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改的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美術越來越重視與其他學科的相互融合。為了給學生們創造輕松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們在美術學習中尋找快樂、體驗快樂、獲得快樂;努力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美術課堂中感受快樂、培養審美能力、發揮想象力、體驗成功。為此小學美術教學有效的與語文、數學、英語、音樂、科學、計算機等融合起來,正因為小學美術引入了多學科元素,使得各學科之間相互促進、相互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又能強化學生對美術藝術的感悟、理解和創造,有利于學生綜合思維與綜合研究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美術;各學科;融合;聯系
一、引入語文元素,感受文學之美
詩歌配畫、故事配畫、兒歌變畫等,都彰顯了美術與語文元素的相互促進和融合之美。將語言文字的詩情畫意融入到美術的流暢線條中,能彰顯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在美術教學中也常常會有詩歌配畫、故事配畫、兒歌變畫,或者將美術中的點、線、面、形、色彩、明暗與空間等視覺藝術,以優美的文字語言進行表述,顯示出藝術的美。例如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美術《兒歌變畫》,就是根據所選的兒歌進行配畫,要求畫面自由、大膽,色彩和諧,構圖合理。孩子們閱讀兒歌之后,將文學形象轉化為繪畫特點的語言形式,將文字之美、聲音之美、色彩之美融為一體,體現出無與倫比的藝術美麗。
二、引入數學元素,感受思維之美
美術不是一門單方面的藝術,它不能獨立存在。數學中幾何圖形、還有數字的學習,對提升學生美術的作畫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小學美術教學需要強化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凸顯學生立體思維,體現數學學科特色,立體幾何圖形的學習,為美術學習增加了動力。例如人教版六年級美術《形體切挖》一課中,讓學生們嘗試在泥做的六面體或圓柱體上進行切挖,培養學生們的空間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我在導入時就會讓學生們復習幾何形體,回顧圓柱體、六面體、圓錐體、球體等這些大家所熟悉的造型,它可以變成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東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車,不管是造型簡單或者繁雜的,都是從六面體和圓柱體的基本形變化而來的,如此看來數學對美術有很大的作用。
三、引入音樂元素,感受節奏之美
音樂與美術都是反映生活,表現情感的載體。它們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借鑒的關系。音樂和美術以不同的表現形式,使人產生審美感受,引發無限的藝術聯想,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同時,美術教學可以借助音樂藝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鼓勵學生創新。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美術《感受聲音》一課中,讓學生們在感受各種風格、類型的音樂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運用點、線、面、色彩等美術表現形式表現對音樂的感受,創作美術作品,培養學生創造視覺符號的表達能力。所以我在導入的時候播放小鳥清脆的鳴聲,老虎兇猛的吼聲,嬰兒的啼哭聲,兩只壞狗打架的聲音,優美動聽的小提琴曲等,讓學生們來感受有旋律、有節奏的聲音——音樂,也可以師生聽音樂起舞,用身體的語言表達音樂感受。將美術與音樂結合起來,在感悟音樂的同時,自由想象,彰顯音樂和美術的藝術魅力。
四、引入科學元素,感受生活之美
在美術教學中,經常會發現有美術與科學的相互融合,比如了解花鳥魚蟲的習性、特點與生活環境,探索自然的瞬息萬變與靈活多樣。小學科學課程本來就是自然、生物、地理等相關學科的融合,是讓學生了解社會、生物發展與自然環境。將這些知識與美術藝術融合起來,增加學生對藝術的感悟和了解,更好地運用到藝術學習中。例如在執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美術《葉子上的小血管》一課時,我會滲透了有關科學的相關知識,如葉脈的作用、都有哪幾種葉脈等,讓學生們感受人類與植物的密切關系是很必要的,著重培養學生們對樹葉的概括、夸張、裝飾和組合的能力,學習運用不同的線描(裝飾)手法,把寫實和想象相結合,表現出葉子上的小血管。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們豐富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們大膽的進行想象和創作,從而提高美術素養。
五、引入綜合實踐元素,感受操作之美
綜合實踐課是伴隨當前新課改應運而生的一門新型課型,把小學美術和綜合實踐課整合起來,有利于加強學科整合,使美術課的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實用和合理;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利于開發美術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發展。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美術《美術小記者》一課,我們會指導學生學習簡單的攝影知識,指導學生模仿記者進行采訪活動,了解美術記者的工作內容和具體的工作流程,引導學生通過簡單的策劃、采訪、編輯和展示活動,感受美術記者工作樂趣和成功的喜悅,這就是一節以美術與綜合實踐相融合的課型,即綜合探索課。
美術與綜合實踐,旨在跨學科的角度,彌補學科課程的不足之處,并更有效地運用各科課程資源,促進學生綜合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充分發揮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六、引入信息技術元素,感受科技之美
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應緊隨時代的步伐,不斷更新教學手段。電腦多媒體的應用充分調節了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能夠更加直觀形象地展示在學生面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美術教學中,電腦也方便于我們的生活,豐富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多的出現了電腦繪畫、數字動畫、圖形處理等,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美術《電腦繪畫》,就是指導學生在Windows圖畫程序中進行復制,粘貼,組成一幅四方連續,從而學生們感受到電腦美術課的樂趣和設計成功的喜悅。而這節課就是建立在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理論和造型能力,掌握視覺藝術所具備的觀察能力、創意能力和藝術語言表達的能力的基礎之上完成的。
實踐證明,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美術與其他學科間的互相滲透和融合,是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能打破美術與各學科之間的壁壘,突破學科的界限,整合學生的知識把美術與相關的學科(如思品、語文、音樂與信息技術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美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常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我們應該始終以美術教學本身為根基,廣泛地吸收其他學科教學的有益成分去開辟自己的教學新路,這樣我們的美術教學才會越走越寬。
作者簡介
姓名:徐瑩,出生年月:1985年1月6日,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山東濰坊,職務/職稱:二級教師,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