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大偉
摘要:“紅色基因”作為一種革命精神的歷史傳承,代表著光明和力量,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內核,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的儲備力量,是我國社會主義建筑事業的未來接班人和傳承者,需要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紅色基因,提高其社會責任感和個人使命感,時刻謹記自己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堅定理想信念,為國家建設和民族發展貢獻一份力量。所以,在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積極探索紅色基因的融入路徑,促進教育發展。
關鍵詞:紅色基因;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傳承
將紅色基因在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永續傳承,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弘揚需要,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但是,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紅色基因的傳承與傳播多為盲從潮流、走馬觀花式,其教育效果不明顯。因此,文章結合當前紅色基因的傳承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從永續傳承角度出發,探索長期傳承機制,激活紅色基因,并基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雙主體層面進行紅色基因根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代代相傳的路徑研究,引導當代大學生不忘初心,牢記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使命。
1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時代。時代呼喚青年,青年責任在肩。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將紅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發揚好、傳承好,培育大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民族精神,促使他們成長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人生觀是人生道路的指南針,是干事創業的前提條件。大學生是寶貴的人才資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力軍,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接班人。如果大學生沒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就會誤入歧途,就不能發揮其人才優勢,就無法形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紅色文化中彰顯著革命先烈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堅守初心、頑強拼搏的精神,為國家進步、社會發展默默耕耘、無私付出的奉獻精神,對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通過紅色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顯得尤為重要,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務。
1.2培育大學生的愛國情操
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度,集中表現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為保衛祖國和爭取祖國的獨立富強而獻身的奮斗精神。列寧說:“愛國主義就是千百年來固定下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感情?!睈蹏髁x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炎黃子孫熱愛和平,但也從不畏懼反抗外來侵略所做出的犧牲,特別是近現代中華兒女為驅逐帝國主義的入侵,懷著對祖國的深深熱愛,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叭藷o遠慮,必有近憂?!痹诤推侥甏慕裉欤覀儗⒓t色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通過潛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導,培養大學生愛國、愛人民的高尚情懷,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者、推動者。
2紅色基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承現狀
2.1挖掘紅色基因傳承載體,但傳承機制不健全
將紅色基因根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能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但紅色基因傳承機制不健全,導致紅色基因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傳承效果不佳。紅色基因傳承的長效機制與評估機制等方面如果不健全,在長期的傳承活動中,便會被教師當成一種任務,而非入腦、入心,達到真正的傳承。加之學生對紅色基因的關注度本身不是很高或者關注不持久,這樣一來,就會大大降低紅色基因的傳承效果。再者,不同的施教者對紅色基因的理解程度、講授水平、教學方式等方面有差異,也會導致紅色基因的傳承成效不明顯。
2.2先進科學技術和媒體的挑戰
進入信息時代以來,各種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逐漸出現,各種網絡媒體、新媒體也層出不窮,大學生獲得社會信息和知識的渠道越來越多,獲取方式也多種多樣,使得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隨時隨地獲得各種信息,獲取信息的速度十分迅速。但是,在海量信息傳播和獲取的過程中,學生卻很難去把握信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去偽存真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十分有限,容易吸入到一些被惡意扭曲和歪曲的事實,傳播一些負能量,致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走入“死胡同”,形式化嚴重。
3紅色基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徑
3.1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融入紅色基因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課是融入紅色基因的最根本路徑之一,具有思想新和理論性強的特點,但是大學生普遍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視不足,缺少主動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使得整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變差。所以,要想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融入紅色基因,首先要做好課程改革,從理論教學的角度滲透紅色基因,培養學生思想政治素養,例如開展紅色革命文化專題,設置紅色革命選修課等。其次,任課教師要在課上靈活運用紅色基因素材,在教學中穿插一些革命歷史事件、英雄人物事跡以及光榮傳統教育內容等,增強教學影響力和課堂感染力,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
3.2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實踐活動
實踐出真知。高校在辦好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同時,要采取大學生樂于參加、樂于接受的形式,以體驗教育為主,積極開展具有吸引力、凝聚力的社會實踐活動,將紅色文化資源引入課堂,融入大學生的實際生活??梢岳脟鴳c節、建黨節、建軍節等節日以及周末等時間節點,組織開展第二課堂,組織大學生參觀革命戰爭遺址、瞻仰革命紀念館、祭掃革命陵園、觀看紅色影片,把學生“帶回”革命戰爭的崢嶸歲月,親身經歷、現場感受。組織青年大學生參觀革命先烈們使用過的武器裝備、生活器具,參觀珍貴的歷史圖片、文件書信,聆聽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蕩氣回腸的英雄事跡,感受革命先烈為追求理想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組織大學生中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在革命紀念館、紀念碑、紀念塔下宣誓,增強大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組織大學生開展紅歌大合唱、紅色經典朗誦、紅色攝影展等活動,喚起大學生的愛黨愛國熱情,激發青年學子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時代的大學生成長在較為優越的環境中,對于紅色基因缺乏理論與實踐上的認同感,對黨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實踐和前路探索缺乏深度認知與體驗,對黨的初心和使命理解程度不深。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傳承好紅色基因,就要深刻把握其時代特征,構筑紅色宣傳教育的新型平臺,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新型紅色基因傳播路徑,讓紅色基因進生活、進頭腦、進血脈。
參考文獻
[1]時玉柱.傳承“紅色基因”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5(3):103-107.
[2]時玉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路徑探究[J].克拉瑪依學刊,2015(5):53-57.
[3]占時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紅色基因傳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7.
廣東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