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勇
摘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個行業領域已經逐漸實現了對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與普及。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是中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重要課程,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實踐性與實用性,旨在提升學生計算機組裝技能與維護維修技能,幫助學生跟上時代技術發展,培養出符合計算機行業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如何有效開展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提升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熱情,促進學生全面掌握課程內容,是目前教育工作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基于此,本文針對中職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組裝與維修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維護;教學方法
現代社會環境中計算機已經應用在各行業領域與家庭生活環境,對計算機的維修與組裝技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作為向社會輸送計算機專業人才的中職院校,要加強對計算機維修課程中的重視,教師不能局限于對理論內容的講解,要調節理論授課與實踐環節的占比,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有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調整實踐理論占比
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不僅要體現學科相關行業與相關技術的發展最新動態與前沿技術知識,還要體現中職生的認知規律特點,主要可從這幾點入手:一是注重對教學內容的選取,計算機維修是一門技術含量較高的學科,要結合本專業的實際需求與學生特點,挑選最新版本教材與最新技術知識,以夠用為度合理安排。二是注重對先進技術的引進,由于教材從設計到應用的時間跨度較大,難免會出現滯后于新技術速度的情況,因此教師不能將目光只停留在教材上,還要全面了解計算機領域的先進技術,適當將前沿技術知識及其發展趨勢引進課程教學中,向學生展示新型技術或元器件,以提升課堂活動的實效性。三是注重對理論實踐課程占比的調整。中職院校注重對學生崗位技能的訓練,其中涉及的理論教學以夠用為原則,將更多的時間用于學生操作實訓中,教學場地由室內教室逐漸向實訓現場轉移,給予學生足夠的動手操作機會,不斷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水平。
二、不斷豐富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參與熱情
計算機維修課程具有較高的技術性與操作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豐富活動手段,以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其中包括:一是直觀教學形式,教師在講解計算機主體零部件部分知識時,可以結合課程進度與學生情況,將實體零部件帶入課堂,向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的內部實物,包括內存、硬盤、顯卡芯片等,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二是模塊化教學形式,教師可以將完整的組裝過程分為多個模塊形式,以分組形式進行訓練,比如進行電源安裝模塊訓練,在開始前教師提前將操作步驟演示一遍,并介紹電源線與數據安裝的注意事項,接著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動手操作。此過程可以綜合多個知識點的實訓操作,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知識點與錯誤步驟,讓學生更好掌握相關技能。三是網絡虛擬教學形式,多數中職院校受到硬件條件影響,使得部分課程內容難以在真實系統中演示,學生也無法對部分內容進行反復實驗。對此教師可以引進網絡虛擬技術,為學生開設虛擬計算機系統,讓學生在虛擬機上進行反復操作,這樣既可以保證主機系統環境不受到破壞,減少了設備的維修情況,還可以確保學生可以進行大量實驗,極大豐富教學環境,提升學生參與熱情。
三、構建科學考核機制,全面判斷學生情況
計算機維修課程具有較強的過程性特點,其相應的考核機制也需要對活動過程進行考核。因此教師在設置考核機制時,除了傳統考核評判范圍外,還需要加入對學生活動參與情況的反饋,將不同項目按照一定的權重計入最終結果中,將監管活動貫穿于學生理論課堂學習過程與實踐課堂操作過程中,不僅包括相關單元或課后項目的考核成績,還要有學生課堂考勤、課堂記錄與課堂表現情況的實時記錄。此形式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反饋,突出了學生綜合能力與綜合水平的展示,既有學生各個階段的參與情況,也能體現出教學活動的進步情況。對學生來說,此機制可以將整個學習活動參與情況全面展示出來,可以確保學生保持課堂參與的積極性,避免因單一考核項目導致學生追求高水平結果出現的不良事件,充分體現考核過程的科學性與公平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代社會環境中,計算機已經應用在各行業領域中,掌握計算機安裝與基礎維修技能是多數企業對人才的基本需求條件。在中職計算機維修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正確認識到行業對相關人才的現實需求,強化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調整課程開展方式,吸引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在感受與鍛煉過程中不斷提升技能水平,讓計算機維修課程成為學生想學且愿意學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阮文,李德堯.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計算機維護》課程空間建設措施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8(10):101-102.
[2]羅衛敏,劉井波,熊江,陳曉峰.《計算機維護》課程實驗教學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05):128-13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