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顏鴻
摘要:此次主要針對現今工科類專業課程思政的主要問題,并以模擬電子技術教學課程為例,探尋工科類專業課進行思政教學的途徑和方法,全方位培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以達到三位一體的高校教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模擬電子技術;實踐應用;
1引言
課程思政主要是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達到以德育人,從細節中培養品質的目的。課程思政的本質并不是增加一門課程或是增加一項活動,而是一種觀念。課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在專業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適當的融入思政教育,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在培養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2課程思政存在的主要問題
隨著我國高校思政工作的落實與會議精神的深入,各高校均在不斷的研究與實踐中探索,并已初見成效,但認知度和實踐度還尚未完善。而在工科類專業中進行課程思政教育在教學工作中問題表現更為明顯,主要體現在以下各方面。
(1)工科專業課程建設中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脫節
(2)工具理性是在做事時只追求功利,以及盡早完成目標,借助外力到達自己的目的,只考慮最佳效果。反之,價值理性在想要達到自己的目的時,則更加重視行事動機的正確性和選擇方法的正確性,而不是只重視結果。以往工科類專業的教學目的多以“工具理性”為主,而思政教育的實踐則過于形式化,無法深入,其后果極大可能會導致學生在以后的職業生涯中缺失道德感、崗位適應能力差、缺乏社會責任感【1】。
(3)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不同頻不共振
雖然專業課教師教學時間較長,教學經驗比較豐富,但思政教學理念的經驗積累不足,思政教學方法傳統單一。具體體現在:在專業課知識的教育中引入思政教育的過程中無法使兩者自然融合,顯得比較生硬【2】。思政教學的教學方法使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思政教學內容平淡無趣。根據以上問題,本次研究以模擬電子技術課程舉例,進行工科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實踐和探索,深入研究蘊含在模擬電子技術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把教授專業知識目標與課程德育目標兩者相結合,將思政教育相關知識適當的加入到工科專業課程的教學中,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入價值引領,以達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高校教育教學目標。
3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思政的途徑
(1)加強專業知識與學科本身的責任教育意識,強化專業課教師對學科專業課程中隱含價值的認識和了解,使專業課教師在教育學生時重視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比如模擬電子技術在第一章“模擬電子技術的發展歷程”講解中,聯系到中美貿易戰中的“芯片之戰”,涉及的核心技術就是中國的半導體產業。表面上看這是一場簡單的貿易戰,實際上是我們中華民族崛起的道路上,所必須經歷的挫折和困難,這不僅是高級科研工作者的難題,也是整個民族與其相關人才需要為此付出努力的強國之戰【3】!所以,我們在享受祖國帶給我們安全的同時,相關核心課程的專業課教師應該清楚自己所要傳授的歷史使命和民族責任,大學是青少年成年后步入社會的過渡期,也是朔造觀念的主要時間。作為大學教師,尤其是核心科技的電子類專業課老師需要做的,應是先育人后教書。培養學生的科學創新精神,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
(2)結合專業課特點,從中尋找思政相關內容,把專業課教學目標與思政課程相結合,將專業課與思政教育間的共通點,將其滲透到專業課程中,加強工科類專業課程的價值及作用。比如,模擬電子技術在關于“半導體器件”中的解說,使人們聯系到中美貿易戰,其中“卡脖子”技術——芯片技術中所涉及的相關專業知識就是在半導體基礎上衍生的集成芯片【4】。因此,在專業課教師講解相關知識時,可以從客觀角度讓學生了解我國芯片技術的發展,讓學生有民族意識,核心科技是使我國強大的重中之重。引導學生學好專業課知識,以所學知識報效祖國,鼓勵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與振興祖國事業相結合,樹立學生振興民族的理想與責任。
(3)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逐漸摒棄,通過使用先進方法(項目設計式教學、分組討論式教學等),促使傳授知識和思政教育兩者之間自然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學生主動思考和積極參與教學的過程,使學生認可思政教育相關教育的認可,提升思政教育相關知識的教學成果。比如,三極管有放大作用需要同時具備內部及外部條件,其內部結構及所用材料是決定放大作用的內在根本,而外在條件則是具有合適的靜態偏置電壓,在兩者都具備后,三極管才能正常放大。其內在因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基礎,外因則必須通過內在因素才能發揮出作用【5】。引導學生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要正確對待和處理好內外部關系,正確看待所遇到的機遇,在努力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尋找合適自己的發展機會,讓學生認識到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以模擬電子技術舉例,其主要是利用電子元器件實現某種實際功能的電路系統,其核心是以分立元器件、集成電路等電子零部件為基礎,設計的同時制作出符合功能要求的電路或者獨立小系統。所以在傳授專業課時可靈活使用項目設計式教學,以日常常用的小型電子產品作為教學作業,以教學任務形式分發給學生,如擴音器中的功放、穩壓源以及交通信號燈等【6】。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此外,還可以生從中體會到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喜悅及成就感,使學生真正掌握該課程的知識,用所學知識造福人類,服務社會,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術為祖國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席燕輝.唐欣.探討課程思政在模擬電子技術教學中的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52) :65-66.
[2]管躍升.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中的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探索[J].數碼設計,2021(9):153-153.
[3]許宜申,顧濟華,陶智,等.基于立體實踐教學體系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9(23):36-39.
[4]賀正蕓,楊玲,梁建華,等.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0(2):150-151.
[5]張雅靜.模擬電子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案例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7):148-149.
[6]張松華,陸秀令,洪俊.電子信息類專業課程思政的實踐[J].輕工科技,2021(6):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