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爽
摘要:旅游產品的區域特色是基于對地方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分析了傳統文化的特征,闡述了旅游產品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元素,認為傳統文化對現代文化具有啟示作用,深刻的傳統文化內涵成為旅游產品設計中唯我性和個性化元素。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旅游產品設計中傳統文化的運用。
關鍵詞:旅游產品;傳統文化;產品設計
我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不僅有豐碩的自然資源,多民族在日常勞動中也成就了豐富的傳統文化,給國內民族文化添加了新的色彩。自古以來,藝術和生活都緊密關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裝飾就表現了人們的審美觀。伴隨時代的發展,人類通過數年積累創造的智慧和創造力創造出了很多精美的藝術品,傳統文化元素被廣泛應用到旅游文創產品的設計之中,這種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展示傳統藝術所散發的魅力,還能給消費者帶來文化認同感,提升文創產品設計的附加值。
一、傳統文化的特征
(一)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在人類社會漫長的發展進程中,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發展態勢可折射出本地的生產力成長狀況和發展水平,體現出人們生活居住狀況、地方風土人情、人文地貌和生態環境,因此,在這個背景和基礎上形成的地方傳統文化就是人運用自然、改造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產物。不同民族在不同區域境況中繁衍生息,所衍生和凝練出來的民族文化也有著區域性的個性化特點,能夠從服飾、語言、民間藝術及生產生活用品等各個方面呈現出來。
例如,鄂倫春族長時間生活在我國東北大小興安嶺及周邊高冷的區域,森林資源較為豐厚,林中棲息著諸多的野生動物,因此,他們的日常生活來源主要以狩獵為主,這種生活模式就與野生動物及生活環境形成了關聯:以獸皮縫制衣服、制作鞋帽,用于抵御寒冷的侵襲;以獸骨、獸角和皮毛制作工藝品,用于民俗活動和生活裝飾。直到20世紀50年代,鄂倫春人才走出白樺林,開始半耕田半打獵的生活。在長期的打獵生涯中,鄂倫春人創造了極具民俗特色的豹皮服飾文化和高冷區域特有的民俗文化。這種文化符號是生活在特定區域內的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產物,也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地域性。“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這也是自古以來傳承下來的一種文化,不同的地域性特征。
(二)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傳承性
傳統文化是集全民族之力創造的財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傳遞、改良和發展的進程中,為這個民族的進化架起了上升的階梯和前進的橋梁。因而,這種文化在民族認同感上產生了強大的凝聚力,為構建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傳統文化的巨大價值體現在其具有傳承性的特征。我們的民族文化是一種看不見的財富,世世代代傳承下來,但這種傳承不是一成不變的傳遞,而是在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生活變遷的前提。
藝術品的設計和傳統文化的關聯,不僅從歷史文物中能夠體現,而且在當今的設計中也時常呈現。傳統文化的運用可豐富藝術品的個性品質、界定藝術品的優劣。在工藝品設計過程中,如果忽略對民俗元素的使用,其形式美感和藝術內涵上都會流于俗套,無法形成個性和特色,其觀賞性、藝術價值都會大打折扣。事實上,許多設計師的靈感都是從傳統文化中得到的,如民間藝術的圖案和花紋經過長時間的成長漸漸變成了特殊的風格,民間藝術中的色彩也時常被用到當代設計當中增添了特殊的美感。就是其在表演過程中的變臉,這也為當代設計師提供了不同的靈感。川劇臉譜就是四川省的形象符號,能夠吸引眾多游客前往觀賞并留下深刻印象的正是這些獨特的形象符號。提起川劇臉譜,自然就能聯想到四川,這便是文化元素符號。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首先應該去了解這些臉譜都具有哪些元素,其次再去挖掘臉譜的內涵,并注入一些當代元素,從而提高旅游產品的藝術價值和個性品質。
二、旅游產品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應用
文創產品的設計通常是以形傳意,以形造勢,主要是體現對歷史的傳承和發展。文創產品設計時應將傳統造型文化融入現代設計之中,無論是具象的形,還是抽象的形,都是能傳遞意義的的形式結構。在傳統造型文化中有很多設計巧妙的產品樣式,不僅結構引人注目,功能完美,而且形制大方、實用,其中有不少更是符合現代人機工程學的原理,所以能沿用至今。因此在設計中可以將傳統文化中形制元素與現代審美需求進行有機結合,不僅能傳遞傳統文化的歷史信息,還能創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
(一)自然材料賦予旅游產品的文化氣質
自然原生材料在旅游產品設計中也有著充分的體現。旅游產品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利用大自然的原生材料和再生材料,對其進行旅游產品設計,這在傳統產品的旅游產品應用上隨處可見。例如: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國酒文化,人們用壇子盛酒,草紙封口,加蓋印章,形成酒的最早的旅游產品形式;沿海地域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這些地方以地方海洋生物中的貝類、珊瑚、海洋珍珠等區域性的生態資源為材料,設計制作出具有鮮明區域性特色的旅游產品;浙江嘉興一帶以腌制臘肉及種植寬大粽葉聞名,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二)傳統圖形打上旅游產品的民族烙印
在不同旅游景點的賣場,首先吸引消費者的是商品的旅游產品設計。常見到傳統小吃旅游產品、地方文化旅游紀念品、區域性土特產等許多商品的包裝,都具有強烈的傳統性、民間性的設計感,呈現出濃濃的民族情節和區域文化特征,消費者往往會被這樣一些具有中國元素風格的設計深深吸引。在民間運用十分廣泛、深受大眾喜愛的吉祥文字圖形裝飾,在旅游產品設計中應用較為普遍。中國人好客,過年過節喜團團圓圓、熱熱鬧鬧,一些旅游產品在設計理念和表現形式上,迎合大眾消費心理,選取大眾喜聞樂見的傳統題材進行設計。
(三)旅游產品設計體現民族情結
儒家思想長期占有統治地位,以德為主,注重人性,中國人習慣以一種含蓄的性格來表達情感,以人為本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理念,幾千年來的耳濡目染,使華夏民族形成了一套人性化的理論觀念,這一觀念深入地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理念在旅游產品設計中也無一例外地被體現了出來。旅游產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不同層次需求人的心理。旅游產品不是獨立的商品,其價值是依附于旅游產品的附加值來實現的,商品包裝的附加價值是裝飾性在商品中起的作用,是通過一種對消費心理的揣度和掌控進而加以應用的設計和創作的過程。旅游產品設計就是要讓購買者對旅游產品產生共鳴,促使消費者喜歡進而認同,產生購買欲望,達成購買行為,這就是旅游產品所蘊涵的人性價值。
以納西族的文字元素為例,納西族古羌人的一個分支,位于我國西北部,公元前3世紀遷移到麗江等地定居。納西族擁有兩種文字,即哥巴文與東巴文。東巴文屬于納西象形文字,文字形態比甲骨文的形態更加古老,主要用來書寫東巴經文,東巴文屬于一種能夠同時表音與表意的圖畫象形文字,哥巴文則是一種音節文字。文字元素承載了一定的民族文化,將文字元素運用在旅游產品設計中能夠獲得消費者的喜愛與認可。成功的旅游產品不僅是將一些固定的文字交給消費者,還能夠按照消費者的喜好創造一些特殊的文字,運用現代手段對一些傳統的文字進行演繹,就能夠體現出傳統文化與當今科技的和諧發展。
伴隨總體的世界文化回歸情況的產生,諸多設計師有意識地從傳統文化中發掘概念的靈感,大力把傳統民族人文和當代設計意識融為一體,延續并成長了民族觀點。不一樣的時代、不同區域的旅游產品呈現出不同的特點,且和某一時期、某一民族的文化生活背景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就定義了民族設計文化的個性化。正是此類帶有民族民間情感的個性化的旅游產品設計,豐富了生活,寄托了我們的情感以及期望。
參考文獻
[1]盧泰宏,鄺丹妮.整體品牌設計[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2]張建世,范勇.中國年節文化[M].海口:三環出版社,1990.
[3]山西新降縣文化館,新降剪紙[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1.
[4]李小紅,商品包裝設計中的附加值研究[J],包裝工程,2007(4):157-159.
[5]尹定邦.圖形與意義[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