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沖
摘 要:本文系統的對“紅色美育”創新育人模式進行創新探索。通過分析新時代高校美育教育的特點,將紅色文化傳播與美育教育進行融合創新,以“紅色文化”為內核,以美育教學為全新媒介,通過以美育人,以美濟心的教育形式,進行紅色育人。另外該項探索研究對后續各高校開展紅色文化育人的研究具有實際的參考意義,有助于各高校根據自身特點由內及外夯實新形勢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和紅色信仰。
關鍵詞:新形勢;紅色美育;創新育人;美育教育
當前新形勢下,大學生群體享受信息化時代信息交流便捷的同時,也遭受到不同渠道不同形勢的外來文化的侵蝕和影響,甚至部分大學生出現了信仰動搖和迷失,大學生群體信仰筑牢工程迫在眉睫。
一、“紅色美育”育人模式探索意義
(一)高舉旗幟,加強學生“紅色”信念教育,根植紅色自信。
“紅色美育”創新育人模式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背景下,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講話的重要舉措,是落實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具體措施,是新時代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進”工作的創新需要,是培養當代大學生成為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路徑。是以立德樹人為中心把思政工作貫穿育人全程的具體行動。通過構建“紅色美育”創新育人模式,以黨的方針為指引,通過更靈活和豐富的形式,根據育人模式中不同的美育分層學習機制,讓學生更好的追尋紅色文化,堅定紅色信念,汲取紅色力量,增強“紅色”自信。
(二)守正創新,拓寬紅色教育路徑,深植紅色基因。
“紅色美育”創新育人模式可以在高校現有的“紅色”教育形式和手段的基礎上豐富“紅色”教育形式和內涵。通過固本創新,將“紅色”教育融入美育教育課程之中,進而拓寬“紅色”教育路徑,擴展各高校其他課程“紅色”教育思路,另外美育作為具有藝術性和互動性的“外向”型課程,相對其他課程具有更強的融合性和延展性,美育課程本身具有的藝術特性能夠更好的吸納和融合紅色文化,讓“紅色”教育能夠更容被學生群體認知和內化并吸收。達到以美為媒,入腦入心的效果。
(三)夯實“文化自信”,構筑美育課程“紅色新陣地”。
構建“紅色美育”創新育人模式,從三個層次入手,從三個維度融合,豐富“紅色”教育形式,增強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夯實學生“文化自信”,加固學生紅色信仰。目前針對高校大學生群體的外來“非主流”意識形態文化通過影視娛樂平臺、游戲平臺等大眾媒介平臺進行潛伏傳播,學生群體紅色主流意識形態收到嚴重侵蝕,而學生群體本身主流意識形態具有低價值認同感和薄弱易變性的特點,所以將作為“文化自信”源頭活水的紅色文化融合進學生必修的美育課程之中,對學生群體進行紅色美育教育,相對其他紅色育人模式,能夠更好的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紅色育人,構筑其起我院美育課程“紅色新陣地”。
二、高校“紅色美育”育人模式內涵價值
(一)以美育心,培養學院大學生紅色“初心”。
大學生美育教育不僅是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基礎審美教育。更是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和注入的教育,所以根據高校特點“因地制宜”,構建紅色美育“三維三合”創新育人模式模式,從美育探入,在學生發現欣賞創造美的過程中,注入紅色信念,培養學生發現“紅色”美、欣賞“紅色”美踐行“紅色”美的能力,筑夢“紅色初心”。對高校為黨和國家培養紅色技能人才的形式方法和路徑上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
(二)以點帶面,拓展高校課程思政紅色教育路線創新思路。
構建紅色美育“三維三合”創新育人模式的研究,不僅完善豐富高校紅色教育創新理論和路徑方面的相關理論數據,更為高校其他課程紅色教育課程改革、課程思政創新、思想政治課程創新等教學革新研究提供理論依據,拓寬了我院課程思政紅色教育路線的創新思路。為高校其他課程“紅色”育人模式創新和拓展起到以點帶面,互融活用的作用。
(三)“對癥下藥”,由內及外鞏固高校學生紅色信仰。
目前全球信息化開放,各種形式的非主流意識形態通過網絡披著文化交流的外衣對我國大學生的主流意識形態進行了潛移默化的“軟攻擊”,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往往容易放松對自身主流意識形態的防護,導致外來非主流意識形態通過網絡視頻、網絡信息交流信乘虛而入,對學生“紅色”主流意識形態進行侵蝕。構建“紅色美育”創新育人模式模式可以通過將紅色意識形態融入學生必修的美育課程當中,面對非主流意識形態侵蝕,“對癥下藥”,及時調整教育內容和策略。通過分層育人模式,不同層級采用不同教育形式,漸續加強“紅色”教育力量,由內及外鞏固新形勢下大學生紅色信仰。
三、新時代高校“紅色美育”育人模式研究探入要點
(一)紅色文化和美育教育的融合維度
紅色文化和美育教育的融合維度探索可以通過紅色認知、紅色內化、紅色行動進行切入,這三個維度中,認知維度主要針對高校大一新生的思想層面的紅色知識教育,紅色內化維度是針對大二層面的學生進行的以校園紅色競賽為主的參與互動,主要是大一紅色思想教育成果的轉化,紅色行動主要是針對大三、大四群體,是三個維度的最高層面,也是紅思想內化后的實際踐行,更是高校“紅色美育”紅色教育成果的驗收,主要為紅色信念內化后的輸出。以社會公益性“紅色”活動為主。另外,三個紅色育人維度由低到高,遵循學生個體的成長規律。整體三個維度從紅色認知到紅色內化再到紅色行為,通過三到四年時間循序漸進,完成紅色育人。
紅色美育“三合”創新育人模塊主要通過三個融合點進行構建:融合點設置一為高校美育教育與紅色教育相融合,融合點設置二為紅色美育與學生發展相融合,高校美育課程資源豐富,據調研從音樂、美術、影視等的鑒賞課程到具體的音樂、舞蹈等技能學習課程均有開設。另外學生紅色信仰培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三個層面的區分完整的體現了紅色美育教育以學生個體三年學業發展為基礎的特點,展現了從學生入校到學生畢業離校整個專科階段的“紅色”全過程育人。第三個融合點是線上云端與線下實踐的融合,主要契合疫情常態化形式下紅色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形式,線上云端主要是將高校紅色美育過程中的互動分享紅色故事、欣賞或者合唱紅色歌曲等的過程進行錄制上傳,組建高校網絡紅色陣地。
(二)紅色文化和美育教育的課程分層
對高校適合根植紅色文化的美育課程進行分層細化生成創新模式。將融入紅色文化的美育課程進行分層實踐,通過實際實踐數據匯總分析,實際考察經驗匯總,結合已有研究基礎制定分層課程實踐模式,并與紅色美育“三維三合”創新育人模式具體路徑進行動態完善。
總之,新時代大學生“紅色美育”創新育人模式具有較高前瞻性和創新性,其中“紅色美育”創新育人模式、“紅色美育”課程分層實踐模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性,緊密切合當前各高校主流意識形態教育和專業技能教育兩手抓的具體要求。貫徹執行習總書記提出的“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論述,完成新時代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和紅色信仰的筑牢。
參考文獻:
[1]關于“紅色文化”的哲學思考——以長征精神為例[J]. 徐廣艷.漢字文化.2021(06)
[2]高校審美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J]. 錢燁.大眾文藝.2019(17)
[3]如何將美的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 錢燁.藝術科技.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