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琴
摘要:陶行知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其提出了生活化教育理念,要求教育教學要盡量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降低知識難度,增加學生對學科學知識的熟悉度,以此提升教學質量。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學科,其與現實生活的關聯較為密切,且體現了人文素養,同時也蘊含著哲理知識,現階段將語文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聯系不僅能豐富語文教學內容,而且也能助力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本文就生活化理論在高中語文教學改革中的滲透展開論述,以期能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有價值的借鑒。
關鍵詞:生活化理論;三全育人;教學策略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了“三全育人”的理念,聚焦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對當代語文教育有諸多啟示。以往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發現部分學生的理解能力比較差,特別是古詩文,不利于學生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感。研究發現,以生活為導向優化語文內容能夠拉近學生與語文之間的距離,同時也高度契合“三全育人”的根本要求,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也有重要作用,本文從以下幾個層面論述基于生活化理論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策略:
一、創設生活情境,提升課堂溫度
語文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寫照,現行部編版教材選篇精美,多篇文章具有啟發意義,充滿了濃厚的生活氣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特定的生活情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也能提升課堂溫度。
以《祝?!罚斞福┻@一內容為例,本節的教學重點為讓學生了解文本中環境描寫的作用,同時也能從多個角度分析祥林嫂這一角色的性格特征,進而深入理解這一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從題目入手,談談自己對“祝?!币辉~的理解。在談論過程中,部分同學指出祝福是對一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對方更好;還有一個同學指出,人們一般在特定的節日會向不同人表示祝福,如傣族人民在潑水節通過潑水向對方表達祝福,藏族人們通過獻哈達表示自己對朋友的美好祝福;還有一部分同學表示,一般在某些人取得一定成就后向他們表示祝?!瓘纳钸@個角度出發探究祝福這一內涵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也能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礎。在此基礎上,我又引入了若干導學問題,如作者采用了什么順序回憶祥林嫂的一生的?如何評價祥林嫂這一人物形象?結合祥林嫂的性格特征分析文章的題目為什么是“祝?!??以此深化學生對文章主題的認識,掌握小說的閱讀方法。
二、改變教育觀念,提高理解能力
新時代背景下,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以“三全育人”為準則,將其滲透到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逐步促進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此過程中,教師也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了解生活、熱愛生活,使學生感受語文學習的快樂。
以《離騷》(屈原)這一內容為例,本文的教學重點為引導學生理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之情。在當代,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列舉自己所知道的愛國詩人,通過這種方式引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教學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對該作品存在理解困境,針對這一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將這一文章與端午節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回憶端午節的活動,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同時我還給學生講述了端午節的來歷,通過這種方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文本學習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促進自身學習能力提升。
三、借信息技術演繹生活實況,解析文本情感
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對于學生深入解析文本情感也有重要作用。以《登岳陽樓》(杜甫)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演繹了岳陽樓的圖片,同時還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岳陽樓的理解。為了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我還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滕王閣、黃鶴樓的圖片,使學生對比“江南三座名樓”的特征。緊接著,我又讓學生從意向入手,探討詩歌中出現的各種意向,在此基礎上探討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經國破家亡還依舊心系國家的愛國之情。以《阿房宮賦》(杜牧)相關內容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阿房宮修復圖,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阿房宮之宏偉壯麗,為學生深入理解秦始皇的罪行奠定基礎,進而幫助學生深化對主題內容的理解。
四、結語
生活化理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能夠豐富語文教育主題,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新時代背景下,我們要重視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應用,探討高中語文教學新路徑,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提升課堂溫度;改變教育觀念,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借信息技術演繹生活實況,解析文本情感,進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孫少乾.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寫作生活化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2):146.
[2]柴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實踐探究[D].廣州大學,2018.