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衛濤 張小趁
【摘要】本文在分析養殖專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闡述了改善養殖專業現狀的途徑就是教學的創新:一是課堂教學創新,采用了“明確目標——導讀——交流釋疑——教師精講——練習鞏固”的教學模式;二是實訓教學創新,從辦好實訓基地、廣拓實訓渠道、工學結合等方面做了有效的嘗試。
【關鍵詞】養殖專業 存在問題 教學創新 課堂教學 實訓教學
一、養殖專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肉、蛋、奶等產品的需求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就要求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而畜牧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大量具有養殖專業知識、技能的專業人才。這些專業人才的培養,要依靠我們職業技術學校,要有我們專業教師來完成。而現實情況卻是在一些職業學校,養殖專業的招生情況并不景氣,有些學校的養殖專業只有寥寥數人,嚴重的更是面臨倒閉的絕境。這一殘酷的現狀對我們的畜牧養殖業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更會直接影響到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方面
由于廣大群眾對職業教育不理解,不重視,特別是對養殖專業偏見更深,認為“養豬的”、“喂雞的”工作環境臟亂差,干的活繁重就,收入又不高,將來沒有多大出息。國家為了扶持養殖專業,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性政策,先是給學生發放助學金,為生活困難學生發放生活補助,后又對涉農專業免除學費。經過國家的大力扶持,現在養殖專業招生情況有所改觀,但是仍然不夠理想。
(二)學校方面
1、辦學方向
由于對職業教育辦學目的的認識不夠,在辦學過程中仍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重理論,輕技能,重高招、輕實踐。在社會上沒有對社會人才需求進行深入的調查研究,不能針對社會需求,培養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導致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動手能力差,讓社會、家長大失所望。
2、教學方面
針對職業學校生源不足、素質較差的現狀,很多學校以“多講、細講”為原則來評價老師,從而更助長了教師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殊不知學生在機械地、被動地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了因循守舊的習慣,離開了別人的攙扶就寸步難行,不利于其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開發,不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面對入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只能坐失良機,慘遭淘汰。
3、學習基地建設
由于不少職業學校把辦學重點放在升學上,忽視了實踐性教學,使專業課老師思想上不夠重視,加之職業教育經費緊張導致職業學校實驗、實習基地建設力度不夠,現有實習條件遠遠不能滿足專業技能教學的需要。
(三)學生方面
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經各縣、市普通高中篩選余下的,基礎較差,底子薄,紀律觀念淡漠,缺乏自控力,難于管理,不少學生學習方法不對路,自學能力差。“重理論,輕實踐”、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更使學生趣味索然,昏昏欲睡,大大地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現了“學風不正,學生流失嚴重”的不利局面。
二、教學創新
針對當前職業教育存在的弊端,我們認為對其創新改革,一方面需要加大宣傳力度,更新人們的就業觀念,糾正社會對職業教育,尤其是養殖專業的認識偏見,另一方面“打鐵還需自身硬”,職業學校也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尤其應從教學方面的創新去抓。我們在養殖專業教學工作中注意加強對專業課的研究與探討,并找出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
(一)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
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解決以下問題:
首先,要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雖然高中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但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愿在課堂上自學,總愿意聽老師講現成的,這就需要老師指導學生參與意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要進行具體的指導,給學生提出自學提綱,并以它為依據,讓學生采取讀、寫、議相結合的方法,逐漸理解自學內容,并且要求學生邊看書,邊動筆,對課本內容進行標注。第三,要引導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善于發現問題,并通過啟發思維,培養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嘗試了以下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明確目標——導讀——交流釋疑——教師精講——練習鞏固
1、明確目標
首先依據教材及教學大綱,提出本節課的目標和任務。只有目標明確了,學生才能對本節課有個總體的把握,在自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當然目標的提出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本節知識特點。我們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分層次地提出了目標,讓學生根據自身實際來選擇。如:在課堂上,我們一節課可以提出2—3個教學目標,目標之間層層推進。還可以將教學目標分為目標基礎和遞進目標兩部分,前者要求人人掌握,遞進目標由學生靈活掌握。
2、導讀
即在教師向學生明示學習目標后,將本節的知識或知識結構以問題的形式,或將本節知識體系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依據這些提綱要求,仔細地閱讀自學,對課本中出現的疑點難點,作以標記,以便使其在聽課過程中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師精講的效果。
3、交流釋疑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在其自學過后讓他們對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相互交流。因為,有些問題,學生間互相探討溝通,便于充分發揮“小先生”的作用,比教師講解的效果更直接、更具體,更利于學生的掌握。這樣做,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使其在學習中獲得一種成功感,從而加深對自身的認識,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
4、精講
即在前面導讀交流釋疑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發現的、具有普遍性的知識難點進行重點講解,同時根據教學需要及知識點間的聯系進行引申,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切記講解要有針對性,這樣才能起到精講的效果。
5、練習鞏固
教師可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教學要求,設計習題。讓學生通過練習,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查漏補缺,以確保當堂問題當堂解決。設計習題時,也可根據教學目標的層次不同,設計不同難度的習題,供學生選擇性的練習。
(二)實訓教學創新
近些年,省、市教育主管部門基本上年年舉行技能競賽,對促進職業學校的技能教學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借助這一東風,我們對實驗實習的教學進行了以下有益的嘗試。
1、加大實習資金投入,辦好實習基地,搞好實驗室建設
職業學校要搞好實習,不能光“借雞下蛋”,臨時湊和,必須取得政府、學校等上級領導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購辦、完善實習器材,建立健全實驗實習基地,使自己擁有固定的實習場所,以保證實驗實習的正常進行。
2、廣拓實驗實習渠道,確保實訓順利進行
建立健全實驗實習基地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的基石,但不少專業(特別是農林類專業)教學實踐涉及面廣,加之職業學校教育經費緊張,學校的現有條件遠遠滿足不了實習的要求。要將實踐教學落實到實處,只有依靠領導,立足現狀,拓寬渠道,參與市場。
第一、 師生共同努力,開發創造性思維
教學中,某些實習課題常因個別條件限制而擱淺,一旦把問題擺到學生面前,師生共同尋解決辦法,往往可以使教學實習順利進行,比如,在做青貯飼料的調制實習時,受條件的限制不可能進行大規模的青貯池或青貯窖青貯。那么該怎樣進行實習呢?問題擺在學生面前后,大家競相獻計獻策,最終找到了兩個方案:一是用塑料袋進行青貯,二是用罐頭瓶進行青貯,這樣就解決了操作的問題,使每個學生都對青貯的過程有了清晰的認識。而后,又從養殖場采集一些已經青貯好的飼料,讓學生們對青貯飼料的質地有了感性的認識,從而較好的完成飼料青貯這一實習任務。這樣既解決了實習問題,又開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 校企合作,深入養殖場,與農戶建立互助關系
職業學校的學生理論多,實踐少,缺乏鍛煉機會,而農戶缺少的是技術和人力,兩者結合起來,就可以揚長避短,各取所需。比如組織學生到養殖場參觀學習,一方面彌補了學生實習、動手機會少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幫養殖場完成一些諸如疫苗注射等時間緊、勞動量大的工作。
第三、 加強同獸醫站、畜牧站和高等院校之間的聯系,擴大學生掌握新技術的途徑
與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合作,既能夠使學生實現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學以致用,又可使師生及時了解本學科發展的新技術,新品種,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責任感。這樣我們學校就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突出示范性,強調先進性”,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3、工學結合
在二年級結束后,我們對學生進行合理分流,讓一部分有就業意向的學生直接進入養殖廠、飼料廠等單位進行頂崗實習,既提高了專業技能,又能獲得一定的經濟報酬。近幾年,我們分別與王曲種雞廠、柏香飼料廠等單位都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系。
4、配備專職實驗實習指導教師
專職實驗實習指導教師的配備,有利于教師從繁瑣的理論課中解脫出來,一心一意搞好實習計劃、材料準備、實習輔導等工作,最終實現從書本到實習,從實習到生產的教學實驗實習一體化,使實訓實習教學科學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
1、《教學技能與教學方法》 田虎偉 周思旭 主編
2、《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 關鴻羽 白銘欣 主編
沁陽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 454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