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作了重要講話,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說明他關系到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關系到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思政教育是當前職業院校存在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作為一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通過自身崗位進行分析,提出加強踐行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種可行思路。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 加強和改進 思政工作 引領路徑 思考
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把大學生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化商學院堅持秉承“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辦學理念,具體提出“能文善商,三創聯動”的人才培養模式,始終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切實做好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積極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調查研究。作為一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結合崗位進行分析,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做好當前形勢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化商學院為例。
一、文化商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經驗
(一)以“踏嶄新征程,撰寫新年計劃”四進四信項目為基點,學生腳踏實地、志存高遠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新年賀詞中的重要講話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響應我校撰寫年度工作、學習計劃活動的號召,進一步加強我院學風、校風建設。我院定期組織全體學生圍繞“與夢想攜行,踏展新征程”這一主題撰寫了學習計劃。篩選優秀文章制成展板展示,供同學們觀閱、學習。
(二)大力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對團學骨干進行集中培訓和跟蹤培養,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志愿服務等,幫助大學生骨干學習和掌握黨的理論創新成果,了解國情,認識社會,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理想信念;結合共青團干部“百千萬”教育培訓工程,秉承全員培訓的原則,對院內共青團員開展馬克思青年初級黨課培訓。
(三)以“主題月”和“我們的節日”為抓手,深層次地加強和改進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學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為主題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以“主題月”為活動主題,以“我們的節日”為主線,開展形式多樣、主題鮮明的“主題月”、“我們的節日”校園文化創意活動,以傳統節日涵養民族文化自信。
(四)以“升國旗”儀式、退役士兵分享會為契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
為了使全院學生增強愛國心,責任感,我院積極成立國旗護衛隊,每周一舉行升旗儀式。同時定期開展“我和我的祖國”退役士兵分享會,通過退役學生分享部隊生活以及成長體驗的方式,進一步激發同學們的愛國熱情。
(五)以學院學生實際情況為基點,加強思政教育信息化管理
學院以信息化管理抓手,促進學生工作的科學化、標準化管理。學院結合實際統計制成《學生信息化管理一覽表》、《團學干部基本信息登記表》、《第二課堂活動一覽表》等多項檔案信息,確保學院的學生日常管理工作運行秩序和重點工作順利推進。
(六)搭建家校溝通新平臺,持續開拓思政育人新渠道
為實現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有機結合發揮著重要的紐帶、橋梁作用。我院以暢通家校聯系渠道為目標,增進家庭和學校間的信息傳遞,整合家庭、校友和學校教育資源,助力學生的職業發展和成長成才,我院成立家委會、校友會。建立家長、校友微訊平臺,積極推送學校學院相關信息,使服務家長和學生的工作得到有效開展。
(七)以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引領。
我院學生科積極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政工作,建立官方微博,由分團委宣傳部負責宣傳工作;成立文商學生科微信公眾號,微漾工作室負責運營,圍繞“兩會”、“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主題宣傳和契機做好網上思想引領工作。同時為加大校園網絡輿情監控,我院成立網絡輿情部,制定完善部門工作方案及工作職責。
二、思政教育工作成顯的典型的問題和不足
(一)重職業技能培訓、輕思政教育的現象。
嚴峻的就業形勢導致在辦學思想上過分注重學生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其德育能力的要求,從而形成了一種“重技輕德”的教育模式。
(二)思政工作評價體系需要完善,培訓機制需健全。
目前思政工作者的工作業績無正式文件進行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作積極性。隊伍建設專項建設資金投入少,事務性工作占比嚴重。思政教育工作人員需拓展學習培訓的平臺。
(三)“互聯網+”時代學生價值觀沖擊明顯。
多種信息在“互聯網+”時代,傳送更加多樣化,形式也顯得更為復雜。“互聯網+”時代多元化信息很難做出評估和控制,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一貫的道德認知產生沖擊,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職院校團委等職能部門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
(四)思政教育者及其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有待提升。針對工作壓力、學業壓力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比較有限。
(五)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環節。
具體表現在:物質投入較多,但在精神投入方面稍顯不夠;思政教育活動創新不夠,引導方式不夠,致使大學生價值觀容易受到多元文化的負面影響;校園文化建設多限于管理、娛樂等維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彰顯;同時高職院校更側重于職業價值觀教育,對核心價值觀教育有所忽視。
三、解決對策及工作建議
(一)強化“以德育人”首位意識教育理念,提高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重要性認識。
培養高端的學習型和技能型人才最終的目的是奉獻社會,那么德育必須擺在首位。在安全維穩放在第一位的同時,全院自上而下應轉變觀念,切實重視德育的重要性。
(二)強化思政教育主力軍和主陣地的建設,增強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目前存在思政教育的機構設置、人員配備、硬件設施的投入上都比較弱勢。在教師專項培訓方面經費和資源比較有限,以至于對前沿理論學習和掌握不夠,缺乏和其他同行的經驗交流和學習,缺乏相應的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知識有利補充。
(三)加強心理健康相關的培訓和交流。
把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作為培養人才的著力點,通過團體輔導、個人咨詢、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心理健康活動月”、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宣傳(展板、宣傳欄、問卷調查等)、問題學生一對一跟蹤服務等方式開展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
(四)實施輔導員專崗專制制度。
目前,輔導員除了本職工作以外同時承擔了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以至于精力有限難以充分做好本職工作。職責不夠明確,任務過于繁重;發展方向不夠明確,學生工作者、輔導員究竟充當什么角色,未來的發展方向等,都成為其所擔心的問題。因此,學生工作人員轉崗現象較為普遍。
(五)加強學生工作隊伍和專門力量建設。
重視學生工作者的培養和管理,把這支隊伍的培養納入學校人才培養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讓他們接受培訓、實施動態管理,為其創造施展才能的天地;明確崗位職責,解除后顧之憂。在職稱、待遇方面給予足夠重視,對其工作量給予科學的認定,合理計發相應報酬。
(六)健全思政工作者評價體系。
科學化評價理念的樹立、健全樣式的評價指標設計以及可靠性的評價方案制定實施,有利于調動思政工作者工作激情,真實有效的評價機制有利于崗位中認真負責的工作者脫穎而出。
(七)利用“互聯網+”等新媒體創新思政教育。
緊隨“互聯網+”時代的方向,更新思政教育理念,緊隨大學生思維方式同步轉變。有效利用新媒體時代下的資源,創新思想政治教育。
(八)重視校企家的三軸聯動。
學生思政教育應建立與家長,與合作企業的聯合,實現學校、家庭及校企合作的企業的共同育人目標,整合優質育人資源,轉變僅靠輔導員進行思政教育的觀念誤區。
作者簡介:
羅婷婷(1989—),女,漢族,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文化商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學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