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天晨 孟伶洋 任婭麗
摘要:近幾年我國的旅游業有著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在不斷的上升,這就導致人們對旅游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追求,針對這種情況,國家可以依據我國旅游業目前發展的現狀對其進行一個相應的調整。因此,本文將對環境政策對于生態旅游管理的發展應用進行全面的剖析,對其發展的意義以及目的進行明確的解釋,旨在為我國旅游業的發展以及生態旅游的發展做出較為客觀的建議。同時結合新政策對于生態旅游發展的影響進行闡述,希望為以后的生態旅游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
關鍵詞:新形勢;環境政策;生態旅游管理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在不斷的提高,對于旅游的需求也在逐漸的擴大,但是在旅游的過程中會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因素,這對于我國旅游業的發展極為不利,并且對國家出臺的旅游政策也有所阻礙,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旅游業發展還是存在不少漏洞的。“生態旅游”在近年也出現在了人們的目光之中[1]。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旅游的核心內容,對于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并且在我國旅游業未來的發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現如今,我國的生態旅游發展還面臨著諸多的問題需要加以解決,主要的是人們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不是很到位,要實現我國生態旅游,對于游客的環境保護宣傳至關重要。
1生態旅游中存在的問題
1.1生態旅游與經濟之間的矛盾
近年來,旅游業的發展與我國的發展產生了矛盾。我國原有的旅游發展模式已不能適應當今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旅游業應在其自身的內部控制方面有一定的提升。推動生態旅游發展可以有成效的提升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相比而言,對于管理者和旅游者的素質,前者更是有著更明顯的效果,但一些人的素質仍較為低下,同時,部分低素質的旅游行為給生態旅游的發展帶來了一些困難[2]。生態旅游是處于新階段的旅游產業,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它還處于起步階段,建設的框架還不夠穩固,一些細節問題也沒有得到妥善處理,因此很難吸引游客。在一定程度上,很難使景區的實際效益達到理想水平,使生態旅游產業資金短缺,無法推動一些生態旅游項目的建設,加深了生態旅游與經濟發展的矛盾。
1.2旅游者的環境保護意識有待增強
中國游客的環保意識還有待提高。一些游客對中國的環境保護政策了解不夠全面,對法律了解甚少。基于此,生態旅游管理人員需要在旅游場所和社區宣傳環境保護政策,同時還要提升宣傳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強游客的保護意識。除此之外,各大旅游企業也可以在各大平臺上對基本的環境保護法進行一定的宣傳普及。從目前的階段來看,生態旅游發展動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游客缺乏環保意識,部分游客缺乏環保意識和責任,使得生態旅游項目的建設未能充分發揮實質性作用。
1.3未形成統一的發展標準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較多,并且國內各地的地形都有差異,生態環境也是各不相同,統一的發展標準在我國并不能行得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發展文化,有不同的語言、風俗習慣,也有不同的地方條件[3]。我國許多地區的生態旅游發展模式只是在“更新”其他國家的生態旅游發展模式,不利于引導和規范我國生態旅游的發展,這就導致我國很難形成統一的旅游產業。
1.4管理機制不健全、不完善
在我國現有的生態旅游管理模式下,有關部門的與企業的員工是主要的管理者,并且,我國的旅游業還正處于一個發展的狀態,部分法律的建設并沒有得到完善,使得生態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缺乏科學的管理機制,并沒有相關規范加以管控,造成生態旅游相關行業的發展難以上升到更高的水平[4]。此外,我國的旅游業起步相對較晚,但是起步的起點較高,但是對應的企業管理人員的素質并沒有得到提升,這就導致管理工作難以正常進行。
2環境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
2.1立法性的環境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
立法環境政策是指通過立法制定的環境政策,如違反該政策,可依法予以處理。立法環境政策的制定主要是為了實現生態旅游管理的統一,更好地完成生態旅游項目在同一管理體制下的建設,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5]。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讓游客意識到破壞環境會阻礙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立法環境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可以使游客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個人形象。在具有強制性作用的立法環境政策下,游客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共同保護好生態環境。
2.2規劃發展型的環境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
規劃發展環境政策制定的前提是規劃大型生態環境發展,遵守區域政策法規。針對不同地區,根據當地情況制定規劃發展環境政策。地方政府應該解決規劃中的許多問題。既要開展多方面的調查,迅速進入規劃和發展導向的環境政策的制定,又要規劃一個健全和完善的管理機制。立法環境政策從整體環境出發,適用于統一規劃體系,而不是適用于各區域。雖然環境政策立法針對性強,但內容過于統一,延展性不是很好[6]。規劃開發環境政策更符合各地區旅游發展的現狀,因為它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更符合當地的生活水平和風俗習慣,更容易被接受。在保證規劃開發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環境政策可以增加景區的效益,具有較大的經濟效益。在環境保護要求的約束下,在以規劃開發為導向的環境政策的指導下,生態旅游管理者能夠更好地規范自己的工作,發揮自身的價值,為旅游業的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在以規劃和開發為導向的環境政策內容中,必須將責任細化到旅游者身上,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生態旅游管理者的工作量,從細節上規范旅游者的行為,以嚴格的管理制度提高生態旅游的經濟效益,同時抑制游客的行為。
2.3可持續發展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
可持續發展政策貫徹了我國的發展觀念。在此之前,中國的旅游企業并不重視環境保護,對我國的生態環境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一定程度上對于中國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實施有著較大的阻礙。基于此,要發揮科學發展觀的作用。生態旅游管理者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在突出生態環境優勢的前提下不浪費資源,使可持續發展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得以貫徹實施[7]。除此之外,要加強旅游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和自我修養,使科學發展觀在我國的旅游發展中起到推動作用,從根本上促進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保護好生態大環境。
2.4人才培養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
從宏觀的角度看來,人才培養政策對于我國的旅游發展有著極為重要影響。從保護環境的角度來看,完善的管理制度,還要長期培養生態旅游管理者。只有帶著生態旅游保護的理念,他們才能做好他們的工作。如果生態旅游管理者的工作意識不夠強,提高旅游者的環境保護意識就更加困難。有關部門必須培養每位生態旅游管理者的環保意識,建立長期培訓制度,并定期進行考核。
結語
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的重要組成因素少不了生態旅游,從一定的程度上看,生態旅游可以對我國的國民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帶來良好的收益,與我國目前的旅游業行情較為契合。在我國出臺的政策下,生態旅游的發展會穩步前進,并且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會越來越穩定,得到一個較大幅度的發展。同時,生態旅游的工作人員也要加強對景區的管理,并且要實時的更新自身的知識儲備,為自身以后的發展打下夯實的基礎,使生態旅游得到更好的發展,全面推進我國旅游行業水平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桂琳.新形勢下環境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9(08):194.
[2]于思涵.關于新形勢下環境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J].度假旅游,2019(01):187+189.
[3]湯琳.對新形勢下環境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J].經貿實踐,2018(07):203.
[4]胡皛.環境政策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高新區,2017(24):8.
[5]楊柳.生態旅游管理中環境政策工具的應用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8):292.
[6]李茜,張孝德.生態旅游管理中環境政策工具的應用探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4(41):59-63.
[7]趙廣磊.環境政策工具在生態旅游管理中的應用[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3(0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