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菲 周麗華 吳傳景
關鍵詞:年輕消費者;紅木家具;家具設計;設計創新
中國紅木家具文化歷史悠久,因其精美的材質,精湛的生產技術和結構工藝,以及優雅大方的造型特點,在業界享有盛譽。然而近年來,紅木家具產業的發展遇到了許多瓶頸,面臨資源緊缺、產品結構不合理、同質化競爭嚴重、人力成本提高、消費能力下降等諸多問題,其中因消費者結構改變而產生的產品結構問題尤為突出。《2021 年百度家居家具行業洞察數據報告》顯示,在家居家具這個萬億級的大市場里,用戶年齡高度集中在25—54歲之間,占比近九成,其中95—85 后是家居家具行業用戶的主力軍,占比更是高達36%。就未來消費者的趨勢而言,他們占據整體消費力的40% [1]。未來十年,他們將成為家居消費的新主力,作為家居中的高端產品類,紅木類家具未來的消費主體,也必將在他們中產生。反觀整個紅木家具市場,傳統家具遇冷,受到年輕消費者歡迎的新紅木產品數量太少,因此紅木產品結構亟待調整,產品設計創新迫在眉睫。
1 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特征分析
年輕人思維活躍、靈敏,創造力強,他們敢于追求新事物,主動接納新知識、新技術。他們追求舒適、流行和時尚。年輕消費者認為吸引其購買家具的首要因素是產品質量,基本同樣重要的是安全與健康,然后分別是舒適、時尚與個性,至于顯示身份和地位,則僅占很小的比例。越年輕越注重品牌,對家具的功能關注度越高;年齡越大則越關心家具的材質和價格。這與年輕人朝氣蓬勃、追求時尚前衛、喜歡智能產品注重情感和自我實現的消費特征不謀而合。在家具風格方面,絕大多數年輕消費者選擇了現代簡約的風格,傳統古典風格幾乎無人問津。
2 傳統紅木家具設計的存在問題
2.1 功能單一
首先,現在多數傳統的紅木家具,功能單一,與之前的紅木家具相比功能沒有變化,木質偏硬,太重不易移動;其次,許多傳統紅木家具企業規模小,產品研發不夠,缺乏消費者市場調研,一味照搬照抄傳統款式,同質化嚴重。設計的落后造成了產品缺乏個性,使用體驗感不佳,也被許多消費者,尤其是年輕消費者詬病。
2.2 造型刻板
現在多數傳統的紅木家具造型過于刻板,也不方便使用,在造型元素、色彩材質、裝飾等方面對青年消費者缺乏吸引力。造型方面,許多傳統紅木家具依然追求豪華氣派,用材多,體量大,重雕飾;色彩方面,紅木特有的材質決定其通體深色,且大多偏紅,不易與現代家居環境融合;材質方面,紅木昂貴稀缺的材質決定了居高不下的價格,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場魚龍混雜。
2.3 結構無新意
紅木家具最基礎的結構就是榫卯結構,傳統紅木家具通過木材本身的凹凸變化連接,無需其他輔助材料,但是榫卯結構仍然是在中式紅木家具設計中采用的主要結構。對于新時期的消費群體而言, 木材在潮濕或干燥季節膨脹或收縮,用榫卯結構預留孔的方式很難解決消費者對同一產品的多種需求問題,如榫卯結構的多功能和家具本身的結構問題,榫卯結構與當下智能家居的技術融合問題,但如固定其他結構,則很容易松脫或損壞其他實際功能。
3 面向年輕消費者的紅木家具設計創新思路
3.1 功能創新
3.1.1 提升舒適度
面向年輕消費者的紅木家具設計,在功能上要滿足室內功能,保持現代家居功能,外觀形式可以是中式風格。面向年輕人的家具尺度應進一步改良,做到舒適合宜。例如,家喻戶曉的Y 形椅與正襟危坐的傳統圈椅相比,紅木家具可以與西式沙發一樣,可以坐也可以躺。再比如傳統紅木家具的衣柜是平開門的,現在也可以設計成推拉門,滿足現代人的使用習慣,造型更加簡潔緊湊,尺寸貼合人體尺度,具有親和力。此外,紅木材質比較硬,應以人為本,摒棄單一材料的使用,增加軟包、皮藝、布藝等材料,并且考慮面料的抗菌防螨、親膚、控溫功能,也將大大提高紅木家具的舒適度[2]。
3.1.2 追求實用性
年輕消費者更加注重家具的實用性,在現代生活方式下,家具的現代功能,更能吸引年輕消費者,這就需要設計者將紅木家具的使用功能進一步擴展和細化。
許多現代優秀案例對紅木家具功能設計有很大的啟發。以椅子為例,將傳統圈椅的腳撐精簡,改成離地較高的橫撐,既可以方便椅子的堆疊,又方便打掃,掃地機器人可以自由通過。如果下面能安裝滾輪,則能滿足年輕人好動的特性。以現代書桌為例,現代書桌要求有收納電源線、文具、放置電腦筆記本等功能,最好桌面角度可調,滿足人們的各種使用需求。許多年輕人還會因為空間有限的問題,對可折疊、可拆卸家具比較感興趣。丹麥設計師采用傳統的榫卯結構,并對其進行改良和創新,設計出的全榫卯搭接的可組裝拆卸的Timber 桌子,實現了平板包裝運輸,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見圖1)。以床為例,如果能在床頭設置充電插頭、數據接口以及燈光設備等,將大大提高年輕人的認可度。
3.1.3 探索智能化
智能家具的使用,可以將組合智能、電子智能、機械智能、物聯智能等巧妙地融入家具產品中,形成“人—家具—環境”多重交互關系,使家具智能化、時尚化、多功能化[3]。對年輕消費者而言,高科技具有極高的吸引力,作為高端家具,紅木家具與高科技、智能化的融合無疑是強強合作、錦上添花。例如,嘗試在傳統衣柜中安裝防霉殺菌、提醒穿衣的智能系統,通過情緒模型分析,設計床、沙發等不同的休息模式,利用交互軟件實現只要輕觸、遙感就可以控制家具柜門的開合或不同燈光模式等,這些都將大大減輕傳統紅木家具笨重刻板的印象,提升年輕消費者的好感。
3.2 造型創新
3.2.1 簡約化
目前市場上大量的紅木家具體量厚重,重雕飾。與年輕消費者崇尚的現代簡約無疑是背道而馳的。應汲取傳統明式家具的精華,避重就輕、刪繁就簡是最好的改良方法。在結合現代人體工學、舒適實用的基礎上,講究尺度比例,使之更貼近于明式家具經典的雋秀挺拔的比例樣式。同樣,虛實結合也有利于減輕家具的體量感。例如,靠背扶手處多使用線性構件,減少體塊,可以使家具更加輕盈。
3.2.2 時尚和個性化
年輕消費群體喜歡豐富多彩的生活,追求新、奇、美、變,很多人以能擁有新款流行家具,或個性化家具來彰顯自身的個性特點、個人氣質以及精神追求。紅木家具造型的時尚和個性化設計,應打破千年來傳統家具的常規思路,在風格導向、形態要素、材質色彩、涂裝方式上等幾大核心要素上深入分析,找準定位。
例如,通過現代工藝與玻璃、樹脂、陶瓷、金屬、皮革、藤編以及軟包、巖板等現代材料相結合,通過面積、色彩、肌理的對比調和,讓紅木家具變得時尚或更具個性[4](見圖2、圖3)。
3.3 結構工藝創新
在現代工業化背景下,傳統的紅木家具生產工藝和榫卯結構大大提升了人力成本,降低了生產效率,使得原本昂貴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令年輕消費者望而卻步。二十年前,芬蘭庫卡波羅教授使用金屬連接件簡化中國圈椅的榫卯結構,設計出適合工業化生產的東西方系列椅,這在當時引起了一定范圍的關于傳統榫卯結構該不該被替代的探討。時至今日,當紅木資源日益枯竭,在復合材料越來越受重視的當下,這依然應當被視作一個重要的結構創新方向。
此外,智能制造的發展也為榫卯家具的結構創新開拓了新的思路。三維打印一體式的成型方式,將復雜的產品造型轉化為極其簡單化的制造方式,為消費者和設計師提供了更加多樣化的結構構想[5]。
4 結語
當前紅木家具消費者結構改變,年輕人成為消費主體。文章從調研分析年輕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和消費心理入手,指出當前紅木家具設計存在的問題,提出面向年輕消費者的紅木家具設計創新應充分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人性化、時尚個性、注重自我實現的精神追求,在家具的功能、造型、結構工藝等方面注入新的設計理念,體現出舒適性、實用性、潮流性和科技性。相信不久的將來,精準定位的產品設計必將成功俘獲年輕消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