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
摘要:雖然小學生性格活潑,富于想象力,但由于小學生的經歷不夠豐富,知識面相對狹窄,所以他們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往往無法將自己所學靈活地進行應用。因此,在小學美術課堂上運用全新的多媒體技術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多媒體的運用,能夠讓學生圍繞著不同的主題素材展開豐富的想象,對美術作品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積極地進行創造。基于此,本文就著重探討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美術;應用
經過實踐證明,在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僅僅按照教材的內容來進行分析和講解是行不通的,因為小學生對于美術理論的了解較少,并且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可能沒有太多的藝術創造機會,所以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無法快速地理解相關的學科內涵。在這種情形下,教師就需要讓傳統的靜態美術課堂變成動態美術課堂,把復雜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為簡便化,讓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知識吸收和理解。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其實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利用多媒體,讓教學變得更為生動,促進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一、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現實意義
在小學美術應用多媒體對于教學的順利展開是能起到輔助作用的。通過多媒體技術運用,能夠將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為直觀,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對于大多數小學生而言,他們雖然可以被不同的美術作品吸引注意力,但是如果讓學生長期地進行創作,學生往往會失去學習的樂趣。但是在運用多媒體之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來設置趣味的教學活動,并且將視頻、聲音和文字全部進行呈現,把這些抽象的美術技巧借助更為生動的畫面進行展現,在這種情形下,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美術教學的生動性。其次,通過多媒體的應用,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理解美術知識,發展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其實對于很多小學生而言,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欣賞美的意識和眼光,在遇到這些美好的事物時無法通過創作進行表達,而在運用多媒體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美麗事物,讓學生能夠獲得全新的感受,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養成敏銳的眼光,學會觀察并記錄美好的事物,以此對于學生后續的美術學習能夠起到明顯的積極影響。
二、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存在的問題
雖然通過多媒體的運用能夠讓美術教學更加順利的展開,但經過觀察發現,一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還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點是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時太過依賴多媒體,教師認為通過多媒體能夠構建更為生動的課堂,所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只是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教學。比如教師會將所有的重點知識全部融入視頻里面,在課堂上讓學生直接觀看視頻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沒有針對于重點美術知識進行分析,同時也沒有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如學生在學習之后沒有進行相應的嘗試。長此以往,反而削弱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學習主體性地位,對于學生美術思維的發展造成的不利影響;第二點是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可能選擇的方式比較單一化、機械化,一般而言,教師對于多媒體的認知就是動態課件,所以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是將先將不同的學科知識點進行歸納,然后制作課件在課堂上來為學生進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其實多媒體顯示屏僅僅充當了黑板的作用,鼠標充當了粉筆的作用,整個課堂仍然是傳統的板書式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學生根本就無法感受到教學的新穎性,學習興趣逐漸衰退。
三、探討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方法
由以上可見,多媒體的應用對于某些美術教師而言可能仍然是一大難題,所以下文章探討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得到應用的一些有效方法。
(一)進行情境烘托,引導學生自主嘗試
多媒體本身是一種教學的輔助工具,利用多媒體的目的不是為了讓教師和學生依賴上多媒體,而是讓學生能夠在多媒體技術的刺激下,具備更強的學習主動性。因此,在目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把多媒體教學變得過于形式化,而是讓把要把美術教學變得更為生動。例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有更為強烈的美術探索欲望,其實教師首先可以借助多媒體來進行情境的烘托,讓學生的多重感官得到刺激,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創作學習過程之中。如在教學“恐龍世界”這一篇課文時,教師首先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原始的紀錄片,讓學生們了解恐龍生活的時代,在紀錄片里面,學生無論是視覺、聽覺都會得到極大的沖擊,他們可以從自己所觀看的視頻中了解多種的恐龍形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產生非常強烈的感觸,在播放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來分享自己的想法,例如他們最喜歡的恐龍是哪一種?這些恐龍與學生所了解的一些小動物有什么樣的區別?在提出這些問題之后,學生的思維會更為活躍。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著將自己腦海中的想法運用畫筆進行畫出來。如一些學生發現視頻里的一些恐龍可能體型龐大,那么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可能加入了一些可愛的元素,把體型龐大的恐龍描繪成了幼態的恐龍,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得到充分的調動,并且在他們大膽創作的過程中,也能夠根據不同的創作主體來展開更為深入的思考,以此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
(二)創新呈現形式,激起學生多元想象
在運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教師不是簡單地借助多媒體來制作課件,其實在進行教學呈現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于形式進行豐富,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多媒體的多元魅力,并且激發學生的多重想象力。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科內容來選擇不同的多媒體應用方式。例如在教學“會動的線條”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插入動態的圖片,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線條之美。而在教學“人物與環境”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去搜集生活中的一些環境圖片,讓學生意識到人類與環境之間所存在的問題,讓他們能夠對環境產生保護欲望,更加主動地愛護生態環境。再比如教師在教學“有趣的蛋殼造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采用分類呈現法,教師可以根據蛋殼的顏色以及形狀來進行區分,然后采用分層次呈現的模式來讓學生了解到蛋殼造型的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教學形式的層次性和豐富性,他們可以在教師的多重引導下產生豐富的聯想,在腦海中構想更多的畫面,從而將自己所想和所思全部畫出來。在這種情形下,對于學生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都是能夠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夠使傳統的靜態課堂變得更為生動化,也能夠把抽象的知識變得更為具象化。因此,在目前的小學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綜合分析多媒體的應用優點和缺點,結合本堂課的實際內容,有意識地去應用不同的多媒體技術,讓小學美術課堂能夠變得更具生動具體,發展學生的藝術鑒賞和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羽卉. 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19, 000(010):1-1.
[2]陳煌杰. 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赤子, 2018, 000(012):120.
[3]于潔. 小學美術教學中多媒體技能的運用[J]. 中華少年, 2017, 32(32):171-172.
[4]周紅葉. 化靜為動,化繁為簡——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美術教育研究, 2016, 000(020):15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