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然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教育水平飛速發(fā)展,在小學語文群文課堂教學中,閱讀屬于知識吸收的環(huán)節(jié),寫作屬于知識的輸出環(huán)節(jié),只有把閱讀與寫作聯(lián)系起來,才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正常來說,閱讀、寫作一體化屬于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教師需要結(jié)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習特征來選擇相應的閱讀素材,并且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曾經(jīng)閱讀過的素材展開寫作,在模仿、改寫、續(xù)寫等一系列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這樣既能夠增強閱讀、寫作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他們進一步感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樂趣,進而師生共建和諧、高效、優(yōu)質(zhì)的語文課堂。筆者是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和教訓,本文針對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寫作一體化教學展開分析,希望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契合路徑
引言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并掌握閱讀文章中的表達技巧,而語文的寫作教學又恰好是對表達技巧的應用和實踐,因而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jié)合起來正符合新課改下語文學科教學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需求。閱讀與寫作融合在一起的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而如何讓這種促進效果發(fā)揮至最大,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課程實效性的提升則是廣大語文教師持續(xù)探索的課題,需要教師們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探討。
1、閱讀與寫作課程的開設必要性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通常作為兩個教學內(nèi)容而分別開展。這一教學方式讓文章的理解部分與表達部分分離,使學生無法將閱讀教學中學到的知識點運用到寫作,而寫作的教學也日益向重技巧、輕表達的方向發(fā)展,長此以往,不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思維得不到深入的鍛煉,課程設置閱讀與寫作的相互促進也會逐漸流于形式,從而徹底成為不相干的兩個教學內(nèi)容。閱讀與寫作課程的開設對以上問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同時又是新課改下學生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jié)合的教學發(fā)展需求。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的開展可以讓學生明確理解與表達之間的聯(lián)系,并能讓學生學會運用閱讀理解來磨煉自身的表達技巧;還可以讓學生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集中的鍛煉,使學生形成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學科的改革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探究小學語文閱讀寫作的契合路徑
2.1借助情景演示,有效提升學生讀寫能力
在小學教學中,讀寫教學不能有效推進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學生的讀寫意識相對較差、讀寫結(jié)合的興趣非常薄弱,這樣便會導致學生的讀寫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所以說,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便要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來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興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情景演示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教師在開展閱讀訓練的過程中,可以依據(jù)閱讀材料中的人物角色進行分工,讓學生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進行對話,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提升,閱讀范圍進一步擴大,久而久之,其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都會逐漸提升。在群文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來開展群文閱讀,在閱讀之后讓學生自主設定情景演示方案。此過程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在共同努力之下,使學生對群文閱讀素材有更多的了解。當情景演示結(jié)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小組情景作品進行總結(jié)與歸納,用寫作的形式表達出來,在無形之中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增強群文閱讀與寫作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2.2進行仿寫訓練,實現(xiàn)讀寫遷移
仿寫是根據(jù)課文的寫作方式與方法來進行寫作的,重要的是要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進行仿寫訓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習和借鑒其他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并在借鑒的過程中逐步領會文章的含義,并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手法。在小學群文閱讀讀寫結(jié)合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主權(quán)力,同時,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fā)揮與想象的空間。由于很多學生在仿寫訓練中較為拘束,在閱讀之后的仿寫中不敢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寫進去,而是按照教師的意愿來寫作,這樣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而且還會限制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仿寫成果,讓他們在群文閱讀之后大膽開展仿寫訓練,逐漸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與寫作素養(yǎng),要做到多肯定與表揚學生的仿寫作品,并且對學生的仿寫作品進行有針對性、目的性的指導,讓學生在仿寫過程中真正做到有所收獲。
2.3注重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拓展衍生
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將閱讀內(nèi)容與現(xiàn)實生活進行有機結(jié)合,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積極對閱讀文本進行拓展,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在對文本進行拓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入一些與文本內(nèi)容比較相近的文章來讓學生進行閱讀,通過對比的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體會到閱讀所帶來的樂趣。例如,當學生在學習《掩耳盜鈴》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將《揠苗助長》或是其他寓言故事引入到閱讀過程中,因為這些故事都是寓言故事,因此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閱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通過這樣的方式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寓言故事所帶來的樂趣。想讓學生更加深入了解一篇文本的內(nèi)容,就需要對文本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這樣才能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傳達的思想情感。在對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高聲朗讀,尤其是對于一些飽含愛國主義思想的文章,通過高聲朗讀的方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同時還能大大提高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效性。
結(jié)語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重視學生學與練、認知與實際操作的結(jié)合,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正是以上兩種學習狀態(tài)的具體體現(xiàn),因而閱讀與寫作的結(jié)合教學可為小學生的思考表達能力帶來一定的促進,從而幫助其形成語文素養(yǎng)。而面對如何增進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的結(jié)合,提升閱讀與寫作課程的時效性等問題,教師應從二者間的結(jié)合要點著手,通過讓二者充分發(fā)揮對彼此的促進作用,實現(xiàn)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課程教學實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洪月玲.小學閱讀教學中遷移式練筆實踐探索[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1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