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阿娜 黃必順
摘要: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對未來的就業或多或少存在焦慮、困惑的心境,在大學生職業規劃課程中適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擇業觀,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未來的就業。本文首先對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重要意義進行闡述,接著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路徑。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 職業規劃 應對舉措
引言
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其文化水平和專業素養通常都是較高的,是黨和國家未來接班人,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大學生如果對就業形勢、工作內容、企業要求等缺乏正確的了解,很容易會產生沮喪、失落等情緒,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許多心理問題。為了避免消極情緒對擇業產生的影響,高校應當為大學生開展心理教育,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就業指導課之中,從而幫助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未來的就業。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學生的自我認知
在進入大學之前,學生并沒有系統地接受過職業選擇的相關教育,因此很多學生在職業選擇的時候是十分茫然的,對于未來從事何種工作也沒有概念,這使得他們在進行職業規劃的時候往往無從下手,職業規劃缺少針對性。大學期間是職業生涯發展的一個探索階段,很多學生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職業規劃,對于就業環境、就業形式等也沒有充分的了解。為了保證職業生涯規劃更加合理,大學生必須能夠正確認識自身,確保職業生涯規劃切實可行。大學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能夠基于人格匹配理論開展相應的心理測試,從而了解自我性格特點,在自身需求的基礎上初步劃定求職范圍。
(二)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相比于其他教育階段,大學的氛圍是十分輕松的,由于學生剛從約束的環境中進入到這種無約束的階段,會產生一種空虛感,很多學生都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將更多的事件消磨在網絡游戲上。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高校就業指導課,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理清內心所需,并為實現這種追求而努力奮斗,另一方面能夠使學生意識到自身與職業規劃的差距,從而產生強烈的自我學習的需求,并有意識的培養未來工作所必須具備的各種能力。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方式,使得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將分數作為衡量學生的重要依據,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每天都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解,很容易會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科學認識自我,增強自身抗壓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三)有助于學生的自我調整
大學生進入社會后會將要面臨許多現實問題,環境也較為復雜,而大學生所處的高校教書育人環境是比較單純,這種環境上的落差需要大學生提前進入認知,以便及時的自我調整。在進行職業規劃的時候,相關工作崗位要求、內容等會與自己的主觀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這時候心理健康教育便能發揮調節作用,使學生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擺脫負面情緒,在準確評價自身的基礎上對職業生涯規劃做出調整,從而使職業規劃更加合理、有效。大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時候會對未來工作充滿美好的想象,在職業規劃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與實際不符的情形,如果不能及時調整,會嚴重影響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其能夠向大學生傳遞專業的心理知識,幫助大學生掌握心理調整的方式,從而以昂揚、向上的心理狀態來面對學習與生活。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一)專業師資力量不足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良好的心理環境必不可少,其能夠幫助學生以樂觀的態度來面對日益激烈的求職市場,但是心理環境需要外在環境的輔助。大學生正處在思想定型的關鍵階段,教師的言行會對他們的擇業及就業產生重要的影響。師資力量不雄厚,部分高校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不足,兼職較多,且有些還是沒有相關的學科背景,很難針對性開展心理干預,高質量地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適。還有講授大學生職業規劃相關課程的老師基本都是輔導員來承擔,沒有專業專職教師,由于輔導員自身的局限性,在講授大學生職業規劃相關課程時,沒有科學把握國家就業政策,宏觀形勢認識不充分,有時過度強調就業難、競爭大,會給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心理預期造成一些負面影響。
(二)與擇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健全
雖然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內容大多與學習壓力、情感困擾等相關,而與擇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不夠。擇業與就業對于大學生而言是一個比較陌生的問題,很多大學生并沒有對自己的職業有明確規劃,對于自己專業的對口工作也缺乏了解。大學生在制定職業規劃的是充分了解就業背景、就業現狀、就業形式等基礎上,如今經濟下滑較嚴重,面對每年將近900萬大學畢業,就業壓力更大,更加需要高校增強擇業就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增強學生就業信心,但在這方面的課程模塊建設和針對性還有一定的差距。
(三)部分高校對就業教育重視不夠
部分高校認為大學生應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專業課的學習上,學生的就業與擇業意識是學生自身培養的,學校沒有必要過多的干預及其引導,對學生的就業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重視不夠,主要表現在配備的師資不足,以及相關的課程設置不夠健全。部分學校對就業教育重視不夠,沒有很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沒有科學地講清楚工作無高低貴賤之分,造成學生在擇業和就業時迷茫困惑,甚至因一時找不到工作而自卑失落。
三、優化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
(一)做好特定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大學生剛剛開始大學生活的時候,對未來充滿了美好的憧憬與展望,這個階段要引導學生對未來學習與工作提前規劃,并在今后認真貫徹執行。這一階段也是學生心理狀態較好的時期,這時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讓學生對于時代背景、未來工作環境有初步的認識,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勞動觀、擇業觀。通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課學習,學生對于專業發展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候心理健康教育要幫助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評價自我、評價自我,對于自己今后想要從事何種工作有一個初步的設想,并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取職位信息,形成相對系統的職業規劃。畢業前夕是大學生最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一個階段,這時候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緩解學生的求職焦慮,幫助學生正確的處理求職時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學生職業規劃并不是短時間內的事情,需要高校在學生入校的時候就提供相應的心理教育,并隨著時間的深入來加以深化,確保心理健康教育能夠落實在大學生職業規劃的每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