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璐璐
摘? 要:幼兒進入幼兒園學習和生活,對他們而言是成長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對于很多的幼兒來說,剛進入幼兒園會有很多地方不適應。因此,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這種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后期培養。基于此,本文就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進行探究。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心理健康;實施路徑
一、研究意義
全面實施和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重大任務和主旋律。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任務之一,就是使幼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幼兒的心理健康水平。幼兒階段教育尤為重要,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已慢慢成為主戰場,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應該把幼兒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二、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創新教學活動
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很多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在長期發展中幼兒會產生視覺疲勞、聽覺疲勞,導致教育教學效果有所下降。幼兒的好奇心比較強,教師需要根據幼兒的特點實行開放式、游戲式、合作式教學模式,加強幼兒之間的交流、合作,發揮出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實際教學中。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可以開展具有趣味性、競爭性的親子活動,加強家長和幼兒之間的聯系,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這樣幼兒可以勇敢地克服日常生活中的困難,還可以通過合作制作玩具,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進而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二)學會傾聽
1. 耐心傾聽。在傾聽過程中,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幼兒的詞匯量有限,難免會有敘述不明、表達不清的時候。這時,教師應為幼兒留出充足的組織、表達語言的時間,不能粗暴地打斷幼兒,或者替幼兒表達。尤其針對那些存在語言障礙的幼兒,教師更要耐心等待,并巧妙引導,幫助幼兒更加順暢、準確地表達自己內心想法。
2. 全面傾聽。在與幼兒的溝通過程中,教師不能武斷地評判幼兒的發言是好是壞,應在認真傾聽幼兒的發言后,把每名幼兒的發言看作珍貴的資源,以平等的態度去接納來自不同幼兒的多元化聲音。
(三)家校合作
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學開展過程中,要想切實解決幼兒在生活與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首先教師需要對幼兒進行全面了解。家庭與學校是幼兒學習與成長的兩個重要場所,在幼兒園心理健康教學過程中,為了全面了解幼兒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注重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從多個方面來了解幼兒在學習與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方便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
總之,幼兒園是人初期成長發育的場所,一個人的性格、情緒、意志品質、人格、興趣愛好及各種技能等都將在這一階段開始形成,人的潛能也將得到初步開發。所以,在這時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將奠定幼兒的心理健康基礎,使他們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為幼兒未來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羅? 欣)
參考文獻:
[1]張越嫦.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途徑及策略:以幼兒園教學活動為例[J]. 課程教育研究,2019(02):173.
[2]楊欽芳.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1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