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富春
摘要: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關系著我國未來的發展,而近年來我國大學生心理問題逐漸成為影響大學生正常學習、生活、就業的重要因素,為大學生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而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運用實現是大學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基于此,本文首先對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進行了概述,深入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其具體實現路徑,希望能夠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論參考,有效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幫助大學生制定正確的職業生涯規劃。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實現路徑
近年來,隨著大學的不斷擴招,每年有大量的高校學生畢業,面臨嚴峻的就業問題,這也使得不少大學生由于就業壓力產生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大學生在畢業之際開始職業生涯之前,往往對職業生涯缺乏科學規劃,而導致處于一種焦慮的狀態,對自我缺乏正確認知,難以在社會中找準自我定位,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未來發展。因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學生能對自我有正確認知,樹立科學的職業觀,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工作中的挑戰。
一、心理健康教育與職業生涯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根據教育對象生理心理發展規律,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方法對學生展開一系列的心理素質培養,使教育對象能夠擁有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健康的心理活動、完善的人格,促進其整體素質的提升。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在于通過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對自我有清晰的認知,能夠完全接納自我,同時學會做情緒的主人,對自我情緒能夠合理控制,在日常人際交往中能夠建立正確的人際關系,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中能夠以積極的心態由學生身份轉向社會人身份,以健康的心理走向社會,實現大學生自我價值。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規劃最早出現于美國,早在1908年,美國職業指導之父弗蘭克·帕森斯根據年輕人失業情況成立了首個職業咨詢機構,對其進行就業幫助。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職業規劃也有了不同的理解,逐漸催生出職業生涯規劃這一名詞。現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通常指的是個人在進行自我評估與認識的基礎上,對職業目標進行設置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人們需要對自我價值及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同時需要考慮外部社會環境因素來進行工作安排的規劃。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在于大學生是第一次以社會人的身份走入社會,需要實現與以往二十幾年完全不同的學生身份的轉變,大學生可以在自我評估的基礎上充分挖掘自身優勢,結合自己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理想信念來進行職業目標的設置,并由點及面制定完整的發展規劃,以此激勵自己向著目標而努力。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有著緊密的聯系,二者都有著對自我認知的共同點,需要學生首先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同時,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大學生想要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首先需要具備健康的心理,大學生心理健康是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前提和基礎條件。大學生只有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自我有正確的認知,能夠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接納自己的缺點,才能夠制定出與自己能力、性格相符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才具有可行性,也才有意義;其次,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縮小大學生自我評價與社會評價之間的差距。對于大學生來說,思想十分活躍,同時擁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對自我評價往往較高,不符合其實際,而因此也會對自己有過高的預期,如果沒有健康的心理往往會因為走向社會后發現自己并非想象中那樣優秀而產生強烈的挫敗感,導致各種心理問題的產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找準自己在社會上的地位,并能夠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最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其職業生涯規劃提供長效保障。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從大學生入學到畢業貫穿于大學生整個學習生涯,能夠對大學生思想偏差進行及時糾正,對大學生實行個性化指導,從而使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這對于大學生整個職業生涯規劃都有深遠的影響,能夠為其職業生涯規劃提供長效保障。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實現路徑
(一)成立相關機構,結合大學生心理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職業生涯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對于大學生未來生長發展也有十分積極的影響,因此,高校可以通過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結合大學生心理特點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高校需要建設一支具備心理咨詢證書的心理健康師資隊伍,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其次,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相關機制,確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充分落實;最后,以學院為單位成立學生心理輔導站,緊緊圍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組織的各項活動開展全校范圍內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針對學生學習、生活、情感、就業等諸多方面進行全面的心理輔導,并定期舉辦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增強心理素質,建立正確的人際交往。
(二)加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需要學校從大學生新生入學開始抓起,大一學生在初步進入校園時對全新的生活環境和學習方式充滿了好奇,同時大學生思想尚未成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于社會上復雜的形勢和事物缺乏相應的判斷能力,十分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響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因此,高校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首先,對大一新生要加強引導,使其對自我有正確評估和認知,對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挖掘,根據自己性格特點選擇參加不同的社團,在社團活動中不斷審視自我,與社團其他成員進行綜合對比,尋找自己身上的不足,并不斷完善和改進,不斷提升自我綜合素質;其次,引導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清晰的認知,并清楚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通過專業相關資格證書的獲取和其他能力的提升,對自己的綜合素質有客觀、全面的評價,結合自己性格特點和優勢,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方向,并在學校期間向著該方向不斷努力,不斷縮小自己實際能力與職業崗位所需能力的差距,以在畢業時能夠勝任該方面的工作;再次,高校可以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測試,對學生職業發展傾向進行全面分析,幫助學生分析其感興趣的職業,使學生對職業要求和發展前景有更充分的了解,結合自己所具備的知識條件確定合適的職業選擇,對自己職業生涯有明確的規劃,確保職業生涯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