍵詞】? ? 初中歷史? ? “互聯網+”? ? 教育方法? ? 自身能力
引言:
現在“互聯網+教育”的教育方式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傳統教育方法已經跟不上世界發展的腳步,傳統教育要與互聯網強強聯合,讓老師傳授知識的方法變得更加多元化,讓初中歷史教學更加直白明了,生動具體。對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起到積極作用。
一、利用互聯網給學生營造新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到身臨其境。
歷史這門課程學習的是國家源遠流長的文化,光通過課本的學習,是無法真正理解文化的博大精深,現在互聯網發展迅速,老師可以用各種方法來向學生展示歷史知識,比如投影,觀看影片,展示模型等,這些方法可以使歷史知識更加形象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歷史知識。
老師還要讓學生多讀一些歷史書籍,觀看一些歷史電影和紀錄片,然后寫出感想,很多歷史事件聽到和看到對學生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比如“南京大屠殺,”我們從課本上了解這次事件,我們會憤怒,但是可能沒有那么強烈,但是通過觀看影片,學生能更清晰的看到日本人的殘忍,看到同胞犧牲時,血流成河,學生會非常悲傷,給學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影響。老師還可以把課堂的知識進行延伸,把課堂上沒有提到的內容讓學生自己進行查找解決。
比如周恩來總理在簽訂“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的時候,當時的國際背景是什么樣的,這個過程中遇到了什么阻礙,怎么解決的。還有在“文化大革命”時期,文化大革命發生的背景,對我國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談一談為什么會出現文化大革命,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回家通過網絡查詢資料,觀看紀錄片,或者詢問自己的長輩,來進行解決,這樣的方式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構建歷史知識框架,讓學生自己不斷地去填充這個框架。
老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打造一個歷史課堂,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歷史文化,比如我們一直說大唐盛世,唐朝時期的社會可以用“紙醉金迷”來形容,而且非常繁華,學生的想象力是有限的,并不能真正體會到當時的社會環境,老師可以利用投影模式,還原一個唐朝時代,營造一個濃厚的唐朝氛圍,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體會到,這能更好的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探究欲望。
二、創新課堂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就是一節課基本上都是老師在講課,老師按照教案把課程講完,但是這樣的方式會讓課堂枯燥乏味,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導致學生在歷史課上提不起精神,無法融入其中,不能完全去理解歷史事件帶來的影響。但是現在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老師可以通過互聯網來增加課堂的生動性,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參與由課堂。把學生轉變為課堂的主體,老師作為引導者,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例如,在學習清朝的歷史文化時,老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對學生進行講解,放一些視頻和圖片,比如某些清宮劇,老師可以通過這些來告訴學生當時的文化,并讓學生指出是否有錯誤的地方,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加深歷史知識。老師還可以帶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通過實踐來發現社會的進步,有現在社會的發展和以前的社會做對比,看看都有哪些變化,這些變化是否給學生帶來了沖擊力,更加激勵學生的學習。
三、加強自主學習能力
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前提下,我國的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與創新,學生的自學能力是學好歷史的基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已經成為老師的重要工作,老師現在可以運用互聯網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首先學生要學會課前預習,老師可以利用微課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微課內容精簡,但是直擊重點,有針對性,可以讓學生很快的對課程形成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對預習的內容進行討論,老師再引出重難點,進行講解。現在網絡出現了許多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在放學回家遇到不懂得問題,或者今天學習的知識理解的不透徹,就可以通過這些平臺進行提問,復習所學知識,對學生不足的地方進行補充,這樣就能更好的進行自主學習。
想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還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老師利用互聯網重現歷史,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歷史,或者講解歷史故事,寓教于樂,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對歷史產生興趣,最終愛上歷史。
比如,老師可以利用好網絡資源,建立一個歷史資料庫,一開始,老師可以結合課本知識,增加資料庫的內容,慢慢的就把這個資料庫交給學生,要學生進行搜索,完成資料庫的更新,這樣學生就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老師從主導者轉變為了引領者,這個過程就會更加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這個資料庫越來越豐富,學生也會越來越有自信。最后還要找到歷史學習的技巧,歷史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死記硬背是效果最不明顯的辦法,老師可以找到竅門,把事件編成一首歌或者一個故事。這樣還有助于學生記憶,還能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增加學習興趣,提高歷史成績。
四、老師要掌握學生的真實能力
互聯網上的資源種類齊全,幾乎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這就要求初中歷史老師要運用好互聯網進行教學。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相同,進度也不一樣,這就要求老師認真分析學生的需求,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學懂歷史。因為平時的考試和作業也并不是全都能顯示出學生的不足,所以老師在這個時候就要借助互聯網來進行篩查。比如老師可以通過網絡問卷的方法,讓學生掃描二維碼進行隨機答題,通過這個問卷,老師就可以看出每個學生的不足和優點,對學生進行分類,并及時記錄學生的情況,保證歷史教學的正常進行。另外,老師還可以進行小組監督學習的方法,老師在網上搜索新的題型,每個小組都是不同的題,然后讓小組內進行作答,對不會的問題進行講解,老師提問時,如果回答錯誤,小組成員就會受到懲罰,這樣為了避免連累同學,每個學生就會主動去學習歷史知識,尋找有效地學習方法,老師就能更清楚的了解每個學生的真實情況。
五、利用互聯網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互聯網上的內容豐富多彩,老師要引導學生對互聯網進行正確的使用。在歷史教學中,老師要利用互聯網對信息進行更新,新聞事件進行收集,一直給學生新鮮感,滿足學生的需求,也可以每天讓學生分享一個信息,鍛煉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比如在講到中國早期科技事業發展的歷史時,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研究成功時,老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找到當時的資料,并把中國現在的科技發展與當時做對比,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自豪感,還可以引發學生對軍事的熱愛。
而且現在互聯網傳播速度非常快,學生可以了解到許多對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比如維和士兵、緝毒警察、邊防戰士、消防員、醫生、警察,在國家有危難時,奔赴前線的是他們,用一句網絡用語來說就是“那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武漢發生疫情,是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奔赴前線,許多人主動加入志愿者團隊,為醫護人員做堅實的后盾。河南發生水災,許多志愿者奔赴前線救援,消防員,警察都沖在一線,這樣的事情太多了。現在互聯網基本都能進行實時播報最近情況,其實以前這樣的事情也很多,但是因為以前網絡不發達,很多人根本了解不到真實情況,對前線人員的付出根本就感受不到,現在不一樣了,學生通過網絡可以看到最新信息,看到我們祖國的偉大,人民的團結,為生為華夏人感到自豪,這樣更能激勵學生的上進心,樹立正確的思想,要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從而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歷史素養。
六、轉變作業模式,進行課程考核
因為互聯網的發展,學生的歷史作業也變的多種多樣,只有在作業中老師才會發現學生的不足,比如學生在學習“鴉片戰爭”這節課時,老師要提前布置作業,讓學生找到鴉片戰爭的資料,分析一下當時的背景,這樣在上課時就能更好的進行講解,有針對性的對問題進行解答。然后老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給學生定好交作業的時間,老師可以每天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在班級群里對學生的疑問進行解答。互聯網的發展有利也有弊,現在好多搜題軟件的出現,導致學生寫作業的時候自己根本不去思考,直接就去搜題軟件尋找答案,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是十分不利的,根本看不出學生哪里不會。這就要求老師要想辦法改變這樣的現狀。老師可以每天在班級群里出題,讓學生在規定時間進行回答,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展現學習成果。
為了更好的驗證學習成果,初中歷史老師還需要完善課程考核,互聯網與傳統教學融合還在一個嘗試階段,所以要有一個有效地考核方法來驗證學生的學習成果,看看學生是否能適應這樣的方法,這種方法能否對學生產生積極作用。首先老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水平,給學生定目標,通過課堂表現,課后作業,考試來看看學生是否達到目標。其次就是把考試的比重降低,不把考試當做衡量學生學習好壞的主要依據,要根據平時對學生的考核,發現學生的不足,讓學生去了解歷史,喜歡歷史。最后通過考核可以發現每個學生的不足,再有針對性的去解決學生的問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教育”的環境下,初中歷史教師對教學方式的改革要有一定方法,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改變。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對學生的學習環境,課堂模式,思想教育,自主能力,作業方式,學生的真實水平進行分析,從而制定適合學生的計劃,提高學生歷史學習能力,樹立學生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 考? 文? 獻
[1]盛倩.“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方式轉變探索[J].寧夏教育,2021(06):43-44.
[2]周燕.“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教學方式的轉變[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9(01):112-114.
[3]張珺.“互聯網+”背景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的轉變[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0(04):55-57.
[4]馬玉珍.論“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初中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式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38):60.
[1]黃月華.“互聯網+”背景下優化初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0(10):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