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韻凝
摘要:大學生群體是我國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隨著我國經濟市場的不斷轉型,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因此高校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來提升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對于調整和緩解大學生面對嚴峻就業壓力時的心理狀態起到了重要的積極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實施融入的重要意義,并研究具體的融入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融入策略
引言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不斷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重視對大學生就業能力方面的培養與提高,但是缺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注度與重視性。而大學生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各種職業規劃方面的困惑、實際困難以及迷茫心理,同時大學生長期以來的學習、生活環境等與社會環境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性,因此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較多方面的影響。鑒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其職業生涯規劃之間存在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關系,因此開展兩者的結合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實施融入的重要意義
大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是在大學生自身發展、需求、能力、價值觀念等基礎之上進行的,但是因為很多大學生缺乏對自身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的準確掌握,加之其長期學習和生活環境與社會環境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性,會使其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存在職業定位不準等現象。同時大學生還受到自身家庭等方面的因素影響,存在特定的現實困難,這些現狀因素的存在會使高校學生承受較多的心理壓力,進而影響其順利開展實際困難的解決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因此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需求,幫助學生實現自我能力、需求、不足等方面的準確認知,通過給出相應的解決辦法,來提升學生應對各種困境或者困惑時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實施融入的重要意義:一是,加強學生實現自我綜合能力的認知。大學生對于自身科學、全面的認知對于其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起到了重要的依據和基礎性作用,可以促進其更加合理、理性的開展職業生涯相關規劃活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可以通過對學生開展多方面的心理測試工作,對學生性格、興趣、發展期待值等進行較為科學的總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社會職業現狀等為其提供更加科學的設計方案。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直接關系到其開展職業規劃的策略制定、方案實施、能力提升等實際活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二是,發揮思想指導作用,培養學生正能量。當代大學生受到互聯網多元化信息和思想的影響,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波動,很多學生在步入大學之后放松了學習思想,沉迷網絡世界,導致其在人生未來規劃等方面出現偏差。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可以更好的幫助大學生糾正其迷茫心態,指導大學生從錯誤思想中走出來,以良好的心態開展大學階段的學習與生活,培養其積極、樂觀、向上的思想,對于學生正能量的積蓄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可以為大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起到良好的思想指導作用,不斷推動努力提升自我能力,實現職業發展目標。三是,發揮積極作用,促進職業生涯規劃順利進行。學生自身能力、心理素質、心理健康狀態與其職業生涯規劃活動之間起著相互影響的作用,正確把握兩方面的關系,才可使其形成相互促進的良好關系。比如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了大學生心理素質,在其面對職業生涯發展的壓力過程中起到了積極心態的調整,進而運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大學生自身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提升,又可為其良好心態、積極心理的形成起到基礎作用,進而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融入策略探析
1.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
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近年來不斷受到各級高校的高度重視,但是兩項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缺乏一定的融合度,特別是在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中,通常側重學生自身發展需求、專業特點和社會職業發展趨勢方面的內容,缺少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內容的結合,缺少對大學生心理因素影響的重視性。因此,高校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來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知識。一是,加強專業性教師隊伍的建設。傳統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通常是由輔導員或者任課教師擔任的,缺乏一定的專業性。在今后工作中可以加大心理教育專業教師的人才的融入,使其在開展相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內容設定、方式選擇等發面可以充分結合學生心理發展現狀、成長特點、實際需求等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教育。同時當教師發現或者學生自身提出關于心理問題的疑惑時,教師可以給出更加專業性的回答和指引,使學生可以尋找到更加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舒緩心理壓力的方法。二是,加強課程建設。雖然高校加強了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但是在課程建設方面依然存在著不完善的現狀問題。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需要加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加入個性案例,針對不同階段學生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現狀,調整職業生涯規劃實施方法,以更好的提升教育效果。同時豐富教育工作形式,比如開展學生就業心理測試、綜合性的心理健康測試等,可以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切入點,尋找學生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的原因,進而從根源上尋找問題的解決辦法。三是,加強高校對于教育工作的考核管理力度。通過建設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考核體系,依據科學的、全面的考核指標來促進教育工作的規范性開展。比如將教師自身心理學知識的掌握能力納入到考核管理工作中去,來促進教師自身心理健康教學能力的提升,同時還要為教師隊伍提供更多的培訓和自我能力提升資源。通過邀請專業人士到校內針對教師和學生分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等方式,來促進教育工作實現提升與發展,提高教師和學生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學習過程中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的重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