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楠


關鍵詞: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
1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
目前國內普通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都在進行著以學科基礎為主的單一項目設計。如視覺傳達設計的標志設計、VI 設計、招貼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等;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居室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園林廣場規劃等;產品設計專業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生活用品開發等。各自為營的項目實踐具有局限性,無法在實踐教學中取得延續性的發展,多數的項目設計成果無法在實際的社會需求中得到應用,最后淪為模擬項目。
2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的意義
藝術設計類學科本身就具有高綜合、高交叉的特性,通過各專業之間的聯系,可以克服傳統教學的單一性[1]。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應該注重教學過程中對實踐教學課程環節的設置,大幅增加以項目、案例、任務等教學方式相鏈接的實踐課程,形成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使其在高校設計教學體系中體現出重要地位。將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與市場應用、社會需求結合,可以促進形成“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藝術設計實踐教學氛圍,以及順應時勢的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目標 [2]。
3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的思路
設計既是一種創造性的文化藝術活動,也是一種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活動[3]。基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合作開發為切入點,整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發揮各設計專業的研發特點,交叉運用各專業的實踐教學訓練成果,形成整體化特色鮮明的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
3.1 藝術設計各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設置的分解配合
藝術設計各專業都具備獨立的教學方向,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要在科學合理的分析各藝術設計專業能力培養要求的基礎上,對各個專業的實踐訓練目標進行分解,選擇適合協同創新目標的實踐訓練項目,從設計的主體角度來看,則是以“創造”為核心的一系列設計行為[4]。項目的選擇應注重學科的可融入性和實踐應用的協調性,同時,也應考慮各專業之間的相互依托和支撐關系。
3.2 藝術設計各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開設時間的調整
當下各高校普遍存在著實踐教學時間安排不統一的情況,大部分以前三個學年集中進行專業基礎訓練,第四學年進行長期專業實習的實踐教學,但這樣的設置不利于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的開展。將原有的長階段集中實習進行打散,短周期分散安排在第二、三學年的四個學期,與第四學年的專業實習相配合,形成合理的實踐教學模塊,遞進式的完成設計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各個專業間共同協調教學實踐的開設時間,便于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構架的建設。
3.3 藝術設計各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開設順序的協調
各藝術設計專業間的項目實施需要進行統一的協調與安排,在整體項目目標的基礎上,共同研究藝術設計專業先開設和再開設哪一個實踐項目,或是各專業間需要共同開設哪些實踐項目等,科學有序的配合是得以實施的關鍵。各專業通過相互協調,對前期的實踐項目成果互為應用,形成整體的設計開發思路。
4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項目式整合實施
4.1 結合地方旅游資源的景區型文化旅游小鎮項目
隨著我國城鎮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社會消費經濟的發展趨勢已經到了旅游時代,文化旅游特色小鎮項目作為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重要業態,是我國城鄉之間建設矛盾的良好解決方式。2016 年中央推進特色小鎮建設之后,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各省市都明確了特色小鎮的創建計劃,相繼推出各類支持政策鼓勵特色小鎮建設。獨特的地域文化是支撐文化旅游小鎮樹立旅游形象、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與地方政府合作,以整合的項目合作方式參與到地方文化旅游小鎮的開發和建設中,不但能解決高校藝術設計實踐教學中的學生設計能力培養問題,同時也為高校的實踐教學特色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文化旅游小鎮建設在藝術設計方向上的需求,主要包括視覺形象設計、景點景區規劃、旅游宣傳設計、公共設施設計、文化產品開發設計、旅游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設計、展覽展示設計等。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通過項目式整合開設的相互協調,合作完成文化旅游小鎮綜合設計實踐項目。
項目式整合的開展需要實踐教學團隊根據文化旅游小鎮的實際設計需求,結合當地具有文化特色的文化創意資源,進行集體研討,形成全項目設計實施的整體規劃。首先,視覺傳達設計專業進行文化旅游小鎮的標志、VI 設計項目。成果用于支撐視覺傳達設計的后續實踐項目,同時支持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公共設施設計、產品設計專業的文化產品設計、旅游紀念品設計等項目。接下來,各設計專業的專項項目逐漸展開,形成相互支撐關系。如環境藝術專業的景區景點設計項目、特色小鎮規劃項目可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廣告招貼項目、宣傳冊設計項目提供充足的圖像素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包裝設計項目可為文化產品設計項目、紀念品設計項目提供后續的包裝保障。以學期為單位的遞進式實踐教學安排,在四個學期周期中完成文化旅游小鎮專項設計實踐項目的綜合實踐成果。
4.2 以“助力鄉村振興”為模式的產教結合項目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二十字”方針,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助力鄉村振興”設計不論是適用性還是審美性,都是由人民生活需要所決定的[5]。因此,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的開展要通過一系列面向鄉村的設計助力項目實施,探索一條具有專業特色的“助力鄉村振興”路徑。各類設計力量與各地區政府、企業、農戶直接接洽,創新方式方法,探索多樣化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合作雙贏。在鄉村開展設計互助行動,通過設計合作,提升鄉村環境、鄉村形象、鄉村產業經濟等方面的水平,塑造鄉村發展新動能。將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融入鄉村振興項目中,不僅可以解決鄉村振興設計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這種模式也為高校藝術設計教學中實踐教學改革的開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方向。助力鄉村振興的各項設計都是可以使設計實際落地的真實項目,與虛擬項目相比,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和領悟設計項目各階段環節及要領,獲取更多的實踐經驗,實現教育價值和經濟價值的雙增長,在達到藝術設計專業高質量設計人才培養目標的同時,響應國家號召,將專業應用服務于社會,承擔藝術設計教育行業的社會責任。
在以“助力鄉村振興”為模式的產教結合項目實施中,鄉村對設計的需求范圍相對廣泛。設計項目以鄉村區域品牌創建、專項設計成果植入、低端產業提升等方面為切入點,結合標志設計項目、廣告設計項目、特色包裝設計項目、旅游推廣設計項目、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項目、民宿環境設計項目、鄉村風貌規劃項目、田園社區建設項目、民間工藝再造項目等具體的實踐項目展開;項目整體的實踐教學團隊,需要經過整體協商,建立起學校、地方政府、地方企業、農戶個人四個方面相互協作的關系,創造一個可持續運營的系統。在特定項目的實施中需要明確各個專業與地方政府、企業、農戶之間在項目中的相互配合關系。如視覺傳達設計標識設計項目的實踐成果,可以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鄉村風貌規劃項目、產品設計專業的工業造型等項目提供支撐;產品設計專業的工業造型項目、民間手工藝產品再造項目成果,可以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包裝設計項目提供設計依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民宿環境設計項目成果,可以為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文化宣傳設計項目提供視覺宣傳素材等。通過藝術設計各個專業資料互補及與地方政府、企業的合作,在第二至三個學期周期即可完成某一特定的“助力鄉村振興”專題的綜合設計項目。
5 結語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的研究,加強了各個專業教師之間的專業協調與互補,有利于教師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的形成。學生通過實踐教學項目式整合的實際鍛煉,將課內所學應用于實踐中,加深了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提升了設計的實際應用能力,這種項目式整合的方式還會激發學生的創造愿望和設計熱情,激勵學生在設計中不斷探索與創新。文章是以目前國內普通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設置較多的視覺傳達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專業為應用基礎,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