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楠
摘? 要:作為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不足,很多方面有待于提高。如何快速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呢?在平時的教學工作,除了自身的自主學習和提高之外,聽課也是新教師的一種學習方式。
關鍵詞:新教師;課堂;聽課;成長
一、回憶過去,信心滿滿
回憶筆者小學時的一節語文課,班主任方老師正在給我們上《秋天的懷念》這篇課文。當她深情飽滿地讀到“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她還在大口大口地吐著鮮血。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那竟是永遠的訣別。”這句話時,眼淚一滴一滴從她的眼里流出來,當時全班的同學也一起讀了這句話,沒有老師的指導,我們讀完之后一大半都在低聲哭泣著,可能想當一名老師的愿望就是在那一刻形成的。在那一刻覺得語文的魅力太大了。現在筆者如愿當了一名語文老師,每每回憶以前老師給我們上課的情景,就想著我也要這么上課,讓學生有所收獲,有所感動。
二、講臺實戰,好夢難成
記得上班的第一年,執教《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上課伊始,筆者就直接出示一張毛澤東的圖片,讓學生談談對毛澤東的認識,很多同學滔滔不絕,然后話鋒一轉,就是這么一個偉大的人,也同時有常人的情懷,讓同學規規矩矩的讀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犧牲后,毛澤東的感受怎么樣,從課文中哪些地方能體會?一連拋了好幾個問題,學生顯然被幾個“連環炮”似的問題問蒙了,平時幾個“常勝將軍”站起來也是支支吾吾,后來在我的“填鴨式”的講解下,學生終于回答出來了。然后指導他們朗讀文中體現毛澤東悲痛的的相關句子,嘴里一遍又一遍的、飽含深情的說著“同學們,對于一個老來喪子的老人,在得知兒子犧牲后心情是非常悲痛的,所以你們一定要讀出那種悲痛的感情”。筆者輕聲地說道。結果他們就像嚇傻了似的,聲音又細又小,一直讀到最后都聽不到聲音了。這個時候,筆者的心情真是五味雜陳。筆者開始質疑我自己,為什么我的課堂上,上不出小學老師那樣的課堂呢?一堂課就這樣在慌亂中結束了。
回到辦公室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以前立志的好夢怎么就難成呢?對于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
三、走進聽課,茅塞頓開
后來筆者有幸聽到了文峰小學副校長徐亞青的課,她也是授課《青山處處埋忠骨》這篇課文。上課伊始,徐老師沒有向同學們介紹毛澤東為我們中國所做的貢獻,而是向學生娓娓道來:毛澤東一生雖然孩子不少,但真正留在他身邊的少之又少,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是不容許也是沒辦法讓孩子跟著自己的,他的兩個兒子毛岸紅和毛岸龍在很小的時候就與毛澤東失散了,還有一個兒子毛岸青因為被子彈傷了腦袋,最后精神失常。當徐老師說到這地時候,筆者明顯感受到了全班同學的那種惋惜和難過,一個個表情凝重,當徐老師繼續說道只有一個健康的兒子毛岸英也在一次戰爭中犧牲的時候,全班同學情不自禁的發出一句“不會吧,那毛主席心里肯定接受不了”,就是這么一句話,筆者就知道了我的課堂為什么會出現上面我所說的現象了。
課下,筆者也特意去向徐老師請教,把課堂上出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統統說了出來。徐老師笑著說:“你們新老師上課難免會遇到困惑,這很正常,你能認識到自己的課堂上存在問題更難能可貴。就這課而言,像這種情感性的課文,對于五年級的孩子來說真正理解起來不是一件特別容易的事,他們的認知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所以想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體會文中的情感,就要在上課開始時,給這篇課文定一個調,在語文上我們把它叫做情感基調。只有一開始把這個調定好了,學生理解課文就比較容易,情感也好把握了。”現在筆者終于明白,每一篇課文都自己的感情基調,只有一開始在上課的時候想辦法把這個調定好了,讓學生自己正真的受感染了,他們才能理解文中的感情,而不是靠老師的講解,逼著讓他們去理解。
所以筆者現在也是抓住一切機會出去聽課。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聽了華山小學王梁賢老師的課,我學習了王老師親切的教態,幽默的語言以及應對課堂突發狀況的沉著冷靜;多次聽了秦賽萍老師的課,學習了秦老師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以及如何把語文課堂融入孩子平時的生活中;聽了一些新教師上課,學習了他們的多媒體課件制作的方法以及上課時的自信。
通過這兩年的聽課,也總結了一些自己的聽課方法;
(一)先熟悉教材再去聽課
當你準備去聽一節課的時候,先把教材熟悉起來,看看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帶著問題去聽課,聽課的時候要全身心投入。切記不能邊聽課邊聊天,這是對上課者起碼的尊重。
(二)切記按部就班的抄教案
可能大多數老師和筆者一樣,剛開始聽課時,完全不知道聽什么,就把執教者PPT上所出現的東西全部抄下來,其實這是沒太大用處的。聽課,你需要記錄執教者在這一節課中出現的閃光點,比如執教者的教態、板書設計、句與句之間的過渡語、他們是如何把課文的重難點輕松化解的等那些能為我所用的東西,還要記錄這節課的不足。
(三)聽后要總結反思
聽完課后,最好能與執教者面對面交流教學的相關內容,聽聽其他老師的評價,在總結自己聽過課的感想。回去以后動動筆寫寫收獲了什么,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還可以把聽過的課設計一篇教案,再與記錄本上的聽課思路進行對比,取其精華,去除糟粕。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那么筆者覺得聽課就是新教師成長的階梯,希望在聽課這把階梯上,筆者能一步一步爬上教學領域的高峰。
參考文獻:
[1]三人行[J]. 晴朗李寒.? 中國詩歌. 2017(12)
[2]三人行(外三首)[J]. 王迪.? 參花(下).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