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利珠
摘要:在小學德育與法治中,將優秀的傳統文化與其融合,能夠更好地讓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從小學德治教育的現狀來看,一些教師盲目地根據教科書傳授知識,忽視了對傳統文化因素的研究,沒有滲透傳統文化內容,導致傳統文化的沒有深入學生心中。因此本文探討了小學道德與法治融入傳統文化的對策,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傳統文化;對策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應將我國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教學,讓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小學道德與法治可以看作是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也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融入傳統文化的意義
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學校教育必須積極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增強學生的道德法律意識。在教學期間,通過大力弘揚和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促進學生內心世界的豐富,為今后良好的學習發展奠定基礎,鼓勵學生更好地發展人文素質、道德建設。為了向孩子灌輸良好的行為舉止和良好的品格,不能簡單的形式進行教學,基于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中小學建設良好的道德教育,使教育真正回到以人為本的教育。小學道德和法治課程要積極運用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民族精神進行更好地傳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中融入的現狀
(一)融入方式較為僵硬
許多學生可以判斷什么是好文化,什么是壞文化,然后掌握文化的精髓。不僅如此,他們可以對傳統文化有更多的了解。但是,由于近年來,西方思想在我國繼續盛行,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將不可避免地導致社會的巨大變化。通過結合相關研究,可能會發現一些學生的價值觀側重于現實,但他們在傳統文化中的認知仍在記憶上,并且沒有很強的認知水平。當前,由于我國更加注重傳統文化的一環研究和小學教學的發展,因此要重視傳統文化的融合來教授小學生的道德素養。由于在此之前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很容易出現不自然的融合方法,從而導致在小學中將傳統文化融入教學道德與法治的效果并不理想。
(二)無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社會上存在著更大程度的融合的趨勢。每個國家的文化相互滲透和促進,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好文化和壞文化的自發出現,嚴重影響學生的行為,思維方式等方面。用傳統文化向小學生講道德和法治,必須注意傳統文化內容的選擇,避免在教育內容選擇上出現影響學生正確三觀形成的問題,這顯示了將傳統文化融入有關道德和法治教學的過程中,選擇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內容的重要性。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融入傳統文化的對策
(一)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在道德和法治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提高教師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作為課堂教學的執行者,教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從根本上影響著課堂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教師應充分了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素養。其次,在學習和生活中,必須不斷積累豐富的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并將傳統文化的本質與教育內容有機結合,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從而鼓勵學生學習優良的傳統文化。當教師本身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時,他們將成為學生的榜樣,樹立他們的信念和尊重感,并讓學生自覺接受老師的教育。
(二)創設合理的教學情景
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過去的傳統和舊學習模式不被學生接受,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下降。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符合時代的要求。教師可以使用現有的教學工具為學生創造充滿活力的學習環境,這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教科書的內容和知識,而且可以從教科書中所包含的豐富情感中獲得最直接的感受,通過潛移默化地方式陶冶他們的情操,幫他們樹立更好的品性。
我國的傳統文化是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這種精神已經在中國傳播了五千年,它喚起了人們非常豐富的情感。在道德和法治的實踐教學中,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講解傳統文化的遺產和存在,很難從學生那里獲得情感回應,并且無法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全部深度。此外,關于道德和法治的課程本身是一個相對理論性的學科,其內容大多是抽象的,學生很難理解該課程,而傳統文化的融入將使學生更加難以接受。
因此,教師應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基于課本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深入學生的靈魂,讓他們更好地對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這也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例如在教學《古代科技耀我中華》一課時,可以結合汶川大地震,讓學生思考地震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創造自然災害的情景,從而引出張衡發明地動儀,了解他的故事,以及他發明的東西為我們帶來哪些益處,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利用多媒體營造教學氛圍
目前互聯網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很多學校引入了多媒體技術。教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目前,人們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僅取決于書籍,而且主要取決于互聯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諸如計算機和手機之類的電子設備已在每個家庭中廣泛流行,并且學生習慣于使用計算機和移動電話來獲取信息。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滲透學生的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課本內容的興趣,從而改善課堂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美麗文字民族瑰寶》時,可以用多媒體展現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體,讓學生切實感受漢字的演變,同時也可以展現出一些古代名家的書法,例如草書、行書等,讓學生進行模仿,切身體會文字的優美,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偉大的創造力,感受先人的智慧。
結論
簡而言之,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非物質遺產的組成部分,它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價值,因此繼承和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我們的重要責任。如果要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就要將傳統文化深入其中,為中華文化的傳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許愛英.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J].學周刊,2018,(02):54-55.
[2]方雪英.挖掘學生的內驅力,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發揚:淺談《傳統文化》教材在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8(1):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