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代衛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時代的發展需求,新的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實現,也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可謂是一種良策,因此教師應關注教學方法的創新。物理學科對學生思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更應該注重物理教學的開展。新時期,教師可以結合新理念將一些適應學生發展和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教學措施應用到教學中,以實現教學創新,在促進學生主動融入物理課堂的基礎上使學生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關鍵詞:新課程;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有效策略
引言
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是學生物理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抽象性思維構建的基礎環節,在這一階段中有效的物理教學會對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造成十分顯著的影響,同時也是學生今后物理學習與探究的基礎。在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環境下,物理教學方式也開始變得越發多樣,可是就部分學校初中物理的教學實際來分析,卻存在著以成績為先、教學課堂活力不足等現象,這也大大降低了物理課程的教學實效。在這種環境下,創新初中物理教學方式就顯得尤為重要,是有效推進課程改革、優化物理教學方式的關鍵。
一、生活即教育,凸顯物理教學生活化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理念。目前如火如荼進行的新課改,主要理論之一就是“生活即教育”,物理新課標中明確闡述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應運用生活案例展開教學,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提升物理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減少陌生感,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投入學習、主動探究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優化課堂結構。
以《浮與沉》的教學為例,“浮”與“沉”的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從這些普遍現象入手,讓物理知識不再抽象,增強知識的直觀性、生動性,使物理課堂妙趣橫生。如,筆者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熟悉的現象,哪些物體在水中上浮,哪些物體沉入水底。再讓學生拿出課前找的材料,如,泡沫板塊、鋼珠、硬幣、磁鐵、空塑料瓶、空玻璃瓶、橡皮泥、雞蛋、橘子等,猜想哪些物體放在水里能浮出水面,哪些物體會下沉,再讓學生一一放到水里,親自試一試,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學《聲音是什么》時,我讓學生找一找身邊的聲音,包括大自然的聲音,如風聲、雨聲等,尋找人們的聲音,如笑聲、哭聲等;讓學生拿出一張紙,想出幾個辦法,讓這張紙發出聲音;教學《摩擦力》時,我讓學生回想生活中摩擦力的現象,如粉筆寫字、鞋底的花紋等,再結合生活中的現象,自主探究摩擦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生活化教學的運用,融入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學生熟悉的方式展開教學,再從生活現象出發,設計實驗活動,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也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綜合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進而優化了課堂結構,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層次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自信
從客觀角度來講,學生間存在差異,這是正常的現象。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基因序列,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也不相同,這就使他們的思維方式不同,學習效率自然也會拉開差距。新時期,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層次化的教學方法是在尊重學生差異性的基礎上提出的,對學生的發展十分有益。教師可以結合班級學生的現狀,合理開展分層教學,以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取得一定的進步,最終實現逐漸縮小其差距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斷升高。如學生在學習“物體的浮與沉”時,筆者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將學生分為不同合作小組,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在教學中,筆者先利用過年煮餃子的生活實例引出物體的沉和浮,然后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主學習和探究物體浮、沉的條件。由于學生間差異性的存在,他們在課堂中可以相互啟發,合作探究效率明顯高于平時。當各小組完成匯報后,教師可以按照分層策略進行合理的評價,并以此開展教學活動,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及時反思探究中的不足,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的自信心不斷提升,為其高效地掌握物理知識奠定基礎。
三、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促進初中生對物理的深入了解
初中物理是一門對理解能力有一定要求的學科,但物理對初中生而言是一個全新的科目,學生最開始學習的時候肯定具有迷茫的心態。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更多了解物理的途徑,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課程內容對應的視頻等教學資源;將生活情境引入物理教學中,促進物理的生活化,與生活實例結合,便于學生從生活中理解物理知識;積極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分組學習,互幫互助,取長補短,相互學習,促使學生之間交流對物理的理解。單一的教學方法容易讓學生產生課堂疲倦,對物理這門學科形成定式思維,打上標簽,不利于物理教學的有效開展。多種教學方式的采用有利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維方式思考物理問題,對物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明白物理對實踐的意義。
例如,在學習《透鏡及其應用》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提問:“同學們,大家了解透鏡嗎?”“你身邊的透鏡有哪些呢?”“說說自己對透鏡的認識,哪位同學愿意分享一下呢?”通過這些問題將話題引向透鏡,導入課堂教學內容。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生活中的一些透鏡,讓學生直接觸摸透鏡,然后以傳閱的方式滿足每個學生對透鏡的好奇心,也讓學生對透鏡有更多的了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凸透鏡成像規律的視頻,讓學生從生動形象的視頻中對凸透鏡成像規律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在教師的詳細授課中進行鞏固,加深印象。對眼睛和眼鏡這一知識點的講解,教師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進行說明,讓學生發現物理的生活化特征,為學生對物理產生良好的印象打好基礎,產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對顯微鏡和望遠鏡的介紹,教師可以采用視頻解說和課堂解說相結合的方式,盡量將顯微鏡和望遠鏡帶到教室向學生展示,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的實踐期間,新課改不斷深入之后,創新教學方式也成為物理教學質量提升的要點,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一定要立足于實際學情來對物理教學進行創新與優化,以豐富、多樣且高效的物理教學方式來優化初中物理課程教學,從而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最大程度地優化初中物理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劉興玲.新課改下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思路探析[J].考試周刊,2020(53):118-119.
[2]朱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創新策略探究[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6):67+70.
[3]劉龍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學創新探究[J].知識窗(教師版),2018(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