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仕林
摘要:伴隨教育改革的推進,在學生教育方面,除了要重視文化理論的教育,對于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也應當提高重視程度。一些中學生會對教育形成抵觸情緒,針對叛逆期的中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當開展德育教育時,教師應當執行激勵策略,促使中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針對德育教育而言,文章首先概述了激勵策略的意義,然后探究了怎樣實施激勵策略,其中包括榜樣激勵、物質激勵以及通過德育班會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激勵策略
前言:初中生沒有形成真正的三觀,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塑造期,他們所接受的德育教育水平,與人才塑造有著很大的聯系。所以在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給予了較高的重視程度,實施合理、可行的措施來進行德育教育,是教師工作的關鍵內容。然而在德育教育中,一些學生約束意識并不強,而且教師有著較大的工作量,這有礙于德育工作的進行,隨之留下了一系列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有必要采取激勵措施,保證德育工作更好開展。
一、為學生樹立榜樣,通過正面形象引導學生言行
初中階段是學生形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隨著青春期的發育和生理上的逐漸成熟,學生也逐步完善自己的心理成長。初中階段的班主任要積極重視學生的成長,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充分受到德育教育。對初中階段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班主任要重視滲透和引導的方式,通過激勵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提高自身的德育素養,而不能一味地通過限制學生的言行進行教育。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并在班級范圍內說明具體原因,可以是班主任自身,可以是身邊的人。在學生心目中樹立正確榜樣的同時,也能在學生心中樹立正確的道德價值觀,讓學生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感受德育,如此,德育教育的工作才能有效開展。
在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首先要樹立學生的德育意識,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不是正確的。為學生樹立榜樣,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個行為的參照,同時在學生內部樹立榜樣,對學生保持良好的德育行為同樣是一種激勵。在德育工作開展中班主任可以在班會中對某個學生近期的某些表現進行表揚,讓其他學生向這個學生好的地方學習。首先,榜樣的樹立是為了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德育行為,表揚的內容應當脫離學習成績,僅限于學生日常的行為。比如某個學生每次值日的時候都會認真清掃每一個細節的地方,從來不找借口逃避值日,在班級工作中任勞任怨,從不抱怨,只是低頭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的學生應當是每一個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在班會中應當對這個學生提出表揚,并明確認可他在日常勞動中的各種付出,不論學習成績好壞或者是否有其他問題存在,這種榜樣都應當在班級內及時樹立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勞動付出中都能夠有一個很好的參照的角色。
二、重視和學生溝通的方式,多鼓勵少批評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發育階段,隨著生理和心理的不斷成長,隨之而來的是學生更加脆弱的內心世界和負面情緒。很多學生在德育觀念形成的初期經常會出現迷茫或者叛逆的情況,根本原因還是學生不夠成熟。德育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熱愛祖國、遵紀守法,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公民。作為學生德育路上的引路人,班主任要重視學生的感受,不能一味灌輸枯燥的行為準則。班主任要重視和學生的溝通方式,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要注意多鼓勵學生的正確行為,激勵學生繼續發揚。同時對學生不正確的行為要及時進行深入了解,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問題,而不是一味地批評訓斥學生,讓學生成為不敢說不敢做的病態心理。
例如,德育工作中對學生開展集體主義教育的時候會出現少部分學生不配合的情況,比如開展集體活動的時候,有一小部分學生不會參與到其中,而是獨自行動,同時在班級獲得榮譽或者被懲罰的時候,這部分學生也沒有感同身受的感覺,不會因為班級中的事情影響到自己的心情或者行為。班主任應當樹立學生的集體意識,也需要及時和這些同學進行溝通,在溝通過程中班主任不能一味訓斥,應當坐下來和學生耐心地溝通,詢問具體的原因。有的學生是因為和某一個同學關系較差,有的學生是因為個人的性格原因,班主任應當積極鼓勵這些學生,走入集體生活。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班主任要重視和學生的溝通方式,要知道鼓勵式教育才是提高溝通效率的正確方法,不能一味地指責學生不正確的行為,要通過正確的激勵和引導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正確的,只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才能將德育教育工作開展得更加成功。對學生做得好的地方要積極表揚,對學生有所缺失的地方要和顏悅色地指出來,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換一個其他的做法會更好,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
三、適當設立物質獎勵,提高學生自身德育意識
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班主任不僅要向學生不斷輸出正能量,同時要保證學生主動配合教師的德育工作。學生在初中階段還處于較為活潑的年紀,做什么事情經常缺乏堅持,班主任要積極督促學生。班主任可以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的同時為學生設立一些簡單的物質獎勵,這也是激發學生榮譽感的一種方式,能夠更加有效地激勵學生配合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物質獎勵規則的設定一定是要班主任和學生一起共同設定的,經過學生認可的物質獎勵內容和相關規定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個人的德育意識,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班級內濃厚的德育教育氛圍。同時,在班級內設立這種物質獎勵雖然不會是很貴重的物品,但作為一種獎勵同樣也是一種榮耀,更容易激發學生向著良好德育行為發展。
例如,班主任可以以學期或者月份為期限,和班級內所有的學生制定一個關于德育的規則制度,比如拾金不昧、樂于幫助同學、為班級爭取榮譽、長期遵守紀律等,不同的行為會在班主任這里進行一定的積分。一個周期結束后,班主任可以根據積分為學生購買幾個筆記本或者課外書,在扉頁上寫下班主任寄語作為激勵。可能一個筆記本不需要多少錢,也不會很貴重,但是班主任是學生最信任和依賴的教師,一段寄語會激勵學生很長時間。這也是在德育工作中對學生的一種鼓勵,通過物質的獎勵能讓每一個學生明白,自己應當保持一種什么樣的常態才是良好德育發展的行為。通過物質上的激勵輔助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的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其正確看待物質獎勵,讓學生認識到物質獎勵并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的行為得到了一種肯定,激勵學生再接再厲。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班主任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要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科學的激勵方式,讓學生自發地參與到德育教育中。首先,榜樣的樹立對提升學生的德育有重要作用;其次,教師應當重視和學生的溝通方式,多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想一想,這樣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作為班級的負責人,班主任應根據情況適當設置關于德育的獎勵措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德育教育中,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晶.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J].甘肅教育,2020(02):34.
[2]邴雪艷.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18(91):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